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產婦陰道分娩過程中,會陰正中切開術與后-側切開術對產婦的影響。方法 將會陰切開術732例產婦分為兩組,一組為會陰正中切開術組,另一組為會陰后-側切開術組,對他們分別進行觀察分析與護理,比較兩組對產婦的影響。結果 會陰正中切開術比會陰后-側切開術對產婦的影響小,感染率低,平均住院日短,床位周轉率高,減輕了產婦的痛苦與經濟負擔。同時經U檢驗P<0.05,會陰后-側切口與正中切口發(fā)生的感染率差異有顯著性意義。結論 對陰道正常分娩會陰體較長的產婦盡量采用會陰正中切開術助娩,其效果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分娩;會陰正中切開術;會陰后-側切開術;效果
會陰切開術包括會陰正中切開術與會陰后-側切開術兩種,是產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目的是為了防止自然分娩或手術助產時引起嚴重的會陰裂傷,給產婦帶來痛苦與經濟上的損失,同時也是為了縮短第二產程,確保母嬰安全。筆者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二十幾年深有體會。會陰正中切開部位組織薄、血管少、易對齊、縫合后傷口愈合好,平均住院日短;會陰后-側切開可充分擴張陰道,但會陰組織破壞大、出血多、愈合慢、易感染、平均住院日長。因此,筆者強調,對正常分娩會陰體較長的產婦盡量采用會陰正中切開術助娩。
1 資料與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婦產科共收住院產婦3702例,平均年齡28歲,孕周32~42w,陰道分娩2579例。共做會陰切開732例,切開率28%,將其分為兩組,會陰正中切開組112例,后-側切開組620例,兩組切開術均征得產婦知情同意,并在切口感染、感染率、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轉率、費用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具有可比性,見表1。
從表1中可見,經兩組對比會陰正中切開術比后-側切開術感染率低,平均住院日短,床位周轉快,費用低。特別是在當前控制兩費、加快床位周轉率、提高經濟效益方面具有顯著的意義。同時經U檢驗P<0.05,后-側切口與正中切口發(fā)生的感染率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 體會
2.1 無論后-側切開或正中切開均要掌握切開的適應癥[1]:①估計可造成會陰Ⅲ°裂傷,復雜性裂傷者,如初產婦會陰過長或過緊、彈性差、水腫等。②軟產道緊影響第二產程進展,使胎頭在陰道內過分受壓致胎兒頭皮水腫、血腫和宮內窘迫者。③巨大兒、胎位異常者。④手術產如胎頭吸引助產、產鉗助產、臀位助產者。⑤妊娠合并心臟病、重度子癇前期者。⑥要求縮短第二產程者,如宮口開全須將胎兒盡快娩出者。⑦預防早產兒因會陰阻力引起顱內出血者。
2.2要選擇適當的會陰切開的時機。因為切開過早易過多失血,創(chuàng)面長時間暴露影響傷口愈合;切開過晚,達不到切開的目的,仍可能造成復雜的Ⅲ°裂傷。故應在胎頭自然娩出前5~10min或于即 將施行手術助產前切開。
2.3操作方法
2.3.1會陰后-側切開的方法是在嚴密消毒、嚴格無菌技術操作下進行,把握住時機,選好部位,一般在產婦左側會陰下緣與會陰正中線成45°角之處。術者左手食指、中指伸進陰道側切部位,兩指分開以保護胎頭,右手持會陰切開剪于兩指間,待產婦有強烈宮縮時用力切開會陰全層3~4cm,注意陰道黏膜與皮膚切口長度應一致,然后用紗布壓迫止血,并結扎小動脈。同時保護會陰,待胎兒、胎盤娩出后,切口處按黏膜、肌肉、皮下逐層用2/0可吸收線縫合。皮膚對合整齊,不留死腔,線不宜過緊,縫針不過直腸,縫合完畢須行陰道、肛門檢查,是否有遺物或縫線穿過直腸壁[2]。臨床中,由于側切的部位組織厚,血管多(陰道內動脈、會陰動脈等)易損傷血管引起出血,且愈合時間長,痕跡明顯。一般術后4~5d拆線,平均住院5~6d,給產婦帶來不適與經濟上的損失。會陰后-側切開術主要用于產鉗、胎吸、臀位分娩等助產手術 。
2.3.2會陰正中切開的方法大致與后-側切開相同,只是切開的部位在會陰正中線處。要特別注意正中切開的適應癥,如會陰體較高超過6cm、胎兒較小、有宮內窘迫須盡快結束分娩者,估計正中切開不能損傷直腸或造成會陰Ⅲ°裂傷者。常規(guī)嚴格無菌操作下,當胎頭著冠時根據產婦會陰后聯合長短沿會陰正中向下切開1.5~2cm,切開后立即保護會陰,注意使胎頭俯屈,以最小徑線娩出。以免傷口延長造成Ⅲ°裂傷。由于會陰的正中部位血管少、組織薄,主要由皮膚、筋膜、部分肛提肌及中心腱組成,所以切開后出血少,縫合時組織易對齊、切口愈合早、痕跡小,術后2~3d就可拆線出院,平均住院3.5d。減輕了產婦的痛苦和經濟負擔,提高了床位周轉率。
2.4 會陰切開術后護理
2.4.1會陰后-側切口護理 ①保持外陰清潔干燥:用1:10碘伏消毒液擦洗會陰2次/d,每次大便后再擦洗消毒一次,經常更換消毒會陰墊。②盡量向健側臥位,以減少惡露侵入傷口發(fā)生感染。③紅外線照射2次/d,20min/次,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huán)、消炎、消腫的目的。④增加營養(yǎng)保證機體能量的供應,促進傷口愈合。⑤常規(guī)配合抗生素預防感染。⑥觀察會陰切口有無滲血、紅腫、硬結及膿性分泌物,發(fā)現異常及時處理,水腫嚴重者可用95%酒精或50%硫酸鎂濕熱敷。
2.4.2會陰正中切開術后護理,按產后會陰一般護理常規(guī)進行。保持外陰清潔,經常更換會陰墊即可。
3結論
產婦分娩時會陰破裂率與感染率雖然與產婦自身的會陰條件與營養(yǎng)有關,但更主要的是與接生技術的好壞息息相關。會陰后-側切開術與正中切開術各有優(yōu)缺點,臨床工作中要根據具體情況正確選擇應用。筆者認為對正常分娩會陰體較長的產婦盡量采用會陰正中切開術助娩,其對產婦影響小,效果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歐陽貞紅. 初產婦會陰切開點滴體會[J]. 護士進修雜志,1988,03:9.
[2]周斌.會陰側切傷口感染81例治療的體會[J].廣西醫(yī)學,2006,28(9):1447-1448.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