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晴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過程。為了達到課程改革要求,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應當尋求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建構完整的知識網絡,讓學生領悟探索生物問題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解決生物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文以“生物的變異”這章復習課為例,著重闡述了概念圖教學方法及教學意義。
概念圖定義及理論基礎
概念圖的定義 概念圖是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康乃爾大學的諾瓦克、古溫等人,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理論的基礎之上提出的。諾瓦克和古溫認為,概念圖是以科學命題的形式顯示概念之間的意義聯系的工具,是將概念及概念之間的聯系形象化、結構化、系統(tǒng)化和圖示化,是一種語義網絡的可視化表示方式。概念圖的4個圖表特征為:概念、命題、交叉連接、層級結構。
概念圖的構建過程 由于學生的年齡層次、認知水平及教學內容的不同,概念圖的構建過程也是有區(qū)別的,但總體來說,構建概念圖時,教師應當先向學生簡單介紹概念圖基本的概念、制作規(guī)則,再指導學生進行一定的練習,由簡單到復雜,不斷完善、提高建構技能。概念圖的制作步驟總結如圖一。
概念圖在復習課中的應用
復習課在教學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健全已有的知識結構,還可以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復習課是指依據記憶規(guī)律,通過適當的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已經建構的生物學知識框架進行鞏固、深化、發(fā)展能力的課型。復習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依據教學目標——自主梳理與構建網絡——疑難點撥與典題辨析——達標訓練與提升能力——總結反思與鞏固提高。其中,知識的自主梳理、框架的構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知識梳理的是否清晰、框架構建的是否有效,都會直接影響到以后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與傳統(tǒng)復習課中知識梳理方法相比較,概念圖更適合作為學生復習的工具,可將零散的概念按其內在的邏輯關系, 通過類比、歸納、整理,呈現出更為具體、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下面以“基因突變及其它變異”這一章的復習課為例談談概念圖的構建過程。
教學思路 根據復習課的特點及模型構建的一般流程,設計了如圖二的教學思路。
教學過程 一是構建概念圖前準備。東漢哲學家王充說過:“足不強則跡不遠,鋒不铦則割不深?!币馑际钦f,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充分準備,否則就難以獲得工作、學習上的最大效益。概念圖的構建亦如此,要想讓學生構建一幅比較完整的概念圖,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做一些準備工作。首先是構建理論上的準備,教師可采用多種方式如下定義、舉例等向學生簡單介紹概念圖及其建構的步驟。其次是知識的準備,教師引導學生列舉變異這一章中的重要概念,如變異、可遺傳變異、不可遺傳變異、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進化的原材料、遺傳病、育種等,并幫助學生理清概念間的內在聯系,找出概念間的層級關系,如變異屬于核心概念(一級概念),可遺傳變異、不可遺傳變異屬二級概念,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屬三級概念。最后,教師把這些概念書寫在黑板上,一級概念寫在最上端,二級概念在中間,三級概念寫在最下端。當然,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建構橫向分支的概念圖。
二是概念圖構建過程。具體做法是,將學生按照座位分成4組,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構建概念圖。學生在構建好之后,選出一個代表展示本組的構建成果。最后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達成共識。各組構建的模型經過討論、修改后匯總如圖三。
概念圖教學中的問題思考
概念圖應不斷的修改和完善 唯物辯證主義的發(fā)展觀中提到:“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fā)展的,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蹦敲矗鳛閷腕w研究而建構出的概念圖并非一成不變的,它只是一種階段性的認識成果。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對原有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此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對已建構的概念圖進行補充、完善,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品質和創(chuàng)造思維技能。
充分發(fā)揮概念圖的評價功能 教師通過學生構建的概念圖,可很好地把握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及時診斷出學生的問題,從而不斷改善教學方式、策略,這是形成性評價的好方式。另外,概念圖也可作為學生自我評價的工具。概念圖的評價功能如何充分發(fā)揮,作為認知結構的一種鏡像,概念圖中概念的連接和位置的改變都可以反映出學生認知結構的變化。學生在建構概念圖時遇到困難,就會認識到學習中的不足之處;概念圖的連接缺乏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就說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不深刻,這樣就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查漏補缺。筆者對學生所構建的概念圖,多采用定性評價的方式,如果能采取量化評價方式,概念圖教學將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這值得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繼續(xù)研究。
概念圖教學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補充和發(fā)展,在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同時,也有利于教師自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因為教師既是施教者,又是受教者。教師指導學生繪制概念圖的過程,就是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相互合作、自主學習的過程,既是實踐變革和理論覺醒的過程,也是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結合的過程。只有新課程理論與概念圖技術的不斷結合,才能打造出更適合本土的概念圖教學技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