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元
讀到這個標題,每一個看官恐怕會從心里面說道:哪一個月的理財市場不凌亂啊,何必要用這個標題說事?的確,現今的理財市場上,每個月都有一個凌亂的主角,不過,今年4月理財市場的凌亂景象,可以稱得上是近年來最為凌亂的一個月份,因為與投資者密切相關的幾乎所有的理財品種都出現了令投資者極為詫異的事件,讓投資者坐臥不寧。
先來看看國債市場吧。財政部發(fā)行的面向個人投資者的280億元國債因為缺乏足夠的投資者認購,導致只發(fā)行出去了208億元,昔日一券難求、需要排隊才能搶到的“金邊債券”,如今卻因收益率金光不敵互聯網理財市場的高收益,轉身黯然離去。接著看看樓市。盡管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房價中有69個城市繼續(xù)上漲,不過樓市成交量的大幅萎縮,以及大批新建房的蜂擁而入,還有各地不斷傳出的房貸受控消息,讓馬年早春的樓市感受到了絲絲寒意。跟著我們來到“高大上”的信托市場看看,原本投資門檻從100萬元起步的信托產品,在一些打著互聯網金融創(chuàng)新幌子掩護下,搖身一變成了“100元買信托”,參與購買的投資者還能從中享受到10%左右的高收益,這讓深陷套牢之中的股民情何以堪。再來看看黃金市場。在經歷了春節(jié)之后的一輪上漲之后,4月的金價從每盎司1350美元的價位下跌,最低探至每盎司1284美元,而一年之前,也就是在這個季節(jié)開始搶購黃金的“中國大媽”對此消息則是表現得極為淡定,絲毫沒有再度出手搶購的打算。
從國債發(fā)行遇冷,到樓市成交量萎縮,從“100元買信托產品”的誘惑,再到金價大跌后“中國大媽”表現出來的淡定,讓我們深切體會到了4月理財市場的“倒春寒”。而在各個理財市場一片熊氣彌漫之際,一直不溫不火的股市倒是突然給了投資者一個天大的驚喜。4月10日,證監(jiān)會發(fā)布公告稱,為促進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共同發(fā)展,中國證監(jiān)會、香港證監(jiān)會決定原則批準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并且將在未來6個月內正式推出。
滬港通的突如其來,的確是給內地投資者和香港投資者打了個措手不及。盡管試點初期,內地投資者要投資港股尚需50萬元的資金門檻,普通投資者尚無法涉足,但是滬港通的開通,為國內證券市場的國際化步伐,邁出了極具深遠意義的一大步,期盼滬港通的到來為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的良性發(fā)展帶來新的契機。
凌亂的4月理財市場,恰似古詞所說:一江春水向東流,載不動,許多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