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旭瑞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新課程最基本的理念。為加強學生學習物理的樂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能力,要將物理知識與社會實踐活動相互結合,同時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中探究并認識物理規(guī)律,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進行物理高效課堂的教與學,結合筆者多年教學經歷談談自己的體會和做法。
一、物理教師要走進生活,貼近社會
要讓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物理,首先教師要走進生活,讓物理走進生活,在生活中感受物理。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這樣既能鞏固已學的知識,也能體驗到自身的價值,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開放課堂,演繹社會生活
初中物理教育教學要采用多種方式與方法,通過開放課堂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局限于書本知識,還要以書本知識為基礎,擴展到課堂外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讓學生關注社會、了解社會存在的問題,反過來還要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社會問題,這樣不僅學習了課堂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借助三峽水電站的建設、上海磁懸浮列車的建成、“神舟八號”宇宙飛船的發(fā)射、“驚人的納米技術”等重要科研成果,來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
2.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困難,然而很多困難完全可以利用物理課堂所學知識去解決。例如,在學校里,怎樣做到安全用電、學生安裝一些簡單的電路、更換保險絲等。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實際是比較復雜的流程,這需要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研究分析物理對象、解決問題,也是學生觀察、思維、動手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開展社會實踐,讓活動承載物理
新課程要求對物理教學提出了基礎性和實踐性,著重強調了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物理實踐活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通過多年物理教學經驗,事實證明物理教學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物理實踐活動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參觀訪問、資料查詢、社會調查等。
二、讓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物理
物理教學必須讓學生走進生活,從生活中尋找物理知識和規(guī)律,使學生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研究分析物理對象,直至解決問題。在物理教育教學中需要實實在在使物理教學同生活、現(xiàn)實社會聯(lián)系在一起。
1.聯(lián)系生活,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
新課程理念下,要從全面發(fā)展的角度發(fā)展和發(fā)現(xiàn)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初中學生已具有相當多的生活經驗。其中包含著大量的與物理有關的現(xiàn)象或者問題。例如,溫度相同的水蒸氣比開水燙傷厲害、地面鋪上凹凸不平的地板磚是為了增大摩擦、下雪不冷化雪冷、書包帶寬背起來舒服等等。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地利用這些生活中的物理知識。這對學習新的知識、形成新概念幫助很大。
如,在教學《杠桿的應用》時,我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對學生提出了在生活中可能會想到的一些問題。例如,阿基米德說過,給他一根足夠長的杠桿,他能把地球翹起來,這可能嗎?說說小小秤砣能壓千斤嗎?再準備了一些日常用品:老虎鉗子、剪布用的剪子、理發(fā)用的剪刀、釣魚竿、羊角錘、天平等。先讓學生根據(jù)日常生活經驗,分別說出如何使用這些工具,然后運用杠桿平衡原理,引導學生自然解釋這樣使用的理由。這種教學雖費時費力,但學生學習勁頭高漲,課堂效果很好,便于理解有關知識。
2.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積極體驗生活
學生是認識的主體。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物理知識不僅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有關物理知識,而且能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索物理規(guī)律時,創(chuàng)設一個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境,讓學生親身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了解自然和社會,學會學習。
例如,在學習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后,要求學生在坐車時,觀察并排的車運動情況,體驗由于運動的相對性而帶來的神奇現(xiàn)象。并在開車或剎車時體驗由于慣性使人體向后倒或向前傾的現(xiàn)象。自行車是人們的重要交通工具。學生對它非常了解,也有這方面的親身經驗。請問它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哪些摩擦是有益的?哪些摩擦是有害的?你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增大和減小這些摩擦呢?對學習摩擦方面的有關知識幫助很大。
3.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觀察思考生活
初中教材,很多物理知識就在學生的身邊。布置一些生活中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無疑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讓學生思考家中門的把手為什么安在門邊緣處?霧是怎樣形成的?沙漠地區(qū)的氣溫為何比我們沿海氣溫變化大?打雷時是先看見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等等。這樣既使學生感到物理知識就在身邊,也使學生思考問題有針對性,學習時更加得心應手。
通過實際生活來學習物理,物理學科與自然界有著密切聯(lián)系。例如,“能源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的教學內容,這既是一個自然環(huán)境保護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生產,知道社會發(fā)展對能源的依賴。通過學生對自己周圍的所見所聞,引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環(huán)境污染等消極現(xiàn)象的憂慮,自覺保護環(huán)境,積極與他人對當?shù)厮Y源利用和污染問題交流意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提出不同的保護、預防和治理方案。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物理教學要因材施教,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見物思理”意識,將物理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生活綻放物理課堂的精彩!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