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止咳宣肺湯治療感染后咳嗽的臨床療效。方法將符合診斷標準的96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各48例,治療組予止咳宣肺湯加減內服,對照組予酮替芬口服,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療效、咳嗽證候積分等指標,評價治療前后療效。結果止咳宣肺湯在臨床療效、咳嗽積分等癥狀改善等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止咳宣肺湯治療感染后咳嗽療效顯著,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關鍵詞:止咳宣肺湯;感染后咳嗽;療效觀察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又稱為感冒后咳嗽,屬于亞急性咳嗽的最長見病因,約占48%[1]。其臨床表現(xiàn)為刺激性干咳和(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持續(xù)3~8w或更長時間,胸片檢查無異常或肺紋理增粗[2]。目前,西醫(yī)多予抗生素、支氣管舒張劑及鎮(zhèn)咳藥治療,療效不太理想,重癥患者甚至需使用糖皮質激素才能暫時緩解癥狀,但停藥后病情常有反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患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筆者2011年起,應用止咳宣肺湯加減治療感染后咳嗽48例,取得良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門診感染后咳嗽患者96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齡13~71歲,平均43歲;病程14~56d。對照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齡14~67歲,平均41歲;病程16~49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輕重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臨床診斷按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中有關\"感染后咳嗽\"的診斷標準[2]:①各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所致的呼吸道感染以后繼發(fā)的咳嗽;②感染得到控制后咳嗽癥狀仍不緩解,持續(xù)3~8w,甚至更長;③血細胞分析及胸部 X 線平片未見異常;④排除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咳嗽變異型哮喘、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鼻后滴流綜合征等引起的咳嗽。排除心臟、消化道疾病、鼻炎以及服用ACEI 類降壓藥引起的咳嗽。
1.3方法治療組:以止咳宣肺湯加減化裁服用,基本方:炙麻黃10 g、防風15g、黃芩10g、白術10g,生黃芪20g,銀柴胡10 g、杏仁10g、烏梅10g五味子10g、紫菀10g、百部10g、生甘草6g;痰黃稠者加生石膏30g,浙貝10g,魚腥草15g;痰多色白者加法半夏10g,橘紅10g;咳重者加白前10g,冬花10g,前胡10g;便秘用瓜蔞仁10g,火麻仁10g;咽癢者嗆咳加木蝴蝶10g,牛蒡子10g;咽干口渴者加沙參10g,麥冬10g;氣急喘促者加蘇子20g,僵蠶10g,地龍10g;胸痛者加當歸10g,薤白10g。1劑/d,水煎服。對照組:服酮替芬1mg/次,2次/d,口服。兩組均治療7d后進行評價療效。
1.4療效觀察評定所有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均根據(jù)咳嗽癥狀積分表[2]進行評分(見表1)。采用治愈、顯效、有效、無效四級療效評定標準進行療效評定。治愈:癥狀明顯緩解,治療后評分≤1分;顯效:(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3分;有效:(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1~2分;無效:治療前后評分無變化或差距增大。
1.5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 SPSS16.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組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結果
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療效,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3討論
感染后咳嗽是門診患者就診的常見病因之一,當呼吸道感染本身急性期癥狀消失后,咳嗽仍然遷延不愈,臨床上稱之為感染后咳嗽,臨床上除了呼吸道病毒外,其他呼吸道感染,如衣原體、支原體等感染亦可能導致此類遷延不愈的咳嗽,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其病理機制與感染后所產生的氣道高反應密切相關。目前臨床尚無特異性治療藥物,多采用抗組胺藥、中樞性鎮(zhèn)咳藥、抗炎藥物進行對癥治療[3]。
中醫(yī)在此方面具有獨特的辨證論治優(yōu)勢,認為感染后咳嗽以咳嗽、咳痰為主要癥狀,屬于中醫(yī)學\"咳嗽\"范疇。以六淫外邪侵襲肺系為主要病因,外感風邪,肺氣宣降失常、肺氣上逆為咳為主要病機。若能正確辨證,予以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等治療,則不難治愈。張景岳倡\"六氣皆令人咳,風寒為主\"之說,在《景岳全書·咳嗽》篇說:\"咳證雖多,無非肺病\"。因肺主氣,司呼吸,朝百脈,上連氣道、喉嚨,開竅于鼻,外合皮毛,內為五臟華蓋,不耐寒熱,有\(zhòng)"嬌臟\"之稱,易受內、外之邪侵襲而為病,病則宣肅失常,肺氣上逆,發(fā)為咳嗽。定咳湯乃筆者化裁三拗湯、玉屏風散、過敏煎等方而來,方中三拗湯中炙麻黃、杏仁、生甘草發(fā)散表邪,降氣平喘,宣暢閉郁之肺衛(wèi)氣機,玉屏風散益氣固表,過敏煎乃名老中醫(yī)祝湛予的經驗方,方中防風發(fā)散表邪、祛風解痙,烏梅、五味子收斂肺氣、止咳平喘,銀柴胡、生甘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過敏煎可以對抗IgE介導的I型變態(tài)反應[4],并且可以降低組胺導致的皮膚血管通透性[5]。百部,紫苑潤肺止咳。筆者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中醫(yī)對此類咳嗽療效卓著,非常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Kwon NH, Oh MJ, Min TH, et al. Cause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subacute cough [J].Chest 2006,129:1142-1147.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09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32(6):407-413.
[3]駱參就.18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癥狀的合理用藥治療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3):340-341.
[4]李彥軍,龔盟,馬淑然,等.過敏煎對SD大鼠血中IgE變化影響的實驗研究[J]. 遼寧中醫(yī)雜志,2010,37(1):177-178.
[5]劉繼賢,盛錦云.過敏煎佐治嬰幼兒咳喘30例療效觀察[J].蘇州醫(yī)學院學報,1995,15(1):164-167.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