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波
【摘 要】非權力因素是校長的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校長只有充分發(fā)揮人格魅力、能力水平,以及情感意志三方面非權力因素的作用,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校管理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校長管理;非權力因素;品德;能力;情感
在學校管理過程中,校長要讓全體教師齊心協力搞好各項工作,創(chuàng)造出好的成績,除了須懂得運用權力外,還要能巧妙用好各種非權力因素。所謂非權力因素,主要是指能感召和影響教師思想行動的、校長自身的人格魅力、能力水平以及情感意志等。校長在管理中如果善用非權力因素,往往更得人心,就能更有效地開展學校的管理工作。
一、用品德影響人
管理一間學校,校長的品德很重要。因為校長處于學校的權力中心,被眾目關注。校長的喜怒哀樂、為人處事方式等,教師都會看在眼里。因此,校長人品的好差必定會對教師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具有良好品格修養(yǎng)的校長能對教師產生正面積極的示范作用,并能由此團結教師,引導教師積極向上,從而使整個學校健康和諧地發(fā)展。筆者以為校長的品德應包括如下幾點:
(一)講正氣
學校缺乏正氣,人事關系就會顯得緊張,學校工作就難于順利開展。而學校正氣的形成主要取決于校長。校長一身正氣,不搞歪門邪道,那么不正之風就難于流行,撥弄是非之人就難于立足。因此,校長辦事要公正嚴明,不偏不倚,并要以身作則,行為楷模!古話說:“公則明,廉則威”,校長講正氣,自然就能建立威信,學校日常工作也自然能順利有序有效地開展。
(二)能寬容
教師總有犯錯的時候,對非原則性錯誤,如果校長能在指出的同時,寬容相待,不計較,更不搞“秋后算帳”,那么教師就會心存感激,認真工作。這樣,上下級關系、同事關系、師生關系就會融洽,學校人際氛圍就會和諧,教師就能在此氛圍中發(fā)展自己,提高自己。
(三)善律己
校長本身的思想行為、作風修養(yǎng)時刻影響著教師,教師也密切關注著校長的舉動。作為校長,要善于約束自己,起表率作用,要別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只有個人作風嚴謹,嚴以律己的校長,才能感召和影響教師,博得教師的認同和愛戴。
(四)輕名利
名利最能考驗人,如何看待名利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狀況。身為校長,如果只喜歡自己撈取名利,而忽視教師的利益,就會在教師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久而久之就會與教師漸行漸遠,失去教師的擁護和愛戴,甚至可能因此與教師產生正面的沖突,以致完全喪失威信,最終,影響學校工作的正常開展。正確的做法是:在名利面前,校長首先要想到教師,要把名和利讓給真正認真負責,有成績、有貢獻的教師。這樣,教師團隊才能穩(wěn)定,教師工作才有動力,教師積極性才能提高。學校才能因為有這樣一群勤奮努力、踏實肯干而又卓有成效的教師而日漸發(fā)展壯大。
二、用能力說服人
學校管理需要有才能的校長。校長具備一定的能力素質方可引領團隊克服困難,不斷取得佳績,辦好學校。校長的能力應表現為:
(一)教學能力出類拔萃
教學能力出眾的校長更能讓教師們心悅誠服。因為學校工作畢竟以教學為主,一個事務繁多的校長,同時能把教學工作搞好,把課上好,自然就會讓教師佩服,說服力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研工作一馬當先
教研工作是學校的重要工作,對促進學校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學校教研并非只是老師的工作,校長也應該參與其中,并且要一馬當先,才能調動教師搞教研的積極性。而且作為校長,如果具有獨特的課題研究視角,并且有行動、有成果地做好課題研究,那么就會在教師心目中獨具魅力,形成較高的威信。
(三)要有較強的演講能力
校長有很多講話的機會,但要注意講話質量。校長的講話不一定要很長,但要簡潔、明確、得體。如果一個校長講話有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并能溶邏輯性、新穎性于一體,出口成章,層次鮮明,師生聽來是一種享受,必能感染、激發(fā)師生,引導師生積極向上。因此,校長的口才不可小覷。
(四)要有較強的協調能力
學校的事務與方方面面都有聯系,比較繁雜。校長只有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才能調動師生同心共德參與工作,完成任務,使學校朝健康有序的方向發(fā)展,并達成目標,取得豐碩成果。
三、用情感打動人
學校是一個小社會,人際關系比較敏感。校長雖有權力,但也不能決定一切。要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校長還需要用情感打動人,可從以下四點著手:
(一)精神上要尊師重教
校長與教師在政治和人格上是平等的,校長同教師之間除了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外,更是同事的關系、朋友的關系。因此,校長要認真、準確地理解和執(zhí)行校長負責制,擺正校長的位置,充分發(fā)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監(jiān)督作用,充分發(fā)揮工會、教代會的作用,讓教職工參政、議政,決定學校發(fā)展大計和重大事項。在精神上,校長要尊重教師在學校中的地位,充分發(fā)揚教師在學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主人翁精神;尊重教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鼓勵和支持教師的教育創(chuàng)新;還要尊重教師的自我完善要求以及完善知識能力的要求等。
(二)工作上要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學校管理“目中有人”,處處關心教師,盡可能多地為教師著想,體現人文關懷。因此,在制定工作制度時要考慮到教師的具體情況。對懷孕期的女教師要特別關懷,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可在排課、上下班時間等方面給予適當照顧。從教師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要盡可能多地安排教師參加各種業(yè)務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學校要特別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要組織優(yōu)秀教師對他們進行幫扶和指導,認真解決青年教師工作中的困惑和煩惱。
(三)生活上要悉心照顧
校長對教師的細致照顧能感動教師、凝聚教師,并激發(fā)教師高漲的工作熱情。校長對教師的照顧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噓寒問暖,關心教師生活,幫助教師解決生活困難。如小孩入托讀書的問題,青年教師的婚姻大事等,盡一切努力為教師解除工作上的后顧之憂。
第二,探病訪家,關心教師的身體及家庭情況。就是要給教師以組織關懷、人情關愛,讓教師們真正感受到學校大家庭對他們的重視與愛護。
第三,青年教師婚嫁必到,生兒育女必賀;教師直系親屬生病住院必探望,有喪事必送等。
(四)交流上要以情動人
校長常常需要與教師個體或集體進行對話交流。在與教師們的對話交談中,校長應該表現出誠懇。尤其碰到心有顧慮或對校長有成見的教師,校長更應大度為懷,用誠懇的態(tài)度,用自己的真實感受為教師解釋原因,說明情況,闡明道理,使教師真正感受到來自校長的關心愛護,從而打消心中的顧慮與成見。假如校長在與教師的對話交流中,不以情動人,而是以勢壓人,必定會造成交談對話中的冷場、尷尬甚至對立等的被動局面,使教師產生更大的成見,最終不利于對話的開展,影響學校的和諧氛圍。因此,校長要把握與教師對話交流的主動權,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想方設法、真正有效地說服教師。
校長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如果真正做到了品德正人,才能服人,真情感人,發(fā)揮非權力因素的作用,就會更具影響力、感召力、凝聚力,最終團結教師,形成強大的集體力量,從而達到辦學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