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骨科手術部位感染的原因,并探究防控措施,為更好的預防和控制骨科手術部位感染提供幫助。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進行骨科手術患者630例的臨床資料,分析其中發(fā)生骨科手術感染的感染部位及感染原因。結果 發(fā)生骨科手術感染的患者為35例,感染率為5.56%,感染部位以手術傷口感染、皮膚組織、泌尿系統(tǒng)感染最為多發(fā)。結論 嚴格無菌操作技術,規(guī)范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高機體抵抗力,能有效控制骨科手術感染。
關鍵詞:骨科手術;感染;原因
手術后手術部位的感染作為外科手術常見的并發(fā)癥,術中術后還要進行多項輔助檢查,這樣就使創(chuàng)傷性患者的術后部位難以愈合,并且容易感染。骨科患者在手術后要經過很長時間的臥床休養(yǎng)恢復,使得骨組織的血液供給較差,引起患者傷口愈合變慢,嚴重者會造成骨髓炎。患者術前準備、傷口污染程度、無菌技術、消毒滅菌、手術時間、抗感染藥物的應用等都與感染預防與控制有關,因此要加強對手術部位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減少患者的病痛。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進行骨科手術患者630例的臨床資料,其中發(fā)生骨科手術感染的患者為35例,感染率為5.56%?;颊叩哪挲g20~54歲,平均年齡為42歲。
1.2方法 對300例患者病歷資料進行調查回顧,對事先設計好的表格進行逐一填寫,填寫發(fā)生手術感染的患者年齡、性別、基礎疾病、感染部位等。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和歸納。
2 結果
2.1患者手術情況 630例的臨床資料,其中發(fā)生骨科手術感染的患者為35例,感染率為5.56%。
2.2手術感染部位,如表1所示,35例骨科手術感染患者中,發(fā)生手術傷口感染的高達22例(62.86%),其次為皮膚組織感染7例(20%),泌尿系統(tǒng)感染4例(11.43%),上下呼吸道感染率較低,各為1例(2.86%)。
3 感染原因分析
骨科手術感染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急診手術多,手術前準備工作不充分,傷口感染較為嚴重,手術區(qū)皮膚清潔不到位,手術后縫合前沒有及時進行開發(fā)引流,和切口暴露時間較長等。
當傷口局部軟組織的挫傷較為嚴重,就會產生大量的組織碎屑,導致細菌的滋生。骨科手術醫(yī)師在手術進行時,手套被骨折段端弄破的幾率很大,遠大于其他手術,如果沒有及時發(fā)現并更換手套,就會導致手術部位的污染。同時,在手術前對血糖的檢測和控制不及時,就會抑制手術切口部位的愈合。傷口創(chuàng)傷過大會導致失血過多,進而推遲傷口愈合的時間。此外,在手術期間,如果手術室的門處于打開狀態(tài),也會導致手術切口部位的感染。
4 討論
本資料統(tǒng)計結果顯示,我院骨科手術患者發(fā)生的醫(yī)院感染以手術傷口占首位,這與國內統(tǒng)計資料相同。因為傷口感染的發(fā)生率與手術持續(xù)時間、組織損傷程度、體內的異物等因素有關。傷口較長時間的暴露,污染創(chuàng)面的細菌數增加,牽拉損傷組織,出血等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使得感染機會增加。骨科手術后存留體內的內植入物,可發(fā)生排異反應而使傷口長期不愈。創(chuàng)傷后開放性骨折,需急診進行清創(chuàng)內固定術,清創(chuàng)是否徹底至關重要。調查還發(fā)現,泌尿道感染呈現上升趨勢,可能與近年來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有關,所以作為臨床骨科醫(yī)生應注意加強無菌操作觀念,嚴守無菌操作技術,規(guī)范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高機體抵抗能力,優(yōu)化骨科手術醫(yī)院感染的預防措施,提高骨科手術質量[1-5]。
參考文獻:
[1]劉元香,賴小榮.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性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20:176-177.
[2]李紅,王洪源,趙愛民.骨科手術部位感染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0:1384-1386.
[3]羅華.骨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預防護理及抗生素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17:173.
[4]盧潔瓊.手術室護理缺陷37例原因分析與防范對策[J].右江醫(yī)學,2008,06:763-764.
[5]武瑞艷,勾君平.控制手術室醫(yī)院感染的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2).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