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文昌
潔身自好的“三不主義”
文/王文昌
考古,是一個寂寞的行業(yè),是一個經常把“不”字掛在嘴邊的行業(yè):“考古不是挖寶”“考古不是挖墓”“考古不怕吃苦”。其中的“三不主義”更是他們銘記心頭、身體力行的行規(guī):考古人不收藏古物,考古人不專賣古董,考古人不鑒定古物。
首倡“三不主義”者當屬“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先生。一脈相承,考古大家夏鼐先生的家中沒有一件古物,甚至連一件古瓶、一枚古幣、一只古鼎之類的擺設都沒有。
印象深刻的是世界著名的考古學家賈蘭坡。雖然他只有中學文憑,但以獨一無二的“三院院士”蜚聲國內外: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36年11月,當他在北京周口店發(fā)現三個“北京人”頭蓋骨,一舉成為世界名人時,他年僅28歲。他創(chuàng)造了奇跡:找到了人從猿到人的真實的例證。
盡管名滿天下,可是賈老卻一生低調做人。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身背行囊,手提小鏟,在茫茫曠野中踽踽而行,尋找著古人類的足跡。而且賈老有一個終生不變的規(guī)矩:家中不存一件真正的古董。他說:“我是搞考古工作的,家里存有古董,這到底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你無法向外人講清楚,干脆,我一件不藏,避嫌!”所以,在賈老的家里,你看不到一件真正的古董,只有一些按比例仿制的小擺設。
好一個避嫌!賈蘭坡名貫中西,學富五車,古董在他的眼中比生命還重要。他若收藏古董,斷不會為一件假貨蒙蔽。不會像附庸風雅的平頂山市副市長挪用200萬元公款購買石魯遺作《肥葉紅花圖》《兒戲圖》均都為贗品,搞得貽笑大方。如此一生下來,珍寶盈室,價值傾城,既可賞心悅目,又可靜待升值成為百萬富翁??墒菫榱吮芟樱艞壛恕?/p>
身為考古學家的賈老之行為讓我想到了古代的“君子”。《古樂府·君子行》有言:“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贝说缺芟樱且环N操守,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人格魅力,君子的形象正蘊含其中。這種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文化傳承,在考古人的身上就是恪守“三不主義”。
“三不主義”精神于今稀少,所以彌足珍貴。做醫(yī)生的要開一個藥鋪,當教師的要辦一個補習班,公務員也要開一個公司,為官者非要和大款成為至交等等。許多人因為不再避嫌而喪失了人格,甚至以身試法,成為階下囚。不能避嫌,即使其中全部行為都是正當的,是無可指摘的,也極易讓人產生疑惑:因為它與你的職業(yè)、與你的身份地位扯上了關系,剪不斷理還亂!
為人者受人懷疑無以立身,為官者受人懷疑無以立朝,為政者受人懷疑無以立世。刑法上有非法經營同類罪,《檢察官法》《法官法》規(guī)定法官檢察官不得兼做律師,其初衷無非就是用制度的方式讓人避嫌。但是生活是浩瀚的海洋,法律法規(guī)不可能涵蓋避嫌的全部內容,這時自律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代大家賈蘭坡已經做古,像他一樣奉行“三不主義”的考古人的精神卻應當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乃至發(fā)揚光大。尤其是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更要時刻牢記宗旨意識,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自覺地遠離誘惑,像奉行“三不主義”的考古人一樣,成為一個品行端正、潔身自好的人。
圖:陸華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