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影響膿毒癥患者預后轉歸的危險因素。方法 50例膿毒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收集一般資料,檢測血漿NT‐proBNP、乳酸、C反應蛋白(CRP)水平,評估入院24h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態(tài)評分Ⅱ(APACHEⅡ)評分,應用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危險因素。結果 CRP、NT-proBNP、APACHE II、血清降鈣素原是膿毒血癥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其OR值分別為1.349,1.648,1.780,1.279。結論 血漿NT‐proBNP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檢測NT‐proBNP水平有助于判斷患者預后。
關鍵詞:膿毒血癥;預后;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
膿毒性血癥為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中常見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其發(fā)生率約為11%~15%,而病死率高達40%[1]。研究學者多通過篩查與膿毒性休克相關的危險因素,探討與患者預后轉歸的相關指標來早期評估患者的總體預后。年齡、乳酸、CRP水平、感染相關的器官衰竭評分(SOFA評分),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Ⅱ(APACHElI)評分等多項指標可能與患者預后相關[2,3],但研究結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對50例膿毒性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影響膿毒血癥患者臨床預后的危險因素并確定危險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1月~2012年12月ICU收治的50例膿毒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齡22~79歲,平均年齡(54.75±5.61)歲。所有患者符合2012年美國重癥監(jiān)護醫(yī)學會(SCCM)\"嚴重膿毒癥與膿毒性休克治療國際指南\"診斷標準[4],所有患者于ICU行綜合治理,并隨訪觀察28d,依終點事件存活與否將患者分為存活組(41例),死亡組(9例)。
1.2觀察指標 收集患者年齡、性別、ICU入住天數(shù)、基礎疾病情況?;颊吲c入院后1h內取肘靜脈血2mL待測,采用免疫化學發(fā)光法和免疫夾心法測定患者血漿NT‐proBNP、乳酸,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水平,并檢測相關指標計算患者入院24h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態(tài)評分Ⅱ(APACHEⅡ)。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預后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存活組和死亡組患者性別、既往心衰史,是否機械通氣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死亡組年齡大于存活組,乳酸、CRP、NT-proBNP、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及APACHE II評分均高于存活組,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2.2膿毒血癥患者死亡危險度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死亡為因變量,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為自變量,進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CRP、NT-proBNP、APACHE II、血清降鈣素原是膿毒血癥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其OR值分別為1.349,1.648,1.780,1.279,見表2。
3討論
膿毒血癥是一種病情多變且具有較高病死率的全身性惡性炎癥反應綜合癥,早發(fā)現(xiàn)、早評估以及早期的綜合治療是目前對膿毒血癥的治療基本原則。然而,對于影響膿毒血癥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目前尚未定論,因此在對其臨床病情判別及早期干預治療中帶來困惑。本研究基于既往研究成果,對可能影響患者預后的因素進行篩選,結果發(fā)現(xiàn),CRP、NT-proBNP、血清降鈣素原水平以及APACHE II評分是膿毒血癥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研究顯示,NT‐proBNP是診斷心功能不全及預后的敏感指標,因此其可能與膿毒血癥患者的預后亦存在相關性[5],其具體機制可能與膿毒性休克后患者出現(xiàn)心肌抑制、心功能不全相關。既往國內外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膿毒性休克患者,無心臟基礎疾病的ICU危重患者中均存在NT-proBNP水平的增高,且其與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預后相關,結合本組研究結果,認為血漿NT-proBNPP水平升高對判斷患者預后具有應用價值。CRP、血清降鈣素原均為反映患者機體炎性反應的生物學標準物,其不但與患者的病變程度相關,本組結果還發(fā)現(xiàn),死亡組的CRP、血清降鈣素原明顯高于存活組,且均為膿毒血癥患者死亡相關的獨立危險因素。APACHE II評分系統(tǒng)為國內外研究學者認可的反映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評分標準,本組研究結果再次證實這一點,且發(fā)現(xiàn),其它各指標與APACHE II評分在判斷患者預后方面表現(xiàn)出較好的一致性。
本組研究結果證實了血漿NT‐proBNPP,CRP、NT-proBNP對膿毒血癥患者預后的判斷價值,但由于研究為單中心臨床研究,且樣本量較小,因此結論應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因此需要更大規(guī)模的前瞻性臨床研究來證實該結論。
參考文獻:
[1]Gacouin A,Tadie JM,Uhel F,et al.At-Risk Drinking I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ICU and One-Year Mortality in Critically Ill Nontrauma Patients[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4,42(4):860-867.
[2]彭勇.膿毒血癥患者血乳酸、C反應蛋白和膽堿酯酶的臨床價值[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7):1062-1063.
[3]秦國強,彭才祖,王冠,等.重型顱腦外傷并膿毒血癥患者的血清TF、TFPI、hs-CRP變化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14,54(5):39-40.
[4]Dellinger RP,Levy MM,Rhodes A,et al.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2012[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3,39(2):165-228.
[5]劉安雷,劉潔,于鶯,等.膿毒癥心功能障礙研究進展[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1,31(9):847-850.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