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信部提供的數(shù)據顯示,2013年1至9月我國移動短信息業(yè)務量約6970.4億條,據有關部門估算,垃圾短信約占全部短信量的20%左右。
垃圾短信讓人不勝其煩,簡直已經到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因為對于手機等通信用戶來說,一者,垃圾短信對其基本生活、通信權益等造成了影響甚至是騷擾;二者,垃圾短信牽連到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其中最為讓人疑惑的地方在于:一些發(fā)垃圾短信的人或者經營者怎么知道我的手機號碼?相關信息是如何泄漏的?相關通信運營商自己也制造與發(fā)送垃圾短信,他們利用掌握用戶相關信息的優(yōu)勢,去追求某種利益,這合法嗎?
但在垃圾短信的治理上,目前確實存在著一些讓人糾結的情況。比如,一方面,一些垃圾短信的發(fā)送者和通信運營商尊重手機客戶的權益意識不夠,拿垃圾短信當“寶”,用打擾甚至騷擾手機用戶的方式達到推銷和賺取通信費的目的。另一方面,相關運營商和信息管理部門對垃圾短信的害處也沒有根本性認識。此外,目前我國還沒有足夠的相關法律對手機等通信用戶進行保護,甚至連呼吁已久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也還沒有出臺,這更是讓垃圾短信有了可乘之機。
垃圾短信首先是垃圾,你把垃圾扔到別人家肯定不大合適。同理,你將垃圾短信一股腦兒地發(fā)到別人的手機上,難道不是一種侵權和騷擾嗎?
對此,我們首先需要從認識上有所統(tǒng)一,堅定治理信心和決心,然后盡快制定和完善相關法規(guī),并堅決執(zhí)行與落實,讓移動短信業(yè)務在法律的框架下規(guī)范開展,讓垃圾短信不敢輕易逾越法規(guī)“雷池”,對手機等用戶進行無緣無故的“轟炸”?。ńK 戈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