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多參數(shù)流式細胞術檢測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殘留病的研究進展。方法 采用多參數(shù)流式細胞術檢測微小殘留病,其優(yōu)勢在于MFC通過對白血病相關免疫表型檢測,比RQ-PCR技術更廣泛、直觀地對殘留白血病細胞進行準確定量。目前MRD已經(jīng)可用于大于90%以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表型檢測。結果 MFC在急性髓系白血病MRD的檢測中是最有前景的一種方法。結論 MFC檢測MRD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目前MRD的檢測由于不同的實驗室所采用的化療方案不統(tǒng)一,故在抗體組合方案、閾值的界定、檢測時間點的有所不同,故建立MFC檢測MRD的標準化是今后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急性白血?。欢鄥?shù)流式細胞術;微小殘留?。谎芯窟M展
急性白血病一種進展迅速的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近年來隨著新的化療藥物的出現(xiàn)、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的進步,急性白血病在治療方面取得進展。急性髓系白血病在誘導緩解治療后有60~80%的患者可以達到完全緩解(CR),但仍有部分患者達到完全緩解后復發(fā),從而影響患者的長期生存率。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認為其主要原因是來自患者體內(nèi)的殘留白血病細胞。微小殘留?。∕RD)是白血病患者經(jīng)誘導化療或骨髓移植治療后達到臨床和血液學完全緩解后體內(nèi)仍殘存微量白血病細胞的一種狀態(tài),MRD逐漸成為急性白血病評價預后的獨立指標。我院對此進行了研究,現(xiàn)將其進展報告如下:
1多參數(shù)流式細胞術(MFC)檢測MRD的優(yōu)勢
MFC是對處于快速直線流動狀態(tài)中的單個細胞進行形態(tài)、大小及熒光特征的識別,從而區(qū)分白血病細胞和正常細胞的一種技術方法,其每秒可檢測成千甚至上萬個細胞,并對檢測的細胞進行快速多參數(shù)定量分析,靈敏度達10-4~10-5。MFC通過對白血病相關免疫表型檢測,比RQ-PCR技術更廣泛、直觀地對殘留白血病細胞進行準確定量,目前MRD已經(jīng)可用于大于90%以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表型檢測[1~3]。故MFC在急性髓系白血病MRD的檢測中最有前景的一種方法。
2 MFC檢測MRD的策略
①通過多色方案鑒別患者特異性的白血病相關免疫表型(LAIPs);②在完全緩解時和緩解后治療中用患者特異性的LAIPs追蹤MRD;③將MRD與患者的復發(fā),長期無復發(fā)/無病生存,總生存等預后和治療關聯(lián),以更好地指導治療。
3 MFC檢測MRD的臨床意義
3.1危險度分層 實踐提示,根據(jù)MRD水平對患者危險度分層就十分必要。San Miguel JF[4]等根據(jù)MFC檢測的MRD水平對誘導緩解后的患者進行危險度分層,分別是極低風險組(<10-4),低風險組(10-4~10-3),中度風險組(10-3~10-3)和高風險組(>10-2),3年復發(fā)率分別為0%、14%、50%和84%,因此早期對急性白血病進行危險度分層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3.2判斷預后及復發(fā)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初次診斷是體內(nèi)的白血病細胞數(shù)大約有1012個,經(jīng)過誘導緩解達完全緩解時體內(nèi)的白血病細胞仍殘留108-109個。體內(nèi)殘留白血病細胞數(shù)的不同提示預后不同。路萍[5]的研究結果提示MRD預測白血病復發(fā)是早于形態(tài)學檢查的,是判斷預后和預測復發(fā)的一個敏感指標,高水平的MRD是預后不良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
3.3指導個體化治療 治療期間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白血病細胞的MRD水平直接反映體內(nèi)白血病細胞的負荷量,根據(jù)體內(nèi)白血病細胞的負荷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對于MRD為低水平的患者可以選擇化療強度弱的方案,避免過度治療。對于MRD為高水平的患者,則應給予化療強度大的化療方案或造血干細胞移植,這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質(zhì)量。
3.4在造血干細胞移植中的應用 造血干細胞移植明顯改善了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預后,然而移植后復發(fā)仍是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施曉蘭等[6]研究結果提示:根據(jù)AL患者HSCT移植前后的MRD水平,采取及時適當?shù)母深A治療,可降低移植后復發(fā)率,這對臨床的治療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4 MFC檢測MRD研究方向
4.1抗體組合方案的標準化 常規(guī)的MRD監(jiān)測方法是在初發(fā)時確定急性白血病類型,篩選出LAIPs,并在緩解后以該LAIPs監(jiān)測殘留的白血病細胞。然而由于AML細胞異常抗原表達特異性較差,化療后相當一部分患者抗原會有丟失或獲得,還有更多抗原表達強度發(fā)生改變,尤其是復發(fā)病例。San Miguel JF[4]等篩查了89個診斷AML的患者并最終確定53位適合做MRD追蹤。結果發(fā)現(xiàn)44例(83%)病例中出現(xiàn)不同步抗原表達;16例(30%)中出現(xiàn)跨系抗原表達;5例(9%)中有抗原的過度表達;18例(34%)中存在異常的SSC信號。不同實驗室之間由于抗體組合應用的不同所得到的MRD種類、頻率不同,能否找到特異性高的殘留白血病細胞的敏感度也是有差別的。這就使得抗體組合的標準化變得越來越重要。
4.2閾值的界定 由于不同的實驗室界定MRD陰陽性的閾值不同,因此很難對不同實驗室的研究結果做比較。MRD閾值的界定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4.3檢測時間點的選擇 在MRD的檢測治療中一些特定的時間點是判斷療效和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可指導下一步治療。但由于不同的研究組的治療方案不同,因此各自確立的檢測時間一點也不相同。盡管檢測時間點的選擇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治療早期MRD的高水平不僅反映了藥物清除白血病的效果不佳,也與復發(fā)風險密切相關,所以治療早期是重要的檢測時機。
5結論
MFC檢測MRD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根據(jù)初次誘導緩解治療后MRD值的水平可以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進行危險度分層、預后評估、指導個體化治療,以使患者能從中受益,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質(zhì)量。目前MRD的檢測由于不同的實驗室所采用的化療方案不統(tǒng)一,故在抗體組合方案、閾值的界定、檢測時間點的有所不同,故建立MFC檢測MRD的標準化是今后發(fā)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饒若,金麗華,王述文,姚紅霞.CD117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病程中的表達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年06期.
[2]徐瑞榮,王敬毅,崔興等.免疫磁珠分選系統(tǒng)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細胞分離中的應用[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年10期.
[3]萬歲桂,賈建國,徐娟.FCS Express V3軟件在流式細胞術課程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1年03期.
[4]San Miguel JF,Martínez A,Macedo A,et al.Immunophenotyping Investigation of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Is a Useful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Relapse in Acute Myeloid[J].Leukemia Patients Blood,1997,90(6):2465-2470.
[5]路萍.急性白血病完全緩解微小殘留病檢測的意義[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11):108-110.
[6]施曉蘭,唐曉文,吳德沛等.流式細胞術檢測微小殘留病變在急性白血病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得應用[J].蘇州大學學報,2010,30(3):517-520.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