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小兒先天性脊柱側彎半椎體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及臨床療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診治的30例小兒先天性脊柱側彎患兒,均給予半椎體切除術治療,圍術期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對術前、術后脊柱側彎冠狀面主彎、頭尾側代償彎的Cobb角,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 與術前相比,術后脊柱側彎冠狀面主彎、頭側代償凸、尾側代償凸Cobb角均明顯縮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半椎體切除術治療小兒先天性脊柱側彎的圍術期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明顯矯正脊柱側彎畸形,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半椎體切除術;小兒先天性脊柱側彎;圍術期護理半椎體作為先天性脊柱側彎的常見類型之一,由于嚴重畸形、心肺功能障礙,以及遲發(fā)型神經并發(fā)癥,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1]。所以,對于先天性脊柱側彎患兒,應早期進行手術治療,糾正脊柱側彎畸形,而圍術期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是確保手術療效、術后康復效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2]。本研究中,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診治的30例小兒先天性脊柱側彎患兒,均給予半椎體切除術治療,圍術期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診治的30例小兒先天性脊柱側彎患兒,均給予半椎體切除術治療,其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齡2.0~10.0歲,平均年齡(6.0±2.0)歲,所有患兒病變均為胸腰段的完全分節(jié)型半椎體,存在嚴重脊柱后側凸畸形。
1.2方法①術前護理:針對患兒年齡較小,認知能力較差等特點,做好患兒及家長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患兒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提高患兒家長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度;術前完善各項常規(guī)檢查及脊柱、心肺功能等影像學檢查,指導患兒練習床上進食、排便等;指導患兒進行胸腹式呼吸、有效咳嗽、擴胸運動等活動,提高患兒的肺活量,有效預防術后肺不張、肺部感染的發(fā)生;術前患兒及家長單獨觀看短片,了解疼痛應對技巧;②術后護理:護理人員進行術后護理操作時,應用疼痛技巧,協助患兒完成翻身、行走等活動,并通過播放動畫片、音樂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減輕患兒的疼痛程度;術后動態(tài)監(jiān)測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術后去枕平臥6h,告知患兒家長術后每2h軸線翻身1次,翻身時盡可能將脊柱保持直線,同時避免牽拉引流管;待患兒麻醉清醒后,耐心詢問其感覺運動情況,并做好相關記錄;術后確保引流管的通暢性,避免打折、受壓,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等;術后第1d指導患兒進行直腿抬高、足背跖屈活動,術后第2d指導患兒進行姿勢、屈曲性、肺功能鍛煉,術后第3d鼓勵患兒進行床上四肢活動。
1.3觀察指標對術前、術后脊柱側彎冠狀面主彎、頭尾側代償彎的Cobb角,進行觀察和比較。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與術前相比,術后脊柱側彎冠狀面主彎、頭側代償凸、尾側代償凸Cobb角均明顯縮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半椎體切除術治療小兒先天性脊柱側彎的圍術期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明顯矯正脊柱側彎畸形,見表1。
3討論
先天性脊柱側彎是脊柱先天性發(fā)育異常所致的脊柱冠狀面?zhèn)认驈澢?,往往是多個椎體偏離中線水平,發(fā)生側方彎曲、旋轉等畸形。目前,對于小兒先天性脊柱側彎的發(fā)病機制,還不是很清楚,手術治療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但其療效不夠理想。因此,先天性脊柱側彎手術治療期間,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提高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改善患兒的術后預后質量。
先天性脊柱側彎患兒多伴有其他畸形,術前需要嚴格執(zhí)行半椎體切除術的手術指應征,熟練掌握半椎體的三維結構、毗鄰關系,以及可能的變異情況,選擇合適的固定方式及融合椎體范圍[3]。術前完善各項輔助檢查,結合患者的臨床特點,對患兒病情做好綜合評估,做好患兒及家長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術中護理人員掌握護理要點,積極配合術者操作,術后做好病情觀察,一旦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給予相應處理,同時,術后做好肺不張、肺部感染、壓瘡等常見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性護理措施,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術后早期指導患兒進行功能鍛煉,由被動運動循序漸進地過度為主動活動,促進患兒的術后早日康復。
本研究中,與術前相比,術后脊柱側彎冠狀面主彎、頭側代償凸、尾側代償凸Cobb角均明顯縮小,結果表明,半椎體切除術治療小兒先天性脊柱側彎的圍術期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使患兒平穩(wěn)度過圍術期,明顯矯正脊柱側彎畸形,加速患兒的預后速度,并且還可以提高患兒及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夏冰,劉福云,武慧玲,等. 單純半椎體切除治療小兒先天性脊柱側彎20例療效觀察[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7):733-735.
[2]胡月.經后路擴大半椎體切除椎間融合治療先天性半椎體畸形脊柱側彎的圍手術期護理[J]. 江蘇醫(yī)藥,2011,37(20):2479-2480.
[3]朱愛云,張曉瑜,李炳娥. 一期半椎體切除術治療小兒先天性脊柱側凸30例圍術期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8):15-16.
[4]Lenke LG,Beta RR, Harms J,et al.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 new classification to determine extent of spinal arthrodesis[J]. J Bone Joint Surg(Am),2001,82:1169-1181.
[5]Thomsen K, Christensen FB, Eiskjaer SP,et al.The effect of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o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fusion rates in posterolateral lumbar spinal fusio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J].Spine, 1997, 22:2813-2822.
[6]Ward WT, Rihn JA, Solic J,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Lenke and K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s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thoracic scoliosis[J]. Spine,2008,33:52-60.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