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學作為美術基礎學科,應嚴格遵循素描教學規(guī)律,循序漸進,把握學科特征因材施教。教師在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方法,通過觀察對象深入研究造型規(guī)律和結構特點,通過臨摹掌握更多的繪畫技巧與表達方式,運用多種學習手段,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認知力、觀察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審美素質。
素描顧名思義就是指單色繪畫,但外延非常廣泛,涉及一切單色或以單色為主的繪畫、設計稿、習作、即興實驗等。素描造型的藝術特點是創(chuàng)造不同類型的藝術形態(tài),是研究主觀世界一切物象造型規(guī)律的學科,在美術常規(guī)教學實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一切繪畫的基礎,同時它也被看作一門獨立的藝術,因為一件好的素描作品本身就是一件優(yōu)秀的藝術品。因此對學生而言素描不僅僅是客觀事物的再現(xiàn)更重要的是對事物進行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運用素描手法表達情感,展現(xiàn)特性,完成物我的統(tǒng)一。這種本質和美感的表現(xiàn)就是素描造型藝術的特點。如何引導學生正確方法觀察事物,能夠運用合理的素描語言表達事物,體現(xiàn)自我對描摹對象的情感與理解,將成為我們教學永久的課題。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素描教學進行
探討。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方法
由于繪畫是訴諸視覺的藝術形式,因而要學習繪畫,尤其是寫實繪畫,最重要的是要學習正確的觀察方法。一個人手再巧,技法再高明,如果沒有正確的觀察方法,最多只是一個技藝高超的工匠,而成不了藝術家。因而,對于一個畫家而言,眼睛比手更為重要。
我們的視覺離不開眼睛的生理特性。早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就指出人的兩只眼可以把從兩個角度看到的形象綜合起來,這樣就能明確地感知事物的體積、距離和空間。后來許多素描大師也論述過這一特性,并強調要在素描寫生中畫出兩只眼睛看到的實在感,以準確地表現(xiàn)物象的體積和空間。
對于初學者而言,他們缺乏對事物深入觀察的能力,又缺乏實踐經驗,在繪畫時急于求成,還沒有觀察好繪畫對象,就急于起稿,經常會出現(xiàn)比例不協(xié)調,構圖不合理,靜物安排不下等問題,對于畫了一半的作品經常要重新起稿,反復涂改。這不僅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一旦形成個人觀察習慣,先入為主,教師糾正就會相當困難。因此教會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極其重要,有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整體觀察
所謂整體觀察對象,就是對對象整體構成關系的認識、理解與把握。對于初學者來說,首先的就是要把握對象構成中的主次關系,應當知道對象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是需要著力觀察、去表現(xiàn)的,哪部分是次要的,是應當概括地去看、簡略地去表現(xiàn)。
2.注意觀察描摹對象之間的關系
整體觀察對象,還意味著要注意對象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知道繪畫中的再現(xiàn)對象,不等于如實的照搬對象,我們要畫的不是對象本身,而是對象的造型關系。這就需要在觀察對象時,通過具體地比較,找出各個局部在整體關系中所呈現(xiàn)的特征,以及各個局部之間所形成的明顯或微妙的差異。例如畫一組景物素描,應該注意前后的關系,找出虛實變化,那一部分亮些,那一部分暗一些,以及灰色調的幾種變化。這樣畫出的作品才更加生動與形象。
3.不同的視角發(fā)現(xiàn)美
觀察對象在不同的視覺角度,會發(fā)生不同的變化,也會產生不同的美感。角度不同物體的長于短、粗與細、明與暗、直與曲、疏于密、實與虛等都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積極比較。利用輔助線、參照點、結構線讓學生能夠找到觀察方法,搞清結構變化,使之達到結構合理、比例適當、透視準確。我們應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不同角度觀察事物,從而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審美。
培養(yǎng)學生在臨摹中思考
國畫大師齊百石曾說:“我的第一位教師不是別的,而是《芥子園畫譜》。”翻閱各種名家簡歷,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每位成功畫家在學習繪畫時都深入臨摹研究過前人的作品。在不斷臨摹中進行學習與探索,吸收大量的養(yǎng)料為以后的繪畫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位畫家曾說過:“臨畫是一種休息,臨畫可以使有才能的人輕易取得成功,不用努力克服藝術中的一些主要問題。”可以這樣說,臨畫可以使學生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活躍,頭腦更具理性,臨摹可以使藝術之路變得更加平坦。當然,我們在素描基礎訓練中,在安排臨摹課時,應該注意不同時間、不同階段的問題,要循序漸進,不要拔苗助長,同時也應該注意學生不同程度的差異性問題,因材施教,不要千篇一律,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
1.臨摹中學習質感表達
學生在素描教學中,經常會遇到質感不會表現(xiàn),造型不夠準確,形式感不太美觀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對優(yōu)秀作品的深入臨摹,會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學習寫實繪畫,尤其是初學素描寫生,應當尊重對象、師法對象、并努力去畫像對象。不但能畫像對象的形體,而且能畫像對象的質感,只有能做到畫什么想什么,才可以說已具備了寫實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會表達質感,所有物象表達方法都基本相似。通過臨摹,讓學生感受作者在不同質感中明暗調子的處理的方法,在質地表達上的特殊手法,高光上的處理,襯布與物體的過渡等。只有通過研究別人的技巧,才能更好的臨摹作品,再通過實踐轉化成自己的東西。臨摹中我們也可以按質感分組臨摹,甚至局部臨摹。如:布、塑料制品、玻璃制品、金屬制品、陶瓷制品等等,我們可以根據(jù)專題讓學生體會比較,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
2.臨摹中學習構圖方法
對于一幅畫而言,無論畫什么怎么畫,首先要考慮的是構圖問題,在中國畫中稱作“經營位置”。構圖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最后的整體效果。通過臨摹學習,讓學生體會作者不同角度構圖的方法,取舍與重點把握,在臨摹中觀察臨摹對象的形、形體位置與組合的方法。一張白紙無所謂空間,也沒有任何意義,如果畫上某種形或物象,白紙就已不再是白紙,而是變成了畫面,所有空白處都成了作者創(chuàng)造的空間,畫到畫面上的每一條線、每一個形,都是整體空間的組成部分。因此從作畫的一開始,就要著力于整體空間的建構。畫面中無論畫人還是畫物,構圖的形式歸納起來,為以下幾種:三角形構圖、十字形構圖、馬蹄形構圖、S形構圖、楔形構圖、圓形構圖等。圓形是一種張力均勻、飽滿完整的形狀,但一般構圖中很少有毫無缺損的圓形,一般總要有一些變化,以增強活力;三角形是一種非常穩(wěn)固的形狀,我們知道藝術大師達芬奇就擅長運用三角形構圖,但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表達穩(wěn)定感,當它傾斜時或倒置時,由于聯(lián)覺的作用,會產生顯著地不穩(wěn)定感。
構圖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構圖時繪畫的基本語言,要根據(jù)所要表達的意義而構建,就像說話一樣簡明精煉一樣,構圖也要以一種醒目的結構形式,明確而有力的把握它的基本意義展現(xiàn)于觀者。
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化培養(yǎng)
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學生自身特點制定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路,不可一味模仿,要勇于表達自己的感受,古人有似我者死就是這個道理。很多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某班或某畫室畫畫的風格一致,這樣從某種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天性。齊白石先生曾多次告誡弟子:學畫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因而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作畫個性,讓學生獨立思考,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不可被動臨摹,人云亦云。要強調學生從自己對物象的感受出發(fā),用繪畫語言表達內心情感。
教學中應多引導學生思考,思考名作名畫的創(chuàng)造技巧,情感表達方式,構圖方法,明暗處理等,引導學生思考,從中啟發(fā)學生更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發(fā)學生多問,通過比較對比發(fā)現(xiàn)問題在提問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答案中尋求繪畫的靈感與創(chuàng)作的思路。讓學生多練習,多做臨摹、多做慢寫、速寫、想象畫、默寫等練習,讓學生多畫多練。
結束語
素描教學作為基礎教學,應堅實的基礎。教師應在教學中多示范,多指點,多引導,多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造型能、創(chuàng)造能力,為學生日后的發(fā)展打下點評,既要注重技法的傳授,又要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使學生在學習中找到繪畫的樂趣。
(作者單位:徐州技師學院建筑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