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茹
“你們膽子也太大了?!彪娨晞 稓v史轉(zhuǎn)折中的鄧小平》播出不久,有人私下里這樣對龍平平開玩笑。他們說的是劇中對“逃港”事件的表現(xiàn),也提及了劇本創(chuàng)作的“大膽”。作為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室主任,龍平平是這部電視劇的署名編劇。
“逃港”是文藝創(chuàng)作眾多公認的“禁區(qū)”之一?!拔母铩焙蟪錾娜?,大多并不知道“逃港”事件,包括主演之一印小天。電視劇對一系列歷史“禁區(qū)”的表現(xiàn),被解讀為一系列政治事件“脫敏”的信號。
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牽頭、四川省委和中央電視臺聯(lián)合制作的這部電視劇,為慶祝鄧小平誕辰110周年而拍攝。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官方影視劇第一次表達對“文革”的否定。
事件之外,另一個突破是人物。華國鋒和胡耀邦也出人意料地在劇中出現(xiàn)。“主要是你的態(tài)度、立場,然后就是拿捏(分寸)。” 關于這部劇艱難而微妙的出爐過程,龍平平對《中國新聞周刊》這樣說道。
劇本創(chuàng)作4年,拍攝112天,后期做了8個月,加上劇本送審和最后電視劇的送審,播出前,準備工作足足做了5年多。
對這部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者來說,最困難、也最耗時的部分是劇本創(chuàng)作。難處當然不在于寫作本身,而是如何選取事件、選取歷史人物,以及如何拿捏表現(xiàn)這些事件和人物。并且,要兼顧可看性,以往“說教式”的表現(xiàn)模式必須改變,代之以故事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但講故事則意味著,“有些事件根本就沒辦法繞過?!北热纭拔母铩焙笃诰o張的中央高層斗爭、以及“逃港”事件。
更難繞過的是一些重要的人物。華國鋒、胡耀邦,包括陳永貴等在內(nèi),其中很多人在那個時期的形象在熒幕上都是第一次出現(xiàn)。
題材重大,因此從頭到尾采取集體創(chuàng)作的方式。大約七個人的寫作班子,聚在一起討論、一起創(chuàng)作。按照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室的工作人員、該劇助理編劇之一周錕的說法,“因為創(chuàng)作的難度實在太大了?!币贿厡懸贿吋杏懻?,寫作地點“全國各個地方都有?!?/p>
一些知名或不知名的作家陸續(xù)加入編劇隊伍,大多數(shù)人來了,又走了,困難的確太大?!皡⒓拥娜撕芏嗪芏??!彼麄儾辉敢庾约旱拿直惶峒?,“也不方便提及?!本巹?nèi)藖砣送?,最后的署名編劇,除了龍平平,還有張強,黃亞洲和魏人。
蛇年春節(jié)前后,歷時四年時間,劇本終于得以完成并送審。“中間通過反復地修改,改了好幾次,”到了2013年8月,劇本正式通過。拍攝隊伍迅速搭建起來,導演被確定為吳子牛。他曾經(jīng)導演過《天下糧倉》《貞觀長歌》這樣的大型歷史劇,也拍過《紅七軍》《大國醫(yī)》。
當時,演員印小天剛和導演吳子牛合作完成一部反映吳橋雜技的電視劇《闖天下》。他被導演推薦來到第三編研室的一次選角會上。導演告訴他,要飾演的是一個虛構成分比較重的角色,“但是很重要,看看行不行。” 參會者有鄧小平的女兒鄧楠、鄧榕等人。結果印小天得到鄧家人的首肯,“這小伙子好像在電視上見過?!庇⌒√煊浀?,當時飾演鄧小平的人選另有其人,坐在會議室里的還不是如今的主角馬少驊。
要塑造一大群國家領導人,其中一些人現(xiàn)在還健在,如何表現(xiàn)和反映他們,這也是一個實際的困難?!皩嶋H上是要反映他們的業(yè)績?!敝u論家李準曾對龍平平說,這是“改革開放的光榮榜、英雄譜?!饼埰狡缴钜詾槿弧k娨晞±镉忻行盏念I導人就有五十多個,撇開政治敏感問題不談,“先說像不像,不像的話可能遇到的問題你想都想不到?!?/p>
一部長達52集的電視劇,涉及人物幾百個,但拍攝時間只有112天。材料剪輯成52集,送審的光盤達一萬多張,這個數(shù)字有一些夸張,“但至少也有一百多人要看?!饼埰狡秸f。最后確定以48集的體量播出,為趕在今年8月8號播出,“一邊播還在一邊審?!睂τ诒憩F(xiàn)重大歷史題材鄧小平的電視劇來說,這是另一個“破天荒”。
事情要從五年前說起。
2009年2月,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室接到任務,要求他們牽頭創(chuàng)作一個以鄧小平為題材的電視劇本。
根據(jù)龍平平回憶,這次的要求很具體,目的是“反映鄧小平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這樣一個形象?!睍r間跨度定為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至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之間。當然,除了鄧小平的歷史貢獻外,電視劇還要反映國家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按照龍平平當時的理解,“就是反映鄧小平和一個時代?!?/p>
作為中央文獻研究室5個編研部之一,第三編研室的職責是編輯鄧小平著作、研究鄧小平的生平思想,曾經(jīng)叫“鄧小平研究所”。共有約十八、九個工作人員,用主任龍平平的話來說,“是拿工資專門研究鄧小平同志的職業(yè)研究者?!?/p>
龍平平曾經(jīng)帶領同事編輯出版過《鄧小平文選》等一些鄧小平著作,也撰寫過相關影視作品,包括12集電視文獻片《鄧小平》及一些紀錄片等。目前能看到的關于鄧小平的影視作品,“絕大部分由第三編研室參與撰稿和編劇?!?003年上映的電影故事片《鄧小平》,表現(xiàn)鄧小平從72歲復出到1992年“南巡”講話,電影的署名編劇就是龍平平。
而早在10年前,鄧小平誕生100周年的時候,就有很多人籌劃拍一部這樣的電視劇,但因為“題材”特別重大,難度特別大,“在創(chuàng)作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因此一些項目最終都沒有完成?!?/p>
和撰寫研究文章相比,創(chuàng)作影視作品棘手得多。電影《鄧小平》拍完后,這是龍平平最真切的感悟。作為國內(nèi)研究鄧小平的官方權威,又有長期出版和撰寫影視劇集、把關的經(jīng)驗,龍平平非常清楚,一部表現(xiàn)政治人物的電視劇,按照常規(guī)方式寫,“通常會很枯燥”。但要講究可看性,就要選擇故事推進的方式。如何選擇歷史事件、塑造哪些政治人物,成為最棘手的問題。
最初的要求是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寫。這是表現(xiàn)鄧小平主題最常規(guī)、也最為保險的做法。但至于“十一屆三中全會如何來的?”此前的影視作品幾乎沒有表現(xiàn)。但劇本最后做到了“突破”,選擇從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開始下筆。電視劇實際上分為三季,目前播出的13集為第一季,表現(xiàn)抓捕“四人幫”到恢復全國高考,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的部分。
如何選擇事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比如貼大字報、逃港,幾乎沒有在官方銀幕上出現(xiàn)過。但這一次并沒有回避,“還寫得比較充分?!边@是龍平平心里一直打鼓的事情,寫起來很容易,但真的要拍出來,“那個視覺的效果,沖擊力就太大了?!?/p>
一系列政治“禁區(qū)”讓劇本編寫任務困難重重。一些想法很難實現(xiàn),包括龍平平自己在內(nèi)的劇本編寫組,一度也曾經(jīng)“彷徨過,也猶豫過,甚至想退出?!?/p>
劇本花了整整一集描寫抓捕“四人幫”的過程,“寫得也是非常澎湃?!钡詈鬀]有拍出來,“后來想想,如果要真的寫劇本的話還好,但是要具體拍攝的話還是有非常大的難度的?!饼埰狡竭@樣說。在原來的劇本中,“逃港”事件也寫得非常詳細,導演吳子牛拍了很多細節(jié),但最后播出時,很多內(nèi)容刪掉了。
龍平平坦陳,“確確實實在這其中有一些事情上,是很難去把握的,大家的認識是不同的?!?寫完“逃港”事件后,龍平平本人也很忐忑。但“十八大”后,習近平很快就去廣東調(diào)研,他在那里瞻仰鄧小平遺像,并且多次提到當年的逃港事件,龍平平心里有了一些底氣。他開玩笑說:“總書記都說過多少遍了,有他撐腰?!饼埰狡接行┥衩?、有些得意地笑了, “他對這個事情都不回避,我們有什么理由回避呢?”
印小天飾演的是虛構的主角之一田源。他身上承載了那個時代年青一代的印記?!疤痈壅摺?、下鄉(xiāng)知識青年、“文革”后第一批全國統(tǒng)一高考的參加者。
“要寫就寫一部信史?!饼埰狡秸f,這是第三編研室最初的想法。但作為一部藝術作品,劇本得以有虛構的空間?!耙郧澳惚憩F(xiàn)鄧小平同志,你是不可能去虛構的?!?/p>
虛構為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更為靈活的表達空間。正史往往讓人懷疑,而虛構又常被認為暗藏著蛛絲馬跡,這正是中國文藝創(chuàng)作的詭異之處。在劇中,按照華國鋒的表達,抓捕“四人幫”,“是毛主席生前的布置?!泵襟w和輿論質(zhì)疑這句話的真實性,第三編研室的回應則借助半正史、半虛構的特點有些含糊:“首先這是一部藝術作品,你要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待它?!钡麄円矎娬{(diào),“從一些現(xiàn)有的中央文件看來,的確有類似這樣的語言?!?/p>
華國鋒和胡耀邦的出現(xiàn)成為一個關注點。從目前已播出的劇集看來,華國鋒的作用在于說出那句抓捕四人幫的話。龍平平更直接表示,傳言“華國鋒”抓捕“四人幫”后遲遲反對鄧小平出來工作,電視劇算是為他“翻案”?!澳阋陀^地反映歷史,說這八年的中國發(fā)展史,沒有華國鋒,或者不對他的貢獻作客觀的表現(xiàn),那你叫什么歷史呢?” 龍平平這樣解釋。
劇中田志遠和夏默兩家人構成一條虛構的主要線索。有人認為田志遠這個角色身上承載了部分胡耀邦的身影,在劇中他是鄧小平真實的追隨者,1975年因為鄧小平受牽連,“文革”結束鄧小平復出后,又成為鄧小平最得力的支持者。夏默則是鄧小平倚重的知識型干部代表。他的身份也很多變,國家進出口委員會副主任、創(chuàng)辦特區(qū)的工作人員,還是跟美國談判進口汽車的人。很難把他們確定為某一個人,“都是我們領袖級的人物,濃縮在這些人的身上?!?/p>
虛構的線索也給了主演馬少驊更大的表演空間。電視劇里的鄧小平,話比較多,親切和藹,這更接近大眾認知的親切形象。當然,那也是個虛構中的形象。在《春天的故事》這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歌里,鄧小平被唱作“一位老人”。但真實的鄧小平沉默寡言,經(jīng)歷過“三落三起”,很少向人流露心里的想法。
電視劇的名字,在鄧小平三字之前,特意加了一個長長的定語,“歷史轉(zhuǎn)折中的”。1984年之后的故事沒有涉及,龍平平的感慨是“1984年之后實在太難寫了?!?他創(chuàng)作的電影《鄧小平》表現(xiàn)的就是鄧小平復出到1992年“南巡”的故事,龍平平現(xiàn)在稱其為一個“教訓”。“說實話我把握不住,你要說寫可能還可以,但是要演出來,很難。”
“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破天荒了?!饼埰狡竭@樣總結?!笆裁词虑槎家m可而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