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牧歌
楊曦淪是國信品牌評價科學研究院院長、奧運品牌學者、品牌資產(chǎn)管理專家,對眾籌的本質(zhì)和中國特色有獨特思考。在眾籌熱潮到來之時,本刊記者就眾籌引發(fā)的經(jīng)濟模式變化等話題,采訪了楊先生。
《中關村》:眾籌這個經(jīng)濟模式有什么特點?
楊曦淪:眾籌造成了消費、投資一體化,它能把互聯(lián)網(wǎng)的趣和利結合在一起?;ヂ?lián)網(wǎng)上的項目,要么有趣,要么有利,我覺得這是在眾籌的第一個特點。第二特點,眾籌是讓大家把閑錢用起來。人們手里的閑錢達到一定程度,就會有人去做投資。如果銀行卡里有十萬,有的人就愿意拿五千塊出來試,甚至帶有賭博游戲的概念。這就是我講的第二個特點,可以理解為“小賭怡情”。第三個特點是,眾籌是創(chuàng)業(yè)的催化劑。美國有一本書寫得非常好,叫做《金融改變一個國家》,說的是美國金融連接了兩種人,投資人和整合資源的人。眾籌就是讓中國人人人都成為創(chuàng)業(yè)者或天使投資人。
《中關村》:在中國,眾籌行為還有什么其他的意義?
楊曦淪:首先眾籌可能改變?nèi)藢﹀X的認知。錢不光能用于購物,用于買房,用于吃穿,還能用于投資。另外,中國人的投資帶有很多的哲學意義。中國人是挺會玩的。一個打麻將的民族他一定會玩。麻將是典型的“眾籌”,眾籌和這個麻將效應有關系,它和下圍棋、下象棋還不一樣,它是群體活動。它不是一個人單獨投資一千萬——那是機構投資了——眾籌是典型的散戶行為。機構投一個公司的目標就是要掙錢,你別跟他談社會意義。但散戶投入眾籌項目,則會滿足多種需求,這也是現(xiàn)實。
《中關村》:眾籌這個行為的發(fā)生有什么機制可循?
楊曦淪:我一直在思考眾籌要考慮的組織形式是什么。在互聯(lián)網(wǎng)眾籌這一塊,我認為眾籌是基于一個班底來實現(xiàn)的。什么叫班底呢?一幫不屬于一個公司的人為了一個挑戰(zhàn)性的項目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一個班底。好萊塢拍電影用的全是班底,比如一個電影的參與者,有的屬于導演工會,有的屬于編劇工會,有的屬于制片工會,臨時組織起來一個隊伍。它有幾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彼此有價值認同,大家都不缺錢,要看看彼此是否順眼;第二,目標是有挑戰(zhàn)性的,比如必須在120天內(nèi)把1個億花完拍出一部片,爭取一年以后收回10個億,這目標非常有挑戰(zhàn)性,一般公司是不敢制定這樣一個目標的;第三,每個人要高度專業(yè),而在專業(yè)的背后,是一個系統(tǒng)。
一個好的眾籌項目,我要看眾籌項目背后的班底,而不光聽他說那個故事。假定商業(yè)計劃書是一個劇本的話,我們不光要看劇本故事好不好,還要看背后是什么人出演,是否能力強,是否有整合能力,是否信用高。如果馮小剛和葛優(yōu)組建個班底搞眾籌,人們不用看故事就會投錢。
班底制度是眾籌運作的一個機制。第二個機制則是投資機制,眾籌投資算是一種社交投資。如果沒有微信好多眾籌還實現(xiàn)不了,很多眾籌發(fā)起都是在微信里,大家會一輪一輪加入到眾籌群里?!昂隈R運動會”我全程看了,實際上是一次金融社交,我定義它是一次社交化投資活動加社會化投資。它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嚴格的投資不同。對于什么項目能投、風險怎么控制、屬于哪個產(chǎn)業(yè)、行業(yè)增長能力多少等等,并不做出專業(yè)的考慮。為什么大家投它?是因為“你的故事打動我,所以就是你了”。有點跟拍電影似的。這種投資帶有娛樂的屬性。什么叫社交性投資呢?投資本身就是一個互相之間認同和交往的方式,我請你吃一頓飯花一千塊錢,我投資才五百塊錢。此外還有一個概念叫社會價值投資,就是以投資的方式解決社會問題,這個意義大于賺錢。
我覺得眾籌在中國玩好了,會很有意思,會衍生出很多想象不到的東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