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展飛,劉 芳
莊浪縣人民醫(yī)院,甘肅 莊浪 744699
從中藥房中草藥使用情況探討我院中醫(yī)醫(yī)師用藥規(guī)律
馬展飛,劉 芳
莊浪縣人民醫(yī)院,甘肅 莊浪 744699
目的:了解莊浪縣人民醫(yī)院中草藥應用情況。方法:采用回顧性方法,對莊浪縣人民醫(yī)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門診中藥房用量較大的前28味中藥飲片和出現(xiàn)頻率前5位的方劑(湯頭)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莊浪縣人民醫(yī)院中藥飲片使用量最近2年累計上千公斤藥品有3味,依次為:茯苓、白芍、黃芪;方藥應用中四君子湯(《和劑局方》)的加減應用在處方中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其次是補中益氣湯(《脾胃論》)。結論:莊浪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醫(yī)師的用藥多以補氣血為主,治療時先扶正固本、補氣血、健脾胃,緩以治標。而且醫(yī)師用藥特點可以側面反映近年來當地居民的一些多發(fā)病和部分飲食習慣等。
中草藥;使用情況;用藥規(guī)律
近年來,醫(yī)院中醫(yī)科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特色,門診患者、中藥用藥逐年增加,而中醫(yī)醫(yī)師治病用藥,各地或每個醫(yī)療機構都有其自身特色[1]?,F(xiàn)就莊浪縣人民醫(yī)院中藥房近年來中草藥飲片用量進行對比分析;隨機抽調800張中草藥處方,對其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方劑(湯頭)進行比較分析,以反映醫(yī)院中醫(yī)醫(yī)師的用藥特點及當地多發(fā)病等特點。
1.1 資料來源 從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S-HIS)調取中藥房2010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1日藥品銷售出庫明細月報表,調取中草藥用量欄目中用量最多的前2 8味中藥飲片的藥品名稱和數量(公斤)并排序,見表1。
表1 莊浪縣人民醫(yī)院用量較大的前28味中藥飲片名稱及用量
1.2 方法 隨機抽取2010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1日時間段內中草藥處方800張,統(tǒng)計處方中基本方劑(湯頭)或配伍組合的數量,選出其中使用頻率最多的前5種方劑和配伍組合。合計處方總數為748張,其中有128張?zhí)幏胶?個或以上湯頭組合,重復計數(如一張?zhí)幏街屑扔兴木訙?,又有焦麥芽、焦神曲、焦山楂、雞內金組合搭配,按2次計數),實際處方數為620張,占總數800張的77.5%。另有180張?zhí)幏綗o明顯的湯頭或配伍組合,因此有效處方共計620張。
2.1 單味藥使用情況 28味中藥飲片根據其用量多少可分為7組:①1000k g以上的有茯苓、炒白芍、黃芪;②7 0 0 k g左右的有甘草、炒白術、當歸;③600kg左右的有柴胡、黨參;④500kg左右的有炒山藥、陳皮;⑤400kg左右的有半夏、雞內金、川芎、炒麥芽、桂枝、炒杏仁;⑥300kg左右的有熟地黃、丹參、炒神曲、炒山楂、炒延胡索、生地黃、炒香附;⑦200kg左右的有山茱萸、麥冬、厚樸、郁金、太子參??梢钥闯?,補氣血、健脾胃藥占大多數,其次是疏肝、行氣、解郁藥以及活血化瘀止痛藥,見表1。
2.2 方劑配伍組合規(guī)律 隨機抽取的800張中草藥處方中,處方組成最多者為24味藥,最少的2味藥,平均13味藥。使用頻率最多的方劑是“四君子湯”,占所統(tǒng)計處方748張的26.1%;其次是“補中益氣湯”占23.8%。還有“四物湯”“小柴胡湯”“炒神曲、炒麥芽、炒山楂、雞內金”組合以及“炒延胡索、炒乳香、炒沒藥”組合,其中,每個中醫(yī)醫(yī)師都有其用藥特色,慣用或常用方劑及組合,見表2。
表2 方劑及配伍組合統(tǒng)計結果
3.1 辨證論治 中醫(yī)辨證論治的臨床運用首先體現(xiàn)在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中。辨病然后進行辨證論治是中醫(yī)辨證論治體系固有的特點[2]。辨病論治是針對疾病的病因病機確定基本治則及處方用藥,辨證論治則是根據癥狀或體征,運用中醫(yī)理論進行推理判斷,代表著當前疾病的主要病理變化和性質,從而針對證采取相應的治法[3]。從張仲景所創(chuàng)六經辨證方法及臟腑經絡辨證方法看,中醫(yī)的辨證方法具有兩大特點,一是針對性,即每一種辨證方法都是針對具有不同發(fā)病學特點的疾病而設立,如六經辨證方法用于傷寒病,臟腑經絡辨證方法用于雜?。欢窍到y(tǒng)性,即每一種辨證方法都能涵蓋一大類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各個方面,從而確保對該病整體而全面的認識[4]。所以說辨證論治是中醫(yī)的立足之本,是中醫(yī)的生命線[5]。本研究結果顯示,莊浪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醫(yī)師用藥體現(xiàn)了中醫(yī)學的辨證論治思想,治則多為“扶正祛邪”“氣血雙調”等。
3.2 “扶正祛邪”是莊浪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醫(yī)師最為常用的治法 本研究結果顯示,補氣健脾類藥的用量和“四君子湯”的使用頻率最高。這是因為中醫(yī)擅于調節(jié)陰陽平衡、增強機體免疫力,對機體功能不足的各種慢性病有較好的療效;而且,補益藥也是中藥方劑配伍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一類藥物,常通過補益藥調節(jié)機體功能[6]。中醫(yī)認為,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峨y經·八難》曰:“氣者,人之根本也。病邪侵犯人體,首先傷及人體正氣,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篇》)。所以,中醫(yī)治病多先補人體正氣,進而治標?!端貑枴ご谭ㄕ撈防镉小罢龤鈨却?,邪不可干”,正氣盛則邪自衰?,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補氣藥如黨參、黃芪、甘草等均對人體免疫功能有調節(jié)作用,如黨參有提高網狀內皮系統(tǒng)吞噬功能的作用,可調節(jié)機體細胞代謝;黃芪能誘生干擾素,調節(jié)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7]。因此,莊浪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醫(yī)師治病先補人體正氣,緩而治標,體現(xiàn)了中醫(yī)辨證論治“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特點;也體現(xiàn)了中醫(yī)治病以激發(fā)人體自身免疫調節(jié)功能和抵抗力為主的思想。如茯苓、黃芪、甘草、炒白術、黨參等,健脾胃以強中氣。
3.3 中醫(yī)學整體觀念之“氣血并調” 中醫(yī)認為,氣為血帥,病邪犯體而致氣虛,正氣虛則氣不攝血,導致血不歸經、失血故血虛;反之,血為氣母,血虛者,氣亦易衰。所以,補血藥的用量和“四物湯”的使用頻率較大。如當歸、熟地黃、炒白芍、川芎等用量較大;“四物湯”使用頻率高達1 4.4%。又因為,氣虛可致血瘀,如久病體虛、飲食勞倦、感受寒邪、情志失調或長期不良飲食習慣、吸煙、遺傳因素等影響脾胃氣機升降功能,日久氣滯血瘀[8]。所以在補氣養(yǎng)血的同時,又不忘活血化瘀,而活血化瘀藥善通利血脈、散瘀止痛、行血止血。其不僅能活血,且能止血,可奏祛瘀止痛,推陳致新之功”[9],體現(xiàn)了中醫(yī)學氣血雙調的觀念,如“炒延胡索、炒乳香、炒沒藥”組合。
3.4 時代特色 目前社會分工多元化,貧富差距逐漸加大,各階層人民的心理壓力普遍較大,從而導致肝氣郁結,精神抑郁患者多見,需用疏肝解郁藥、理氣藥以疏解通利,如柴胡、陳皮、郁金、厚樸等的用量較大以及“小柴胡湯”使用頻率較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大量工業(yè)化食品進入人們的生活,“地溝油”“垃圾食品”更是屢見不鮮。加之當地人飲酒成風,這些皆易傷陰耗津,所以補陰津藥如麥門冬、太子參的用量也增大;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不盡合理,飲食不節(jié)是導致脾胃病的主要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飲食沒有節(jié)制,恣食肥甘厚味或貪涼飲冷,損傷脾胃;工作緊張,飲食沒有規(guī)律,脾胃運化無權,損害脾胃,致使氣血虧虛,正氣不足而致?。?0]。所以健脾益胃類藥及其配伍居莊浪縣人民醫(yī)院中草藥用量榜首。
3.5 地域特色 莊浪縣是農業(yè)縣,所以就診的患者多為農民,由于艱辛勞作,腰椎病成為當地多發(fā)病,本研究結果顯示,活血化瘀止痛藥炒延胡索、炒乳香、炒沒藥的比例較大,同時山芋、炒山藥、熟地黃、茯苓等“六味地黃湯”(《小兒藥證直決》)組成藥用量較大,體現(xiàn)了中醫(yī)治療腰椎病從補腎強腰膝入手的治病求本思想。
莊浪縣人民醫(yī)院是一所縣級綜合性醫(yī)院,而縣級綜合性醫(yī)院作為臨床治療型醫(yī)院,是民眾看病的主要場所,是臨床疑難常見病、多發(fā)病以及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中心[11]。所以,莊浪縣人民醫(yī)院2010—2012年中草藥用藥特點從一些方面反映了近年來莊浪縣的一些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也體現(xiàn)了發(fā)病的時代性和地域性。
總之,莊浪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醫(yī)師治病用藥,注重中醫(yī)辨證論治,扶正祛邪,治病求本。同時,又突顯了時代特色、地域特色,所謂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1]徐志立,張瑩,張旭,等.我院 2009年中藥處方用藥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0,16(6):28-30.
[2]張清苓,姜元安,李致重.論中醫(yī)辨證方法及辨證論治體系[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2,25(4):5-9.
[3]朱文鋒,陽曉,王行寬.辨病論治體系初探[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7,20(6):2-5.
[4]姜元安,張清苓,李致重.傷寒病與六經辨證[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0,23(1):5-8.
[5]張參軍,康開彪,李文艷.王自立主任醫(yī)師運用補中益氣湯經驗[J].甘肅中醫(yī),2005,18(10):19.
[6]王玉娟,關小彬,呂玉玲.2006—2008年本院中藥用藥情況分析[J].今日藥學,2010,20(6):61-64.
[7]肖揚,錢玉紅,李力,等.參芪扶正注射液聯(lián)合hTR反義核酸對白血病小鼠骨髓細胞端粒酶活性及凋亡的影響[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1,22(5):505-510.
[8]周斌.失笑散加味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19(6):43-44.
[9]朱瑞海.廖志峰主任醫(yī)師治療頑固性胃病2例淺析[J].西部中醫(yī)藥,2012,25(12):25-26.
[10]張志鋒,張友玉.運用香砂平胃散治療脾胃病經驗[J].甘肅中醫(yī),2010,23(2):20-21.
[11]何用忠,秦治雄.縣級綜合性醫(yī)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藥房,2011,22(20):1831-1832.
Exploration of TCM Doctors Medication Rules by Analyzing the Conditions of Herbs in TCM Dispensary
MA Zhanfei,LIU Fang
Zhuangl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Zhuanglang 744699,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nditions of herbs use in Zhuangl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Methods:The top 28 kinds of prepared slices with high dose in TCM dispensary from August,2010 to August,2012 in Zhuangl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and the prescriptions of high frequency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with the retrospective method.Results:There were three kinds of drugs with accumulative amount more than thousands of kilograms:FuLing(Poria cocos Wolf),BaiShao(White Paeony Root)and HuangQi[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modified SiJunZi Tang(HeJi JuFang)appeared in the highest frequency;BuZhong YiQi Tang(PiWei Lun)was the next one.Conclusion:The features of medication in Zhuangl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are the drugs of nourishing Qi and blood,the treatment principles should be strengthening and consolidating body resistance,nourishing Qi and blood,invigorating spleen and stomach,treating the roots when the patients are relieved.On the other hand,medication featuresofthe doctorcould reflectthe common disease and partofeatinghabitsoflocalresidents.
herbs;application conditions;medication rules
R287
A
1004-6852(2014)05-0042-03
2013-09-08
馬展飛(1975—),男,主管中藥師。研究方向:中藥鑒定、加工炮制、中藥養(yǎng)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