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霞
(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人民醫(yī)院手術室,廣東 肇慶526600)
全麻下開顱手術患者加強眼睛護理的效果分析
李金霞
(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人民醫(yī)院手術室,廣東 肇慶526600)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全麻下開顱手術患者加強眼睛護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醫(yī)院收治的96例全麻下開顱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遵循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采取手術粘貼巾覆蓋雙眼,給予觀察組金霉素眼膏聯(lián)合手術粘貼巾覆蓋患者雙眼,最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的眼部角膜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5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4%,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全麻下開顱手術患者金霉素眼膏聯(lián)合手術粘貼巾護理,有利于降低眼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緩解患者疼痛程度,值得臨床推廣。
全麻下開顱手術;眼睛護理;金霉素眼膏
全麻插管后患者處于神志喪失狀態(tài),反射活動會隨之不斷下降。在全身深度麻醉的過程中,由于肌松藥的使用,造成眼輪匝肌松弛,導致患者眼瞼不能完全閉合、出現暴露性角膜炎癥狀[1]。全麻下開顱手術患者經常會出現異物感、畏光、酸痛、流淚等癥狀,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角膜炎、角膜潰瘍等癥狀。全麻下開顱手術患者需要采取正確的眼睛護理措施、手術體位,才能緩解患者痛苦程度,降低術后眼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了分析全麻下開顱手術患者加強眼睛護理的效果,在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間,本醫(yī)院對收治的全麻下開顱手術患者實施金霉素眼膏聯(lián)合手術粘貼巾護理措施,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醫(yī)院收治的96例全麻下開顱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遵循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8例。觀察組中男患者34例,女患者14例,年齡在15~79歲,平均年齡(47.33±5.91)歲。手術時間在3~7 h,平均手術時間為(4.46± 1.92)h。對照組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21例,年齡在16~81歲,平均年齡(48.36±5.02)歲。手術時間在3.5~7.5 h,平均手術時間為(5.93±2.35)h。兩組患者均符合疾病納入標準,性別、年齡、病因臨床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
1.2 方法
護理工作人員首先加強對患者的核對制度,在接送患者的時候一定核對患者的住院號、床號、姓名等,并查看患者的精神狀況以及用藥準備情況等,護理人員要協(xié)助醫(yī)師安放好患者體位。建立兩條靜脈通道,由麻醉科醫(yī)師進行氣管插管全麻。①對照組:指導患者將雙眼自然閉上,完成全麻后采取6.00 cm×17.00 cm手術粘貼巾覆蓋患者雙眼。②觀察組:完成全麻后,利用金霉素眼膏勻速擠入患者眼瞼結膜囊內,輕柔移動眼瞼,使眼膏均勻覆蓋患者雙眼球前部。遵循無菌操作原則,覆蓋上干凈的紗布,指導患者自然緊閉雙眼瞼,同時應用手術粘貼巾固定雙眼。全麻完全清醒后,將患者送回病房,并落實嚴格的交接班工作。
1.3 觀察項目[2]
在手術后的3d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患者的角膜炎反應,包括無癥狀、異物感、畏光、流淚、酸疼等不適感。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手術后的24 h,觀察組的眼部角膜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5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4%,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眼部角膜炎反應比較[n/(%)]
全麻患者的神志基本已經喪失,多數受到反射抑制的影響,當異物進入眼內時,患者均無反應,無法主動緊閉雙眼。有些患者在全麻后或者睡著后,雙眼眼瞼閉合不全,導致眼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手術的過程中,受到燈光長時間的刺激影響,水分出現大量的蒸發(fā),導致患者的角膜結膜出現干燥、模糊等癥狀。在手術后,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雙眼刺痛、畏光、流淚等不良反應。
據報道[3],全麻患者術前若不采取預防性角膜保護措施,發(fā)生暴露性角膜炎的比例高達50%左右。在臨床治療中為了預防暴露性角膜炎,術前大多采取紗布遮蓋的方法。但是相對于全麻下開顱手術患者,采取此方法需要一直保持紗布濕潤,并且在手術過程中,紗布容易失去保護作用。全麻下開顱手術患者的特殊手術體位、醫(yī)師的操作容易摩擦到患者的眼部,導致異物進入眼內引起發(fā)病。
開顱手術患者全麻后出現眼部并發(fā)癥的相關因素多種多樣,具體表現如下[4]:①開顱手術所需要的手術時間比較長、創(chuàng)傷大、出血量大、需要大量的輸血量與輸液量,患者球結膜的彈性比較強,伸展性相對較大,在體內細胞外液體比較多的情況下,容易出現球結膜水腫的現象。②完成頭部消毒后,在患者手術切口處需要覆蓋大量的無菌敷料,頭部包裹過于緊密,在手術的操作過程中,如果醫(yī)師稍微不謹慎便會摩擦到患者的眼瞼部。③完成全麻后,患者基本上無意識,多數受到反射受抑制的影響,容易出現雙眼眼瞼閉合不全的現象。當碘伏消毒液、無菌敷料上脫落異常物體進入患者眼內后,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④患者采取俯臥位、側臥位等不適當體位,會在最大程度上增加頭部靜脈血回流的阻力、血管內的靜脈壓、導致球結膜水腫的發(fā)生。在本研究中,經過對患者眼部實施嚴格的保護措施,觀察組術后發(fā)生眼部角膜炎反應的患者有6例,發(fā)生率為12.51%,對照組組出現眼部角膜炎反應的患者有16例,發(fā)生率為33.34%,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完成全麻后,在第一時間給予患者雙眼均勻涂以適量的金霉素眼膏,其作用在于[5]:有效隔開光線、使角膜更加潤滑、避免水分蒸發(fā)等。在研究中謹慎遵循無菌操作原則,為患者覆蓋上干凈的紗布,防止過于緊密,保持良好的透氣性,可以有效防止過敏等癥狀的發(fā)生。在確保患者雙眼瞼完全閉合的情況下,采取皮膚黏合性良好的手術粘貼巾固定。給予全麻下開顱手術患者金霉素眼膏聯(lián)合手術粘貼巾護理,在雙眼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有利于降低手術細菌感染的發(fā)生率、防止水分大量蒸發(fā)、避免出現干燥摩擦現象、減輕患者眼部癥狀、降低角膜物理損傷發(fā)生率等。
總而言之,金霉素眼膏聯(lián)合手術粘貼巾護理措施具有方便性與有效性,患者依從性良好。針對全麻下開顱手術患者實施金霉素眼膏聯(lián)合手術粘貼巾護理措施,減少眼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緩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滿意程度,值得臨床推廣。
[1] 任春燕,高特生.全麻下非頭面部手術患者眼睛護理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0,2(1):121-123.
[2] 卞紅霞.全麻下頭面部手術患者的眼部護理[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8(23):3929-3930.
[3] 吉暉暉,耿水英,劉麗娜.全麻下開顱手術患者眼睛護理方法探討[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3(8):285-287.
[4] 管軍,李凌,王朝暉.中老年手術中眼球結膜水腫原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9(3):172-174.
[5] 喻曉芬;王崢;王琛琛金霉素眼膏聯(lián)合粘貼手術巾敷貼預防全麻患者術中眼部并發(fā)癥80例[J].中國藥業(yè),2013,6(17):182-184.
R473.77
B
1671-8194(2014)18-03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