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日本京都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共同主辦,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和德宏州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承辦的“多學科視角下的亞洲的東南亞研究”國際學術會議在昆明舉行。
此次會議以“多學科視角下的亞洲的東南亞研究”為主題,旨在為自然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等不同領域的學者之間加強學術交流、增進學術思想碰撞提供良好的平臺。會上,來自加拿大、比利時、韓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意大利、緬甸、泰國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云南大學、云南師范大學、云南民族大學、云南財經(jīng)大學等相關學術機構的60多名專家學者就東南亞研究作了經(jīng)驗交流。此外,參加此次會議的西歐和北美學者當前都在亞洲的相關研究機構工作,他們的參與為亞洲的東南亞研究增添了更多的視角。
自2013年起,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京都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和云南省社科院東南亞所達成共識,輪流舉辦以“多重共生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主軸的年度學術會議。
云南與東南亞國家的老撾、越南、緬甸毗鄰,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緣優(yōu)勢,云南匯聚了大批中國東南亞研究的學者,包括主辦方在內的云南各學術機構的東南亞研究人員已成為全國東南亞研究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云南的東南亞研究以國別研究見長,尤其是對周邊的緬甸、泰國、老撾和越南的研究,兼顧經(jīng)濟學、民族學、社會學、國際政治等學科特點。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指出對周邊應“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邊國家對我們更友善、更親近、更認同、更支持”。隨著中國(云南)與東盟在互聯(lián)互通和區(qū)域經(jīng)濟合作方面的不斷推進,中國(云南)—東盟“交通共同體”、“經(jīng)濟共同體”的輪廓日漸清晰。然而,在“認知共同體”、“信任共同體”和“情感共同體”等人文層面有待提升和發(fā)展,這為學術界的跨國交流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上述三方輪流舉辦的“多重共生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系列學術研討活動必將成為推動中國(云南)東南亞研究人員與亞洲各國同行之間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