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Pharrell Williams
專輯:《G I R L》
發(fā)行:American
四十出頭的Pharrell Williams看起來依舊像個十多歲的地痞流氓,瘦瘦小小的他總是笑著跟人說話。2013和2014年,Pharrell Williams不僅憑借和Daft Punk合作的一首《Get Lucky》贏得了整個世界的喝彩,拿下了多座格萊美獎座,還跳脫出了音樂制作人、嘻哈說唱歌手等藝人身份,成為娛樂圈內(nèi)人人敬仰的成功商人。
他在音樂事業(yè)以外,還有信息技術、建筑、服裝、慈善、傳媒等副業(yè)。作為一個活潑開心又積極主動的家伙,他在各個領域都玩得順風順水。當主流唱片公司Columbia力邀他制作自己的個人專輯時,他幾乎毫不猶豫地確定下了這張專輯的名字——GIRL,并洋洋自得地以成功人士的姿態(tài),制作出了專輯當中的十首歌。
相比于帶著復古情懷的電子舞曲《Get Lucky》,以及以N.E.R.D.為名發(fā)行過的諸多嘻哈唱片,Pharrell Williams剛剛發(fā)行的這張個人專輯顯然只能在噱頭上讓人印象深刻一把了。它好像是直接將《Get Lucky》的營銷方式復制和延續(xù)了一遍,卻缺乏一如《Get Lucky》那般的傳唱度、流行度以及猶如80年代Michael Jackson附體一般的黑人RB舞曲靈感。但這張叫《G I R L》的專輯搬過了《Get Lucky》的兩性主題,從封面設計、歌曲名稱上,無一不體現(xiàn)了Pharrell Williams作為一個不惑成功中年人的大男子主義。當然,你需要適時忽略他那騷氣外露的標志性假聲。
專輯當中的第一主打曲《Happy》可以說是Pharrell Williams繼《Get Lucky》之后又一首廣為人知的單曲。作為電影《神偷奶爸2》的主題曲,他的搞怪和輕松跟隨著電影中的小黃人一起深入人心;而其他圍繞著“女孩”和“獵艷”為主題的單曲,諸如《Marilyn Monroe》、《Hunter》、《Lost Queen》和《It Girl》,則體現(xiàn)出了作為一個成功土豪的所思所想。
領過2014年第56屆格萊美最佳音樂制作人獎項的他,也將他的絕對實力展現(xiàn)在了專輯的其它歌曲當中。不過,Pharrell Williams已然不再需要拿音樂來吸引姑娘們的注意了。在精力充沛的他的身上,你絕對找不到一點兒分身乏術的感覺。一如前文所言,Pharrell Williams的身上不僅僅只有一個音樂制作人或一個歌手的身份,復雜的興趣愛好和莫名的責任感使得他成為當下音樂圈中涉獵最廣的藝術家、企業(yè)家和社會慈善家。這和他的性格以及出生成長的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
從小就喜歡標新立異的Pharrell Williams和其他叛逆又聰穎的黑人小孩一樣,喜歡接觸新事物,這使得他在十四歲就遇上了最后與其共同開創(chuàng)音樂事業(yè)的好搭檔Chad Hugo。從小便在海邊沙灘長大,讓他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慈善公益有著出于本能的熱忱。創(chuàng)造力又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分,這也使得他成為一個令人意外的發(fā)明家。
但一切都比不上他對女性能量和音樂的追崇。毫不夸張地說,Pharrell Williams是一位實打?qū)嵉呐灾髁x者,而他尊重女性的方式卻不是普通人所認為的浪漫的感情關系,或簡單粗暴的肉體欲望,而是尊重女性本身的創(chuàng)造力和智慧。
在他所建立的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團隊i am OTHER當中,他聘用了一半以上的女性員工。而在與她們的共事和接觸當中,Pharrell Williams汲取到了和男性員工共事所沒有得到的靈感和經(jīng)驗,這或許便是他能保持如此高的工作熱情的動力和原因。
而音樂則是一切的一切,中心的中心。Pharrell Williams曾說,如果最初不是對音樂這種最簡單的創(chuàng)作藝術發(fā)自肺腑的熱愛,他和他的團隊便沒有今天。盡管對于全世界而言,人們認識Pharrell Williams最初的原因只是他和兩個機器人Daft Punk合作的《Get Lucky》或者小黃人主題曲。但在很多低調(diào)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Pharrell Williams和他的團隊的貢獻則是發(fā)人深省的。
在為環(huán)保、兒童慈善和保護嘻哈音樂藝術所作的貢獻當中,他低調(diào)得令人敬畏,但是只有在音樂的海洋里,他可以囂張得左擁右抱。畢竟,在其他事業(yè)上,保持低調(diào)和冷靜是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但是在音樂事業(yè)當中,最終抱得眾美人歸,才是男人們都想要得到的。當然,Pharrell Williams已經(jīng)是孩子他爸了。
月度新知
掌上音樂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音樂玩物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從正負兩個層面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你可能已經(jīng)厭煩了在吃飯、聊天的時候,旁邊或?qū)γ娴哪莻€人始終低頭看著他那小小的手機屏幕,但是你也會很享受能夠在很零碎的時間里隨時隨地打開你的智能手機,玩玩上面有意思的軟件,看看上面有意思的內(nèi)容。
不過,誰的生活狀態(tài)也沒有從“忙”和“無聊”當中解脫。這是這個時代所有城市人的通病。好在移動音樂產(chǎn)業(yè)抓住了這樣一個契機,他們開啟了和在線通訊時代完全不同的“玩音樂”的行為。一個新奇有趣的音樂App,可以在滿足你聽歌找歌的簡單需求外,帶給你音樂和現(xiàn)代科技的樂趣。
聽懂你的“音樂基因”
有一種叫“音樂基因”的新概念就是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誕生的。它是通過你現(xiàn)有的一些聽歌口味和找歌需求,來推測和解析你的音樂世界,給出一個類似于人體基因一樣的“音樂基因”。你在其中可以摸索到已經(jīng)養(yǎng)出的音樂習慣,而這個“基因系統(tǒng)”還能幫助你推測出你可能會需要、喜歡的其他音樂。這完全可以在這個忙碌的時代,替你省下不少自我搜尋的時間。
最好的音樂App:
“Beats Music”
在音樂基因這個概念上做得最為細致的一個音樂App,首推來自由前環(huán)球音樂公司高層Jimmy Iovine及其團隊研發(fā)的“Beats Music”。這個音樂App從多個維度上整合了人類的音樂基因,無論是對于初級音樂愛好者(僅對某些歌手或某類感覺上的音樂感興趣的人)、中級音樂愛好者(了解音樂分類且有一定音樂訴求的人),還是高級音樂愛好者(有比較苛刻的音樂品位,會把音樂風格、地域、語言甚至是傳媒選擇等維度作為音樂選擇的參考的人),“Beats Music”顯然都可以滿足。并且它的界面友好,樂趣性十足,唯一的小麻煩就是在注冊的時候必須翻墻,但一旦注冊成功,之后就不必再使用VPN了。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免費的,這已經(jīng)比其他同類境外音樂App(例如“spotify”、“Pandora”)要更親華了。
國內(nèi)同類音樂App產(chǎn)品
在國內(nèi),同類型的音樂產(chǎn)品尚未出現(xiàn),但是一些主流網(wǎng)絡產(chǎn)品公司(騰訊、百度、網(wǎng)易甚至阿里巴巴)旗下的網(wǎng)絡產(chǎn)品已經(jīng)有做“音樂基因”的雛形。騰訊旗下的“QQ音樂”手機客戶端和阿里巴巴旗下的“蝦米音樂”App,都是這個概念下的佼佼者。但在界面和樂趣程度上,國內(nèi)的這些App尚且還停留在“可使用”的階段。但無論如何,國內(nèi)的科技產(chǎn)業(yè)盡管十年來都沒有成為世界先鋒,但是一直也沒有太過于落后。而這些本土產(chǎn)品和國人的素養(yǎng)、需求,可以算是無縫對接的。所以,國人的掌上音樂時代,也已然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