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峰
李連杰都后悔拍《少林寺》了,說是荒廢了大把少年和大把青春。孩子學武可以防賊防匪防感冒,可是會不會好勇斗狠呢?
讓孩子學武有啥好的?我給你講個故事,學不學,家長和孩子商量著定,俺們不是武館招生處的。
十多年前的一個夏天,上午,一輛大巴車從山東臨清縣出發(fā),去往百十里地外的聊城市。車上有二十多口子人,男女老少,最后面角落里坐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女學生,抱了一捆涼席,瞇眼睡覺。
中途,車停了,上來四五個大漢,光膀,文身。這不會是打,打,打劫吧。其中兩個往后湊,一個抽出一把刀,明晃晃的。女學生旁邊坐著一個媽媽,摟著孩子睡得正香,身邊放著一個包。刀客示意同伙拿這媽媽下手。女學生趕緊搖醒她,提醒她拿好包。
刀客惡狠狠地問:“你是學生吧?哪個學校的?”女學生白了一眼:“關(guān)你什么事?”刀客有些悻悻,揮手下車,邊走邊罵:“這一趟又白跑了。”
大巴再啟動時,車里炸了鍋,都大呼小叫心臟快跳出來了。看來所有人都看到了壞人要使壞,但都沒膽量挺身而出,除了那個女學生。
她叫王春燕,是聊城體校的一名學生,是學武術(shù)的。
多年后,王春燕做了武術(shù)教師,教幼兒武術(shù)。再回想,確實有些后怕,萬一刀客發(fā)飆呢。當時老媽也批評王春燕魯莽。但王春燕管這個叫正義感?!八械叮矣袥鱿?。再說了,萬一打不過,我還能跑。練了多年武術(shù),我身體的敏捷度絕對比那幾個莽漢強?!?/p>
王春燕說,她能有這種膽量,有這么強的正義感,拜學武所賜。
王春燕三十多年前是個病秧子,不是感冒就是發(fā)燒。老爸有些著急:這不行啊,我家怎么能養(yǎng)個林黛玉呢?
當時臨清體委有個武術(shù)隊,教孩子武術(shù)。老爸去給六歲的王春燕報了名。爺爺也很支持,爺爺是練體操的。去報名的時候,王春燕歡呼雀躍??纯磶煾鐜熃銈兯5稑寗?,真帥,真漂亮?;蛟S是爺爺?shù)捏w操基因在此時被觸動了,都是比比劃劃的,至于是武術(shù),還是舞蹈,那無所謂。
這只是一個好的開端,想要堅持下去,并非易事。真正練起來,每天都是重復那些動作,又苦又累非常枯燥,有時候都懷疑當初看到的那些美,是不是發(fā)燒看花了眼。
不想去的時候,就跟老爸說:體育館停電了。謊言終有被拆穿的時候,那天,熊孩子被老爸狠狠地批了一頓。然后就是思維縝密、巧舌如簧的大道理,擺了一桌子,王春燕只能繼續(xù)練下去。
現(xiàn)在想來,還得多謝老爸,那就是一個瓶頸,老爸幫著推了一把,好像做很多事都有這么一個瓶頸,熬過去,就好了。
其實當初還有個小兩歲的妹妹一起練,但最后妹妹沒有堅持下來,她對拳打腳踢不感興趣。爸爸很開明,不為難她,就讓她退出了。孩子的道路家長可以引導,至于到底選哪條路,怎么走,那是孩子自己的事。
后來妹妹考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做了一名工程師,她考上了山東體育學院,當了一名幼兒武術(shù)教師。
王春燕很滿意自己的職業(yè),也慶幸自己學了武術(shù)。
習武的初衷,強身健體,早已達成?,F(xiàn)在的心肺功能,那是杠杠的,從年頭到年尾,感冒都近不了王春燕的身。
習武,也讓王春燕了解了自己的身體,懂得怎樣運用自己的身體。一個人對自己的身體了解得透徹,會靈活運用自己的身體,也就是一個人愛自己,接納自己,對自己滿意的開始。
王春燕希望能將自己感受到的這些通過武術(shù)指導,傳遞給孩子們。
如果家長想給孩子報個武術(shù)班,可行不可行,咱來聽聽王春燕咋說,也算一個參考。
問:什么樣的孩子適合練武術(shù)?
答:只要孩子對武術(shù)感興趣,沒興趣學啥也無從談起。
問:習武對孩子有什么好處呢?
答:強身健體、有膽識、有自信這些就不說了。武術(shù)是咱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學好了,就能從中體會到傳統(tǒng)文化所講的“內(nèi)外兼修”“整體觀”“陰陽變化觀”“動靜說”“剛?cè)嵴f”等等。從學武方面讓孩子愛上傳統(tǒng)文化,也不錯。
問:孩子學武,會不會欺負弱???
答:未曾習武先習德。我在第一堂課,就會跟孩子們講武德——咱們學武之人,相互之間會敬武禮,一個掌,一個拳,抱在一起什么意思?拳頭代表五湖,掌代表四海,這么一抱就是說,五湖四海皆兄弟,抱的時候劃了一個圈,這個意思是天下武林是一家。還有這么一說,孩子們很高興,就記住了。哪怕記不住,還有下一堂課,每一次上課之前,都要講武德?,F(xiàn)在是法制社會,靠拳腳走天下,那根本是不可能的,這些我都會跟孩子講。
問:報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答:首先必須去試聽,看看老師講不講武德,如果不講,還是算了。家長在家補,效果不太好,因為孩子還經(jīng)常見到一群好勇斗狠的小伙伴哈。然后還要考察教練的資格證。比如:武術(shù)教練員證、社會體育指導員證、教練員的段位證、段位考評員證、武術(shù)裁判員證等等。
問:您對家長還有他它建議嗎?
答:學武對于有的孩子來講,或許是飯桌上的主食,可以以此為職業(yè),生活有另一種可能,而對于有的孩子來講,只是飯后甜點,也挺好。別強求孩子,也別把這條路給堵死,給孩子選擇權(quá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