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紅
(廣州體育學院 體育新聞與傳播系,廣東 廣州 510500)
“距離”一詞的本義是就時間和空間而言的,如從此時到彼時,從此地到彼地之間隔著一個長度,人們就把這種時間、空間相隔的長度叫做距離。但是,在人們的思維習慣中,說起距離,我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空間距離。體育觀賞需保持兩種距離,一是物理距離,一是心理距離。我們認為,若想獲得理想的審美體驗,與比賽現(xiàn)場的物理距離越近越好,而與自己所支持的對象的心理距離則要“若即若離”,即保持適度距離。
實踐證明,群體觀眾離賽場的物理距離越近,其所支持的參賽隊成績越好,如果能在主場比賽,則天時、地利、人和風光占盡。因此,主場對于參賽隊至關(guān)重要,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主場優(yōu)勢論”。
在英國,打從英國足協(xié)成立的那天起,主場之謎就形成了。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的足球賽中,主隊取勝的次數(shù)常是客隊的2.5倍,而蘇格蘭則接近1.5倍。為了減少主場優(yōu)勢對公平競賽的沖擊,現(xiàn)在各種重大的國際國內(nèi)賽事都盡可能地實行主客場制,而對于一場定勝負的比賽,則一般放在第三地進行,如近年的意大利足球超級杯賽就放到了北京“鳥巢”。
由于奧運會和世界杯賽等大型頂級國際賽事只能實行賽會制,在一國或一地舉行,東道主以及所在洲的一些國家隊成績明顯突出。其中,世界杯賽在哪個大洲舉行,哪個大洲就相當于擁有一個大主場。從過去的19屆世界杯賽的情形來看,的確反映了主場獲勝率高的傾向。過去的19屆世界杯賽分別由歐、美、亞、非四個大洲先后承擔,其中歐洲10次承辦,美洲7次承辦,亞洲和非洲各1次承辦,除了韓日世界杯賽和瑞典世界杯均被巴西隊奪得冠軍,南非世界杯被西班牙隊奪得冠軍以外,其余十多屆世界杯賽的結(jié)果是哪個大洲擁有主場,哪個大洲的球隊就最終捧杯。
還有一種現(xiàn)象也能說明這種主場優(yōu)勢論,那就是東道主在世界杯賽上容易創(chuàng)造出好成績,自家門口好踢球??傮w來說,作東而沒有進入前8名的情況很少,而大部分時候能夠順利進入前4名。歷史上東道主闖入最后決賽直至奪冠,也有4次,這已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了。德國世界杯賽和南非世界杯賽四強均為歐洲球隊。南非是第一個在世界杯小組沒有出線的東道主國家。
“主場優(yōu)勢論”的原因很多,美國人施瓦茨·巴爾斯基從一個側(cè)面考察了這種情況,認為比賽獲勝百分比同家鄉(xiāng)距賽場距離有關(guān),即取勝的可能性隨距離的增加而逐漸下降,圖1表明了這種關(guān)系。
圖1 距賽場距離和獲勝百分比圖
有人從運動地理學的角度,對“主場優(yōu)勢論”作了深入分析,認為:第一,同客隊相比,主隊更熟悉場地周圍的小氣候,他們經(jīng)年在此訓練比賽,對這里的一草一木,包括場地性能、特點都了如指掌;第二,他們生活在本地,抑或從外地而來,在此也生活了較長時間,了解比賽地環(huán)境,不存在長途旅行后的適應問題;第三,主場能否取勝還有社會因素。通常,運動明星都有一定的觀眾,強烈的地區(qū)、民族自豪感驅(qū)使本地觀眾更多地為當?shù)孛餍?、為本隊鼓勁。運動比賽為當?shù)厣鐖F提供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社團的支持也為明星、主隊在家鄉(xiāng)父老面前的杰出表演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第四,裁判對主隊存在一定的偏袒。
以上討論的只是是宏觀的物理距離,其實還存在微觀的物理距離,即看臺與比賽場地的距離。在比賽現(xiàn)場,由于每一個觀眾在看臺上所處的位置不同,造成觀看比賽的距離與角度不一樣,所以,每一個人加油助威的力度和審美體驗的強度不盡相同。
一般說來,賽事組委會會把最好的座位席留給文字記者。當然在中國最好的座位席往往留給官員和最尊貴的客人。不同項目的比賽,其最好的座位不盡相同。對于足球比賽來說,球場中線的延長線兩側(cè)是最好的看臺。球迷所在的位置與球場中線所形成的夾角,從0°到90°不等,角度當然越小越好,當夾角接近90°時,球迷就差不多坐到球網(wǎng)的后方看臺去了。處于球場中線的延長線上,觀眾可以清晰地觀察比賽雙方所采用的陣型,能較好地觀看比賽雙方的每一次攻守。對于觀眾來說,最差的位置也許是球門后的看臺。然而,事物總是辯證的,足球場端線后的位置,對于觀眾不好,但對于攝影記者來說,卻是福地,因為那里比較適合攝影記者球員捕捉射門鏡頭。
同樣,對于觀看網(wǎng)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賽來說,最好的位置就在比賽場地兩端后面的看臺,只有在這種位置,才能最清楚地觀看。當然,在各種體育比賽中,教練席的位置也是最佳觀看點,如果教練不能洞察全局,他就不能有效地指揮比賽。
與普通觀眾享受比賽不同,體育記者在進行不同類型的體育報道時,需要尋找不同的觀察點。布魯斯·加里森等認為,體育記者最好的觀察點包括:一是帶著采訪工具到新聞記者席,二是在記者席中與教練呆在一起,三是在球場的邊線、球員休息區(qū)、內(nèi)場或者任何接近比賽的地方,四是在看臺上或其他地方與觀眾呆在一起。
對于記者來說,不同的比賽項目有不同的最佳報道位置。報道橄欖球比賽,最好的位置是記者席,此處能全面了解比賽情況?;@球比賽的最佳報道位置是在賽場邊記分員工作臺的附近,那里通常有指定的記者區(qū)。報道棒球比賽,位置并不是十分重要,選擇余地很大,但有不少人還是喜歡呆在本壘板的后面。在網(wǎng)球比賽中,最佳報道位置當屬靠近主裁判的地方,因為這里能聽清主裁判的判罰。報道游泳和田徑比賽的最佳點,在于終點線附近。高爾夫比賽球場很大,記者可以在比賽中跟蹤心儀的球手進行報道,也可以站在最后幾個洞的附近,在球手們到達最后的果嶺時觀察他們。
如果報道一場重要的比賽,同一家媒體可能派出多名記者,記者的分工會各有側(cè)重,他們所選擇的最佳觀察點自然不一樣,不同的觀察點都會安排專人負責。比如,從事賽事報道的記者一般會在記者席,因為在那里受到干擾較少,但是從事特寫報道的記者既可以被安排在邊線附近“偷聽”教練的戰(zhàn)術(shù)布置,也可以安排在看臺上專門捕捉球迷的新奇舉動。
當然,觀眾不可能像記者那樣擁有多樣的選擇權(quán),每個人只有一張票,一種選擇。如果觀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觀賞點的話,我們認為在角度確定以后,距離也很重要。如果一個體育場的看臺分成上、中、下三層,下層雖然離賽場更近,但是視域可能受限,中間層無疑最好,便于總攬全局。當然,也有不少人覺得越近越好,這樣能享有與參賽隊員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每一個事物,在人們看來都有兩面,一面是“正常視象”,另一面是“異常視象”。前者是指事物的與人的功利欲望相關(guān)的一面,而后者是指事物的與人的功利欲望無關(guān)的一面。在一般情況下,事物的“正常視象”的一面是“具有最強的實際吸引力的一面”,因此我們的心總是傾向這一面,總是被事物的功利欲望所羈絆而見不到事物的美。
我們年輕的時候?qū)懺姡偸钦f自己愿意“駕著一葉扁舟去尋找理想的彼岸”,可在現(xiàn)實的暴風雨中,要我們駕駛一葉扁舟去逃命或救人,那就沒有那么多詩意了,因為生死一線是最大的功利,是我們的“正常視象”。上世紀初,“泰坦尼克號”巨輪在其處女航中,因遭遇冰山而極為慘烈地在冰冷的大西洋中沉沒了多少年后,幸存者都不敢也不愿提及此事,可后來的美國大片《泰坦尼克號》卻風靡全球,不少觀眾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有哪一個乘客,愿意在真正的“泰坦尼克”號上逃生一次又一次,或者死了一回又一回?
同一場景,卻產(chǎn)生了完全不同的兩種感受,這是怎么回事呢?美學家布洛說,這是“由于距離從中作梗而造成的”。假如我們作為“泰坦尼克”號上的乘客死里逃生時,我們與巨輪生死與共,具有“利害”關(guān)系,中間不存在“距離”,我們只能用普通眼光去看待這一切,看到的是事物的“正?,F(xiàn)象”的一面;但在電影中,巨輪與我們之間好比插入了一段“距離”,使我們忘記或不存在生命憂患或利害得失,就能夠用一種不同尋常的眼光,去欣賞“泰坦尼克”號上所發(fā)生的一切故事,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了它的具有美的特性的“異常視象”這一面。
由此可見,這里的“距離”不是實際的可以度量的時空距離,而是一種比喻意義上使用的“距離”,這種“距離”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調(diào)整而實現(xiàn)的,所以叫做“心理距離”。同樣,中學教師經(jīng)常提醒那些同桌的少男少女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倒不是讓他們在桌面正中劃出一條物理意義上的分水嶺,而是指看不見的“心理距離”,即友愛可以,情愛免談。
體育迷因渴望其崇拜的對象取得勝利,而千方百計地縮短自己與賽場之間的物理距離,這是體育的功利性使然。但體育還有藝術(shù)性的一面,花錢買票不僅僅是為了看個輸贏,或者拼個你死我活,還得將自己的注意力盡力朝審美方面靠近,形成審美注意。在審美注意中產(chǎn)生的“心理距離”,是指主體心理與客體的實用屬性之間隔著的距離,我們稱之為“審美心理距離”。
體育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種功利性的競爭游戲,既要用實力分出勝負,同時還要合乎規(guī)則,打得精彩好看。以此為前提,把握審美心理距離,既要“入乎其內(nèi)”,又要能“出乎其外”。
所謂“入乎其內(nèi)”,指拼命為自己所支持的對象加油,不能做局外人袖手旁觀;所謂“出乎其外”,指不為勝負所累,不要走極端,因為一切皆是游戲,而應“文明觀賽事,理智對輸贏”,或者“勝負莫失理智,輸贏保重身體”。體育觀賞與藝術(shù)欣賞同理,最受歡迎的境界是“若即若離”或“不即不離”,把距離最大限度地縮小,但又不至于使其喪失。
拿2013年中國足協(xié)杯冠軍決賽次回合的比賽來說,作為球迷,你在感情上理應支持一支球隊,只有這樣,比賽才跟你有關(guān)系,你才可能像“入戲”般入迷。如果你保持了審美心理距離,你就能體驗到這是一場高水平的比賽。
一方面,貴州人和贏得崇高。雖然他們的實力和影響力不如恒大,但是,他們的勝利來之不易,如果說,首回合主場2比0取勝對手,有計謀的成分,他們激怒恒大外援穆里奇和埃爾克森犯規(guī),使這兩名鋒線悍將缺席了次回合的比賽。那么,次回合的比賽,貴州人和打法硬朗,一點也不保守,陣中外援穆斯利的鼻梁骨被踢斷,碎成四塊,可謂浴血奮戰(zhàn)。
另一方面,廣州恒大輸?shù)帽瘔?。缺少外援的廣州恒大隊一直控制著比賽場面,本場比賽在落后一球的情況下,奮起直追反超比分,但最終以總比分2比3失利,不僅未能衛(wèi)冕足協(xié)杯冠軍,也失去了首當亞洲足球俱樂部一年之內(nèi)聯(lián)賽冠軍、杯賽冠軍、亞冠冠軍“三冠王”的機會。更令人感傷的是,本場比賽是“天體之王”孔卡在中國的告別賽。賽前俱樂部為孔卡舉辦了簡單的告別儀式,賽中孔卡作為隊長竭盡全力,并打進一球,賽后孔卡獲得了本年度足協(xié)杯最佳球員。
在頒獎儀式上,“當孔卡單膝跪地,親吻腳下的草皮時,廣州球迷再也按捺不住悲傷,一股戀戀不舍之情如泄閘的洪水,迅速淹沒整個球場?!卓?,不要走’,蒼涼的挽留聲帶著痛苦,感染著每一個人”。
如果說,本場比賽有一主一輔兩條線索的話,一條是比賽的競爭,一條就是孔卡的表現(xiàn)。無論你在現(xiàn)場,還是在電視機前,觀看這場比賽,就像觀看一場精彩戲劇一樣,觀眾的心理一直隨著劇情懸念向前推進,跌宕起伏。但當結(jié)局已定,真正具有審美心理距離的人,能夠最終超越比賽的勝負而體驗到體育帶來的最高美感,那就是崇高與悲壯兼具。
因此,“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辞蚺c看戲一樣,既是休閑,也是人生體驗。
[1]韓佐生.現(xiàn)代體育的地理基礎[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1994(3):10.
[2]布魯斯·加里森,馬克·塞伯加克.體育新聞報道[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111.
[3]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M].北京:中華書局,1992:147-153.
[4]林本劍.別了,孔卡!我們講不出再見[N].羊城晚報,2013-12-07: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