勵琦彪,廖明義
(大連海事大學 交通運輸裝備與海洋工程學院,遼寧 大連 112026)
氯磺化聚乙烯(CSM)是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低密度聚乙烯(LDPE)經(jīng)氯化和氯磺化反應后制得的一種特種合成橡膠,其相對分子質量為20 000~30 000。
CSM生產(chǎn)工藝方法經(jīng)歷了4個歷史階段。1952年,美國杜邦公司采用傳統(tǒng)的溶液法,最早開發(fā)了CSM的生產(chǎn)工藝,實現(xiàn)了工業(yè)化[1],但使用的溶劑CCl4會對臭氧層產(chǎn)生破壞效應,因此受到了“蒙特利爾公約”的限制;20世紀80年代,杜邦公司、日本東曹公司對傳統(tǒng)的溶液法進行了改進,使用磺酰氯(SO2Cl2)或混合溶劑代替CCl4;20世紀90年代,美國固特里奇公司、杜邦公司又相繼開發(fā)出固相法制備CSM[2];而近些年來,又不斷開發(fā)出了如氣固法[3]、氣固液三相法[4]和水相懸浮法[5]等制備CSM的新方法。
CSM極具開發(fā)前景且用途極為廣泛,可用于生產(chǎn)防腐涂料、建筑用屋面防水卷材、汽車零部件、電纜電線絕緣包覆以及各種膠帶膠管等產(chǎn)品[6]。目前,世界上CSM的產(chǎn)能約為7.5萬t,而我國的產(chǎn)能約為7 000 t,國外主要生產(chǎn)廠家為美國杜邦公司和日本東曹公司,國內主要生產(chǎn)廠家為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杭州新元化工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及連云港金泰達橡膠有限公司等。
CSM的結構式如圖1所示[7]。
圖1 CSM的結構式
其中:x≈12;n≈17。
一般而言,在CSM中,氯質量分數(shù)約為23%~47%,硫質量分數(shù)在1%左右。從圖1可以看出,CSM的分子鏈結構中不存在不飽和烴,屬于飽和型橡膠,因此相較于其它不飽和烴型橡膠,CSM具有優(yōu)異的耐臭氧、耐天候老化性能,突出的耐熱老化性能,在120~140 ℃高溫下能連續(xù)使用數(shù)年,同時具有較好的耐水、耐油性能、耐化學品等性能,耐燃性也較好,是僅次于氯丁橡膠的耐燃橡膠。在加工過程中,CSM能與天然橡膠、丁苯橡膠、丁基橡膠、丁腈橡膠或氯丁橡膠等幾乎可以按任何配比并用[8]。
CSM的最主要的缺點是耐低溫性能較差,其玻璃化轉變溫度約在-43~19 ℃,硫化膠的脆性溫度也僅為-60~-40 ℃。所以,在膠料的加工配方中,需加入耐寒性的增塑劑[9]。
未經(jīng)硫化的CSM,其橡膠特性主要是由基體樹脂聚乙烯分子鏈決定的,決定CSM物理性能的影響因素包含以下3個方面:基體樹脂的類型和相對分子質量及其分布、氯含量及其分布、硫含量。
聚乙烯是構成CSM的主鏈,其相對分子質量大小直接影響該膠的物理機械性能,選用不同結構聚乙烯原料制備的CSM,其結構與性能存在較大差異。
直鏈型聚乙烯和支鏈型聚乙烯制備的CSM,其氯分布如表1所示[10]。由支鏈型聚乙烯制備的CSM中,質量分數(shù)為2%~3.5%氯原子結合在叔碳上,0.08%(質量分數(shù))的磺酰基與伯碳相連;而由直鏈型聚乙烯制備的CSM,不存在與叔碳相連的氯結構以及與伯碳相連的磺酰基結構。
表1 由直鏈型和支鏈型聚乙烯制備的CSM中的氯分布
最初,杜邦公司用LDPE制備CSM,因為基體樹脂LDPE本身含有較多的長支鏈,因此所得Hypalon 20產(chǎn)品分子支化度高,規(guī)整性差,且結晶度較低,但制品的溶解性好,溶液粘度較低。1959年,用HDPE制備的CSM問世,相較于Hypalon 20,其具有相對分子質量分布窄,分子規(guī)整性好的特點,因此,該產(chǎn)品的物理機械性能、加工性能和硫化膠的物理性能均較好。20世紀70年代末,杜邦公司又采用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作為基體樹脂,得到了具有更好低溫特性的產(chǎn)品[10]。之后,各大生產(chǎn)廠家開發(fā)了不同CSM的新品種,采用具有特色的原料聚乙烯,如表2所示,能使產(chǎn)品在一些特殊性能上得到相應的提升[11]。選用新型的聚乙烯原料是改善CSM性能的一種重要途徑。
表2 不同聚乙烯原料制得的CSM產(chǎn)品結構與性能的差異
CSM中,氯原子的引入破壞了基體樹脂原有結構的規(guī)整性,使CSM的結晶度降低,成為無定型的彈性體。結晶度、玻璃化轉變溫度Tg隨氯含量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導致CSM的熱性能、熱穩(wěn)定及燃燒性能和機械性能等隨之發(fā)生變化。
2.2.1 氯含量及其分布對CSM熱性能的影響
溫度/℃圖2 CSM的TG曲線
G Janowska對不同氯含量CSM進行對比差熱分析(DTA)研究后,發(fā)現(xiàn)氯含量對第1階段起始熱分解溫度影響不大,而隨氯含量的上升,第2階段的熱分解溫度升高,分解速率下降,最終的分解殘余量增加[12]。
A J Varma曾對由HDPE制備的、氯質量分數(shù)為28%~50%的CSM進行TG分析后發(fā)現(xiàn),隨著氯含量的升高,CSM的熱分解速率降低[13]。但當氯的質量分數(shù)達到50%時,會出現(xiàn)3個熱失重階段,如圖3所示。第1、第2階段起始溫度低,降解速率較快,在430 ℃時,熱失重已達55.7%,而氯含量較低的CSM在此溫度下,熱失重百分比約為43%。但當大于500 ℃時,熱穩(wěn)定性較好,熱失重只達到75.8%,遠遠低于氯含量較低的CSM的95%以上的熱失重。
Riitani K等曾用質子核磁共振(PMR)技術分析了氯化聚乙烯(CPE)中的氯分布[14],發(fā)現(xiàn)氯分布越均勻,在相同加熱溫度與時間下,放出的HCl氣體量越低,說明其熱性能更加穩(wěn)定。
華東理工大學張軍等[15]對比具有相同氯含量的CSM40和Hypalon 40兩者的TG曲線,發(fā)現(xiàn)氯分布較均勻的Hypalon 40,其Tg較低,起始降解溫度較高,說明Hypalon 40相較于CSM40具有更好的低溫性能及熱穩(wěn)定性。
溫度/℃(a) w(Cl)=50%,w(S)=0.9%;(b) w(Cl)=39%,w(S)=0.6%;(c) w(Cl)=38%,w(S)=0.9%;(d) w(Cl)=35%,w(S)=1.0%;(e) w(Cl)=30%,w(S)=1.3%;(f) w(Cl)=27%,w(S)=1.6%;(g) w(Cl)=23%,w(S)=2.2%圖3 不同氯含量CSM的TG曲線
2.2.2 氯含量對CSM力學性能的影響
在聚乙烯(PE)大分子中引入的氯原子,破壞了大分子主鏈原有結構的規(guī)整性,結晶度降低,使CSM成為無定形彈性體。CSM的結晶度對CSM的拉伸強度、扯斷伸長率和應力松馳有很大影響。青島科技大學楊金平曾利用二元回歸分析得到CSM拉伸強度與氯含量、硫含量的關系式[16],結果發(fā)現(xiàn),當氯質量分數(shù)為27.0%~42.7%時,拉伸強度與氯含量呈一次線性關系,即氯含量增加,拉伸強度提高。而斷裂伸長率、永久變形隨氯含量的增加均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氯質量分數(shù)為30%左右出現(xiàn)極大值:當氯質量分數(shù)小于30%時,影響拉斷伸長率、永久變形的因素取決于結晶度;當氯質量分數(shù)大于30%時,隨著極性氯原子的增加,導致分子鏈分子間極性和引力增加,分子鏈的柔順性反而降低。
2.2.3 氯含量對CSM耐燃性能的影響
CSM與其它氯化聚合物一樣,具有良好的耐燃性能,其燃燒殘留量隨氯含量的增加而上升。Janowska G等對不同氯含量的CSM進行DSC分析發(fā)現(xiàn),隨氯含量升高,熱分解溫度上升,分解速率降低,燃燒后的殘留量也增加[12]。新型高氯含量的CSM在耐燃性能方面接近甚至優(yōu)于聚氯丁二烯[17]。
硫原子存在于磺?;?,其質量分數(shù)一般為1%左右,且變化不大,因此對CSM的熱性能、熱穩(wěn)定性、阻燃性和力學性能的影響較小。但磺?;饕x予CSM以硫化性能,在金屬氧化物交聯(lián)體系中,磺?;芷鸬搅蚧宦?lián)點的作用[18],所以氯磺酰基的含量直接影響硫化膠的性能,它決定著體系的硫化速率和硫化狀態(tài)。隨硫含量增大,硫化膠強度、硬度和耐熱老化性能提高。
CSM的生產(chǎn)方法、生產(chǎn)工藝參數(shù)如攪拌條件、氯磺化劑在反應液中的分散狀態(tài)、引發(fā)方式、SO2Cl2及催化劑用量、反應溫度、反應壓力及反應時間等工藝條件的改變,都會對產(chǎn)品性能有顯著影響[11]。
東曹公司曾研究,以SO2Cl2為氯磺化劑,用溶液法生產(chǎn)CSM,發(fā)現(xiàn)其氯分布處于規(guī)則分布和無規(guī)分布之間,同時氯分布規(guī)整性隨反應溫度的降低而增加,而在芳烴溶劑中CSM中氯分布要比在CCl4中反應時規(guī)整。改變生產(chǎn)工藝條件對CSM產(chǎn)品結構與性能有極大的影響,如表3所示。
表3 生產(chǎn)工藝對CSM產(chǎn)品結構與性能的影響
在固相法中,反應過程受到擴散控制,因此,—Cl和—SO2Cl在CSM表面與內部的分布及含量是不同的,從而造成性能上的差異。青島化工學院趙季若等[19]將固相法合成的CSM與溶液法Hypalon 40比較后發(fā)現(xiàn),固相法CSM的100%模量稍高,拉伸強度高。而用于涂料生產(chǎn)的固相法CSM與國產(chǎn)溶液法對應品種相比,附著力較低,硬度高得多,其它性能相當。
由于CSM的合成經(jīng)過氯化和氯磺化反應,原料聚乙烯和氣態(tài)氯、二氧化硫的溶液進行自由基反應,因此,在CSM的分子鏈結構中,氯原子顯示為一個隨機的分布。而氯分布的均勻性又會直接影響CSM的性能,如前所述,直鏈型與支鏈型PE制備的CSM具有不同氯分布,而制備所得的CSM性能也有較大差異。因此,測試CSM中的氯原子的序列分布是至關重要的。氯分布的測試方法主要有3種,即動力學分析法、1H-NMR譜圖分析法和13C-NMR譜圖分析法。
20世紀60年代,Nersasian等[20]曾將CSM與苯胺或呱啶,在不同反應溫度、溶劑體系下反應后得到動力學曲線,如表4所示。根據(jù)連在伯、仲、叔碳原子上的氯(1°Cl、2°Cl、3°Cl)之間的反應速率不同,外延動力學曲線,得到了各類型氯之間的相對含量,如表5所示。
表4 胺類氯化反應的相對速率
表5 CSM中的氯結構
1) β-Cl是與SO2Cl相連的碳原子上的氯。
由表5可見,90%以上的氯原子連接在仲碳上(2°Cl)。因此,Nersasian等又對2°Cl進行了分類,他們用胺類和二甲苯作為溶劑與—SO2Cl反應,可得到CSM中的β-Cl含量,CSM與KI、Zn粉反應,結合紅外譜圖的分析,可得到CSM中1,2-氯和1,3-氯結構的含量,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各種類型氯原子的結構分布
4.2.11H-NMR譜圖分析
20世紀70年代初,Edward G和Brame JR 曾用1H-NMR分析CSM中的Cl分布情況[21]。通過將特征峰與模型聚合物特征峰進行對比后,發(fā)現(xiàn)CSM的氫譜主要在化學位移為δ=1.25(γ)、δ=1.44(β)、δ=1.66(α+β)、δ=3.79處出現(xiàn)特征鋒,相對應的結構如表7所示。
表7 CSM的1H-NMR的裂峰數(shù)和結構分配
同時他們又對氯質量分數(shù)為18%~35%的CSM氫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α-CH2、β-CH2隨氯含量增加而增加,γ-CH2隨氯含量增加而下降,如表8所示。
表8 CSM上—CH2—的摩爾分布
4.2.213C-NMR譜圖分析
青島科技大學易紅玲等[22]曾用13C-NMR技術對CPE中的分子鏈結構進行分析,確定了氯分布。一般在CPE大分子鏈中任取5個碳原子鏈節(jié)作為一個單元(五單元組),分析氯原子的分布幾率。在五單元組中,碳原子有多種組合方式,Keller得到了各個13C-NMR譜峰的化學位移與氯原子排列方式之間的關系,根據(jù)這種對應關系,對測定的13C-NMR譜進行峰歸屬分析,結果如表9所示。
表9 橡膠型CPE的13C-NMR譜圖歸屬與峰面積
1) 0代表—CH2—結構;1代表—CHCl—結構。
運用相同原理,華東理工大學張軍等在此基礎上,利用13C-NMR技術對氯含量、硫含量相近的CSM 40 和Hypalon 40進行了分子鏈結構上的分析[23]。選取5個碳原子鏈節(jié)作為一個單元,分析氯原子的分布幾率,如表10所示。
表10 CSM的13C-NMR譜峰歸屬與峰面積
1) 0代表—CH2—結構;1代表—CHCl—結構。
再根據(jù)對CSM中氯原子的類型歸類,得到氯取代結構中各種序列結構百分比,得到2種牌號CSM的主鏈上取代結構差異,如表11所示。
1) 0代表—CH2—結構;1代表—CHCl—結構。
比較上述3種CSM主鏈結構氯取代類型的測試分析方法,我們不難看出,3種測試方法都各有特點,具體如表12 所示。
表12 CSM分子鏈結構測試方法的特點
綜上所述,CSM具有極優(yōu)異的性能,其性能及結構與生產(chǎn)工藝密切相關。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CSM結構、性能及兩者之間的關系,對于更好地加工和應用CSM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但至今還沒有較為簡易的方法完全確定CSM中各類Cl、SO2Cl的相對含量及分布。因此,確定Cl和SO2Cl在CSM鏈結構上的序列分布,將是今后CSM結構與性能關系研究的重要突破點。
參 考 文 獻:
[1] 孫聚華,鄒向陽,金永峰,等.氯磺化聚乙烯的合成[J].彈性體,2008,18(2):34-37.
[2] 張曉.氯磺化聚乙烯橡膠的生產(chǎn)與應用[J].橡膠科技市場,2003,1(22):11-13.
[3] 宋結東.基于氣固相法的高粘度高填充性氯磺化聚乙烯的制備方法:中國,CN 101735350A[P].2010-06-16.
[4] 白杰.一種氣固液三相反應制備氯磺化聚乙烯的方法:中國,CN 102153683 A[P].2011-08-17.
[5] Zhe Wang,Hongzhe Ni,Yuling Bian.The preparation thermodynamic behaviors of chlorosulfonated polyethylene[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10,116(4):2095-2100.
[6] 汪多仁.氯磺化聚乙烯發(fā)展與應用[J].氯堿工業(yè),2000,36(11):46-47.
[7] 李健,吳軍,程樹軍.氯磺化聚乙烯彈性體[J].彈性體,1997,7(1):38-41.
[8] 葉春葆.關于氯磺化聚乙烯橡膠[J].原材料,2000,30(3):5-8.
[9] 趙旭濤,劉大華.合成橡膠工業(yè)手冊[M].2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1238.
[10] Ennis R.Chlorosulfonated polyethylene[DB/OL].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0471238961.0308 121505141409.a01/abstract?denied Access Customised Message=& userIs Authenticated=true,2000-12-04.
[11] 張泗文.氯磺化聚乙烯生產(chǎn)工藝進展[J].化工新型材料,1990(6):10-15.
[12] Janowska G,Kucharska A,Rzymski W M.DSC study of chlorosulphonated polyethylene[J].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Calorimetry,2010 (102):1019-1024.
[13] Varma A,Kondapalli P,Deshpe S.Effect of single-step chlorosulfonation of HDPE on its thermal properties in a sealed pressure reactor[J].Polymer Degradation Stability,1999,63(1):5-9.
[14] Riitani K,Ogata T,Iwasaki M.Chlorine distribution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of chlorinated polypropylene[J].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1974,12(8):1653-1669.
[15] 張軍,白雪峰,何雪蓮.氯磺化聚乙烯的結構與性能[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12,38(4):448-452.
[16] 楊金平.氯磺化聚乙烯結構與性能的關系[J].特種橡膠制品,1999,20(1):8-11.
[17] 江畹蘭.阻燃性氯磺化聚乙烯[J].世界橡膠工業(yè),2000,27(5):20-22.
[18] 趙季若,尹強,馮鶯,等.固相法氯磺化聚乙烯改性聚氯乙烯的研究[J].彈性體,1994,4(3):21-25.
[19] 趙季若,馮鶯,曹桂芳.固相法合成氯磺化聚乙烯[J].石油化工,1996,25(3):172-175.
[20] Nersasian A,Andersen D E.The structure of chlorosulfonated polyethylene[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60,4(10):74-80.
[21] Edward G Brame,JR.Determination of chlorine distribution in chlorosulfonated polyethylenes by high-resolution NMR spectroscopy[J].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1971,9(7):1971.
[22] 易紅玲,郝夢軒,劉毓真.橡膠型氯化聚乙烯結構研究[J].橡膠工業(yè),2004,51(12):713-717.
[23] 張軍.氯磺化聚乙烯/改性化合物K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