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膚損傷的預防與護理措施。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放射性治療的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他們隨機分成兩組,設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對放射性治療過程中發(fā)生的皮膚損傷進行常規(guī)化的護理,研究組患者在接受一系列的損傷情況評估后,進行相應的預防和護理措施。結果 研究組50例患者中顯效的有28例,有效的有17例,無效的有5例,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50例患者中顯效的有14例,有效的有20例無效的有16例,總有效率為6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乳腺癌患者在放射性治療過程中皮膚損傷問題先進行放療前評估,然后做出預防和護理措施,能夠顯著提高臨床療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乳腺癌;放射性皮膚損傷;預防;護理
乳腺癌是臨床上一種比較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它的發(fā)病部位主要在乳房腺上皮組織,乳腺癌在女性中的發(fā)病率是比較高的,僅次于子宮癌。乳腺癌的發(fā)病通常和遺傳因素有很大的關系,發(fā)病的人群大多是處在絕經(jīng)前后的40歲左右的婦女[1]。乳腺癌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乳房疼痛、有腫塊、乳房皮膚改變以及區(qū)域淋巴結腫大等,所以對于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則顯得至關重要。目前在臨床上放射治療在乳腺癌臨床診治中運用越來越廣泛,它的作用原理在于采用放射線例如放射性同位素產(chǎn)生的α、β、γ射線和各類X射線治療機或加速器產(chǎn)生的X射線、電子線、質(zhì)子束及其它粒子束等治療惡性腫瘤的一種方法[2]。但是在放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皮膚損傷的不良反應,我院就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膚損傷的預防與護理這個課題展開研究探討,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放射性治療的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他們隨機分成兩組,設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研究組患者年齡為31~69歲,平均為(41±2.90)歲,對照組患者年齡為32~68歲,平均為(42±2.67)歲。所有患者都采用直線加速器照射治療。
1.2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在放射過程中進行常規(guī)化的護理。對研究組患者首先進行放療前評估,制定相應的預防和護理措施:①心理護理:乳腺癌患者對放射療法普遍存在恐懼、不了解的心理,所以在治療時依從性較差,會影響放療質(zhì)量。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態(tài)的評估,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及時的進行溝通,建立友好的互相信賴的關系。幫助患者緩解負面的焦躁、抑郁的情緒,了解患者的訴求,指導患者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配合治療;②預防措施:在患者第一次進行放射治療前,要選取新鮮的蘆薈洗干凈后去皮,將中間的液汁取出直接涂抹在照射部位,等到自然風干后就可以進行放療。護理人員要確保患者的腋窩和乳房部位清潔干燥,同時避免紫外線等的照射[3];③放射中護理:患者在進行放療時,身上不能佩戴任何金屬飾品,被照射部位不能貼膠布,避免增加皮膚損傷的風險。患者放射時的正確體位也會影響放射治療,不能夠在照射區(qū)有衣物的遮擋,這很大程度上會增加投射在皮膚上的放射量,從而加大皮膚損傷程度。在整個放射治療期間,患者不能夠使用化妝品或者肥皂,用溫水擦洗身體,而且可以使用一些皮膚保護劑進行皮膚保護[4];④放療后患者必須做好局部皮膚的保護工作,可以遵醫(yī)囑使用一些皮膚愈合劑,直至皮膚損傷完全緩解。
1.3觀察指標 觀察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接受放射性皮膚損傷護理后的臨床療效。
1.4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中的基本的數(shù)據(jù)都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的資料運用(x±s)表示;利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50例患者中顯效的有28例,有效的有17例,無效的有5例,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50例患者中顯效的有14例,有效的有20例,無效的有16例,總有效率為6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放射性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乳腺癌的常用的手段,對許多癌癥患者而言,放射治療是唯一必須用的治療方法。但是在乳腺癌患者的放射治療過程中,常常會發(fā)生皮膚損傷的不良反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生活水平,皮膚損傷病癥表現(xiàn)為紅斑、色素沉著、干性脫皮等,損傷后期病情加重,會出現(xiàn)水泡、脫皮、糜爛并且伴隨疼痛,對放射的作用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5]。據(jù)相關研究表明,患者皮膚損傷的程度以及發(fā)生率和放射野的劑量、面積等有關,所以在給患者進行放療前要先對可能出現(xiàn)皮膚損傷的原因進行評估和分析,制定一系列相應的預防措施以及護理措施,在放射過程中還可以使用一些藥物輔助治療,盡量減少患者皮膚損傷的風險。
我院就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膚損傷的預防與護理展開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對皮膚損傷出現(xiàn)的原因進行預先的分析并且做出預防和護理措施的研究組在護理后的總有效率為90%,顯著高于只采用常規(guī)化護理的對照組68%的總有效率。由此可見,制定預防和護理措施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被照射部位皮膚發(fā)生紅斑、水泡、糜爛、熱癢或者疼痛的可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但是在護理過程中,需要護理人員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水平,能夠及時的判斷可能出現(xiàn)的緊急情況,采取適當?shù)淖o理措施,指導患者在放射時的注意事項和禁忌,避免加重皮膚損傷程度。
參考文獻:
[1]沈紅霞,李琛.乳腺癌患者術后放射治療的皮膚反應預防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9,8(7):581-582.
[2]李文霞,馮奇,葛琳.淺談腫瘤放射中的護理要點[J].吉林醫(yī)學,2007,28(10):1190-1191.
[3]王立秋.6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療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7,5(2):77-78.
[4]耿文慧,李朝霞,趙靜.難愈性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的護理[J].護士修雜志,2009,24(11):1034-1036.
[5]林春云.腫瘤放射治療導致放射性皮膚損傷37例護理體會[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7,29(6):160-161.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