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敬平
與傳統互聯網一樣,手機網絡正成為一把“雙刃劍”,尤其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而言,凈化手機網絡環(huán)境迫在眉睫。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有59%的浙江青少年偶爾或經常通過手機網絡瀏覽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中國青年報》1月4日)
網絡是個多彩的世界,導致許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著迷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手機可以隨身攜帶,隨時觀看,而且功能齊全,已成為越來越多青少年的最愛。走路、上班、上學等,都不時要掏出手機來瀏覽,因而被人們稱為“低頭黨”,而且還呈現出日趨蔓延之勢,著實令人擔憂。按理說,既然手機有此功能,適度運用一下未嘗不可,可是,這項由共青團浙江省委發(fā)起的浙江青少年手機網絡使用有關情況調查的結果卻讓人觸目驚心。在被調查的2 384名青少年中,有59%的青少年偶爾或經常瀏覽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同時,青少年通過手機網絡瀏覽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呈現低齡化,在14~17周歲未成年人被調查者中有52.4%偶爾或經常瀏覽色情、暴力信息,在18~22周歲青少年群體被調查者中有67%偶爾或經常瀏覽色情、暴力信息?,F實生活中,一些青少年違法犯罪,有許多都是瀏覽了黃色或暴力信息后造成的。
青少年還未成年,辨別是非的能力還相對較弱,再加之正處于愛沖動年齡段,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蝕和毒害,有些青少年甚至去嘗試、模仿而根本不計后果。直到被查處和法律制裁時才如夢方醒,但已給他人、自己及家庭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同時,由于沉迷網絡世界,造成生活不規(guī)律,進而出現身體健康狀況變差、不能適應現實生活、產生厭世情緒等問題。在體感方面,使用手機上網產生眼睛干澀、頸椎和手腕手指酸痛、頭昏腦脹等不良反應的占90.2%。由此可見,青少年沉迷手機網絡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必須引起人們的警醒和關注。
首先是青少年當警醒。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過了就會帶來不好的后果。喜愛網絡本身沒錯,但不要瀏覽或盡量少瀏覽不良信息,多關注一些積極向上的健康信息,不斷學習和充實提高自己。上網時間和頻率要控制,防止產生依賴癥,否則會損害自己的身體健康。再說,現在好玩好看的東西很多,自己也應轉移一下注意力,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實踐活動。
其次是家長和學校要警醒。孩子求知欲比較強,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力求讓他們明是非、懂事理、做該做的事。如果發(fā)現其經常瀏覽不良信息,要及時幫他們指出并予以糾正。孩子就像一棵幼苗,只有不斷澆水施肥才能讓其健康成長。可令人遺憾的是,生活中我們一些家長卻抱著樹大自直等錯誤觀念來對待孩子。俗話說,小洞不堵大洞吃苦。孩子的性格一旦形成,想改變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對此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再次是社會各界當反思。無論是團體還是個人,都不要為了一己私利而編發(fā)不良低俗信息,監(jiān)管部門亦應對此加強監(jiān)管,盡量減少不良信息在網絡上流傳。我們的文藝界人士也要堅守自己的良知,多為社會提供一些健康向上的影視劇和書籍,少生產或不生產那些文化垃圾毒害青少年。
青少年是祖國和家庭的未來及希望,讓他們健康成長為社會有用之才至關重要,必須一著不讓地抓緊抓好,這也是我們社會各界的責任和義務。惟此,我們的國家和家庭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