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奇
“數字校園”是近年來我省各校廣泛關注并大力推進的時代課題,并已經成為各發(fā)達地區(qū)學校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和推進學校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在這方面,我縣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數字校園”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還是一個非常陌生的領域,數字校園在我縣的建設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如何在學校管理過程中推動“數字校園”,需要我們深入地研究解決。
本文以浙江省嘉善縣目前建設“數字校園”的狀況為背景,首先從“數字校園”概念入手,簡要分析了“數字校園”與傳統(tǒng)學校管理的區(qū)別以及當前我們發(fā)展“數字校園”的意義;之后從我們建設“數字校園”的現狀出發(fā),討論了當前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實踐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數字校園的概述
(一)“數字校園”的概念
“數字校園”是一種新型的學校管理模式,是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高級階段。
如果要深入研究“數字校園”的概念,那么我們就得先了解“電子政務”一詞。關于電子政務的定義在國內外有很多種提法,如,電子政府、數字政府、政府信息化等。這些提法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電子政務的概念與特征。在我國,電子政務可定義為:運用計算機網絡與通訊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yōu)化重組,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割的限制,建成一個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yōu)質、規(guī)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與服務。
“數字校園”其實是“電子政務”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借用“電子政務”概念,我們可以把“數字校園”表述為:運用計算機網絡與通訊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學校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教育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重組,超越時間、空間、部門、校內外分割的限制,形成一個精簡、高效、民主、公平的學校管理模式以及輕負擔、高效率的教育、教學方法,并更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yōu)質、規(guī)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教育管理與服務。
(二)數字校園與傳統(tǒng)學校之間的區(qū)別
傳統(tǒng)學校的管理方式是以學校各科室職能為中心,教師、尤其是學生、家長要通過各科室辦理相關事務,必須先了解各個學校科室的基本職能、權限和具體分工,然后按照先后順序到不同的部門辦理,業(yè)務流程復雜,審批環(huán)節(jié)眾多,議事程序漫長。而“數字校園”的處理方式則是以教師、學生、家長的需求為中心,學校以“向教師、學生、家長提供高效、優(yōu)質的管理服務”作為出發(fā)點,幫助協(xié)調各種關系,共同推進學校教育。
(三)數字校園建設的意義和作用
1.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教師必須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增進對學校信息化和“數字校園”的了解,不斷的開闊視野,改變觀念,才能適應“數字校園”對全體教師的基本要求。
2.提高學校管理效率,降低學校辦公成本?!皵底中@”通過網絡等信息手段發(fā)布的文件、公告、通知等,既使有關信息的上傳下達更迅速,也使無紙化辦公得以實現,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傳遞成本。同時,“數字校園”的實施對行政組織結構必將產生極大影響,實現行政管理成本的降低。
3.提高學校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通過“數字校園”的建設,不僅增加了學校與教師、學生、家長交流的途徑,也將促進學校在自身管理、制度建設、各項能力等方面不斷提升,這必將提高學校管理的效率,提高學校服務的水平。
4.提高學校決策的科學性、及時性、有效性。發(fā)展“數字校園”,推進學校信息化,將會給學校管理部門提供一個決策支持系統(tǒng),雖然它不能完全代替常規(guī)決策,但它降低決策的風險,提高了學校決策的科學性、及時性、有效性。
5.有利于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強“數字校園”建設,教師、學生、家長可以通過互聯網快捷方便、準確地了解學校的一些重要的信息。學校在做出決策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網絡讓更多教師、學生、家長參與,推動學校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二、目前數字校園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數字校園建設的現狀
我縣“數字校園”建設啟動雖然不久,但近年來在上級領導的重視下,投入力度大,發(fā)展勢頭很猛。具體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基于網絡的教育城域網實現三通。既校校通過光纜寬帶接入互聯網——校校通,班班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并連接互聯網——班班通,每位教師人手一臺辦公電腦——師師通。
2.根據實際,逐步開展各項工作。(1)以評比促建設,以縣中心網為依托,定期在全縣開展優(yōu)秀教育網站評比活動,為各學校取長補短、互相學習。(2)以縣遠程教育平臺為基礎積極開展現代遠程教學,成功舉辦了多?;拥木W絡教研、一師兩班的異地網上教學活動。(3)重視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的科學整合,應用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進行全面的改革。(4)加強應用,充分發(fā)揮“數字校園”平臺效益,建立《教師管理平臺》,實現全縣中小學教師管理的信息化。
3.“數字校園”建設的評估考核機制逐步形成,在參觀學習、借鑒寧波地區(qū)經驗的基礎上,廣泛征求意見,制定了《數字化星級評估方案》,以此來考核評估學?!皵底中@”建設的階段性成果。
(二)數字校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基礎性建設滯后?!皵底中@”的基礎性建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是網站建設。
從目前看,我縣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達到發(fā)達地區(qū)的水平,但在網站建設方面亟待加強。
目前我縣的“數字校園”在網絡上的內容和形式都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如聯系信息不完整、網站設計不夠專業(yè)、網上信息量少、更新不及時、實用性差等,無論是信息的實用性還是“數字校園”的功能性,都與真正的“數字校園”有很大差距。
2.“數字校園”的發(fā)展缺乏統(tǒng)一規(guī)劃和標準,信息孤島問題嚴重。由于我縣的“數字校園”推進工作是在各類學校中分別進行的,沒有統(tǒng)一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各個學校之間相互封閉,相當一部分已建成的“數字校園”系統(tǒng)模式不統(tǒng)一,這些獨立的、異構的、封閉的系統(tǒng)使得彼此之間難以實現互聯互通,從而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
目前,隨著我縣“數字校園”工作的深入推進,我們即將受到信息孤島這一問題的困擾,我們將要面對的問題是:繼續(xù)發(fā)展下去,要么被迫重復投入,縣教育局再投資建設另外一套系統(tǒng);或者是現有較為完善的系統(tǒng)中保留其一,另外一個則推倒重來,新建系統(tǒng)在技術標準上向前者靠攏。但無論選擇哪個,我們都將付出一定的代價。
3.“數字校園”評估機制尚未健全。我縣的“數字校園”建設存在著跟風的現象,部分學校對于“數字校園”的運行機制,教育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在“數字校園”體系中的關系尚未明確就盲目上馬,缺乏與“數字校園”運行特點相吻合的先進的績效評價體系。
4.“數字校園”遇到信息安全的問題。與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相比,雖然“數字校園”對信息的安全性沒有前兩者那么高的要求,但是建設一個可靠的安全保障體系,依然是“數字校園”深入推進的必要條件。如,隨著“數字校園”建設的深入,學校內服務器的管理矛盾開始顯現出來,不僅在遇到病毒、黑客等問題上常常束手無策,甚至連服務器機房的安全有時也會受到盜賊的入侵。
5.復合型人才短缺。近年來隨著我縣人才培養(yǎng)工程的推進,信息技術人才和優(yōu)秀校長的數量迅速增加,為“數字校園”建設提供了大批高素質人才。但是,我縣今后的“數字校園”建設中,最缺乏的不是信息技術人才,也不是僅僅熟悉管理的校長,而是熟悉數字信息與學校管理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既懂得信息技術又懂得學校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數量不足,將直接制約我縣“數字校園”的進一步發(fā)展。
6.教師個人的問題。“數字校園”與傳統(tǒng)學校存在著巨大的差別,這就導致了部分教師一時難以適應“數字校園”發(fā)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1)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整體水平不足。近年來,我縣教師的計算機知識等方面有了顯著提高,但從整體上看,仍然不能適應“數字校園”發(fā)展的需要。尤其是農村中老年教師,在信息技術的掌握上,依然存在著較大的困難。(2)教師對“數字校園”認識不足,觀念有待提高。雖然縣教育局已將“數字校園”放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位置,但人們對它的認識還存在著不足,常常有人簡單地認為學校上網就是“數字校園”,也有人認為辦公自動化就是“數字校園”等。其實這些都只是“數字校園”的一個方面。
同時,“數字校園”的發(fā)展,必然對學校管理的方式方法提出更高要求,如透明度要高、更加規(guī)范等,這勢必對管理者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估計到會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情況下,容易引起部分教師的抵觸情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更新觀念,主動接受“數字校園”這一新的管理方式,對學校管理者的管理藝術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三、推進數字校園建設的建議
(一)大力加強基礎性建設
從我縣目前的狀況看,“數字校園”建設除了必須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外,重點是抓好網站建設,可以從以下兩點出發(fā):
1.增強學校網站的互動性。“數字校園”最終目的是實現教師、學生、家長與學校管理之間的互動,因此,增強互動性是做好“數字校園”的重要內容。增強互動性,一方面要靠技術手段,有效解決困擾大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問題;另一方面要靠監(jiān)督,可以由縣教育局通過出臺學校網站建設標準,明確各學校網站要求達到的互動性要求。
2.要提高網站內容的信息量和更新率。改變當前很多學校網站信息量不足或者信息更新不及時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需要校長的重視外,還需要有效的監(jiān)督。這需要依靠縣教育局盡早出臺有關制度,明確規(guī)定哪些信息應該公開,如何公開。同時,需要明確學校網站的信息量標準和信息更新標準,以便學校在進行網站建設與管理時有據可依。
(二)制定切實可行的規(guī)劃和統(tǒng)一標準
縣教育局應盡早出臺“數字校園”的技術標準,如數據存儲格式、傳輸格式、今后的預留接口等。同時,抽調骨干,加強對全縣“數字校園”的整體建設規(guī)劃。這樣除了能統(tǒng)一技術標準外,還能夠讓全體校長全面理解建立統(tǒng)一“數字校園”平臺的內涵。
在硬件、軟件的選擇上,可以由各校自主開發(fā)、公平競爭,但技術標準的問題上,必須全縣統(tǒng)一。越早確立技術標準,對我縣的“數字校園”建設而言,就能越早走上快車道,從而避免將來因標準混亂而導致的被動局面。
(三)建立健全數字校園的績效考核和評估機制
目前,我縣的“數字校園”建設尚缺乏有效的、來自內部的激勵機制,所以,引入“數字校園”的績效考核制度成為當務之急。具體而言,就是將“數字校園”建設和使用的效益好壞盡快納入學校考核的范疇中,并逐漸建立起一套考核學校和教師應用數字資源效益的指標,以推動學校和教師積極應用數字管理平臺。
(四)著力解決好數字校園的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永遠是“數字校園”建設的核心問題之一。因此,必須把網絡和信息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加大投入,加快發(fā)展。如,在服務器的管理上,可以利用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成熟企業(yè)的服務器托管業(yè)務,既免去了每個學校購買多臺服務器的資金投入,又使得服務器中數據獲得了完善的安保措施。
(五)加強數字校園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
“數字校園”復合型人才不是簡單地在學校管理體系中配置行政管理人才和計算機專業(yè)人才,而是需要個人有效整合學校管理知識、計算機應用知識和信息管理知識,是一種復合型和應用型相結合的人才。這對我縣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近年來我縣教師的電腦配置和學校網絡覆蓋已達到100%,但由于沒有適時跟進的長效培訓機制,相當一部分教師因沒能熟練掌握“數字校園”的基本操作技能而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在今后的“數字校園”建設中應加強這一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以促進我縣“數字校園”的發(fā)展。
(六)加強對教師的教育和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是“數字校園”最經常的使用者。因此,加快推進“數字校園”建設,必須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相結合,不斷提高教師素質。
1.要加強關于信息技術的培訓,提高公務人員的技能
在對教師的培訓中突出信息技能方面的培訓,使教師能夠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以適應“數字校園”不斷發(fā)展的需要。
2.要加強關于“數字校園”的培訓和教育,突破認識和觀念上的誤區(qū)
目前,部分教師對“數字校園”還一無所知,這直接影響了“數字校園”的建設和應用。因此,在今后的教師培訓中,需要加強“數字校園”方面的培訓,使廣大教師認識到“數字校園”與傳統(tǒng)學校管理之間的差異、“數字校園”與我們所認為的辦公自動化的區(qū)別以及當前“數字校園”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而使廣大教師破除各種錯誤認識,樹立“數字校園”的正確觀念。
總之,在今后的“數字校園”建設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縣教育局在“數字校園”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在著力解決好上述問題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對“數字校園”建設的項目管理,進一步優(yōu)化“數字校園”發(fā)展的內外環(huán)境,力圖在實踐中走出一條“低成本、集約化、有實效”的“數字校園”建設道路。
參考文獻:
[1]侯衛(wèi)真.電子政務的建設與發(fā)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王國鵬.我國政府電子政務建設及對策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
[3]趙紅梅.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東北大學,200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