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顱腦損傷患者護理工作中風險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優(yōu)化護理服務質量。方法結合臨床實踐,采用回顧性調查分析的方法對腦外科病房2011年7月~2013年7月的100例顱腦損傷患者護理工作進行分析。結果顱腦損傷護理風險因素存在主要包括患者自身病因、護理人員自身素質及安全制度不健全。結論加強顱腦損傷患者護理并提高護理質量是腦外科的必然趨勢,強化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能,完善管理制度,增強護患之間的溝通,是確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腦外科;護理風險;優(yōu)化服務2010年初以來全國各級醫(yī)院貫徹國家衛(wèi)生部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精神,積極開展以\"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為主題的活動,其主要目的在與切實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質量,優(yōu)化護理服務理念,從而逐步提高患者和社會的滿意度[1]。腦外科是一個具有危重患者多、病情變化快、臥床患者多、大手術患者多等特點的科室,這些特點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過程將面臨更多影響護理質量的護理因素[2]。現將顱腦損傷患者常見的護理風險因素進行具體分析,并探索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以高效防范護理風險的發(fā)生,確保患者生命安全,優(yōu)化我院的護理服務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顱腦損傷患者100例,均符合我國腦外科患者分類與診斷標準,其中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齡17~80歲;其中輕度50例,中度25例,重度25例,其在社會背景、經濟條件、文化程度、麻醉方式、手術方式方面無明顯差異,均進行腦部護理。
1.2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分析的方法,對存在護理風險的病歷進行分析,找出影響腦外科患者存在護理風險的關鍵因素,并探索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對策。
2結果
2.1風險因素存在原因 根據對我院100例顱腦損傷患者護理工作進行的分析,發(fā)現因護理導致風險因素存在的主要原因:患者自身病情占65%;護理人員自身素質及責任心原因占23%;制度不健全,監(jiān)督不力占17%。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患者自身病情客觀因素影響最大,而護理人員素質以及監(jiān)管等主觀因素同樣重要。
2.2風險因素分析
2.2.1患者自身病情 為威脅腦外科病房護理風險發(fā)生的客觀因素。研究數據顯示,20例患者經腦外傷后感知能力發(fā)生障礙,會出現出走和自殺的傾向;35例躁動不安的患者會發(fā)生墜床或跌倒[3];10例患者病情嚴重,長期昏迷不醒發(fā)生壓瘡及凍瘡。受自身疾病影響,患者極易發(fā)生護理危險。
2.2.2護理人員自身因素 為導致腦外科護理風險的主觀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浦R明顯缺乏;溝通能力不夠;責任心不強,執(zhí)行制度不嚴[4]。其中,因護理人員??浦R缺乏占65%,溝通能力不強占25%,責任心不強和規(guī)章制度不完善各占5%。這些數據表明,護理人員自身素質的原因導致的護理風險因素是可控的。
2.2.3管理因素 科室制度不健全,核心制度執(zhí)行力不夠,管理人員監(jiān)管力度不足。
3討論
3.1嚴格落實各項規(guī)章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障,制度是前提。規(guī)章制度不僅是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 是消除差錯和糾紛的措施,是規(guī)范護理行為的準則,更是護理安全和提高護理質量的保證。所以各級醫(yī)療單位一定要重視制度的落實情況,在實際的工作中嚴格落實查對制度、分級護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搶救制度,以落實求高效,以落實得保障。
3.2加強護理人員業(yè)務培訓 腦外科護理的特殊性,護理人員自身素質,業(yè)務能力與經驗現狀,都直接關系著患者的生命安全。為了確保腦外科護理風險降低,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勢在必行,采用\"以老扶小\"的方式,有腦外科護理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幫帶新人,面對面教學,引領他們掌握護理方法,降低護理風險的發(fā)生率;此外,醫(yī)院和科室應結合護理難點問題開展相關理論及技能培訓,定期進行技能和業(yè)務知識培訓考核,強化護理人員的業(yè)務知識和操作水平。
3.3進行良好的護患溝通, 體現優(yōu)質服務理念 與患者的溝通要貫徹于患者整個患病期間, 要及時了解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特點及需求, 詳細介紹病情,疾病的發(fā)生原因,治療方案, 護理措施。要做好入院宣教及侵入性治療告知工作,認真履行各種手續(xù),作好各個階段的健康教育, 對患者及家屬的詢問要耐心解答,直到患者及家屬滿意為止。同時要提高溝通技巧要注意語言溝通的方式、方法, 建立一個信任、開放的護患關系[5]。
3.4加強病房管理,排除不安全因素 因顱腦損傷患者多有意識的改變,常出現躁動不安,或因行動不便患者易發(fā)生墜床跌倒,墜床跌倒評分往往大于4分,應使用帶床檔的病床。走廊、開水房、衛(wèi)生間的墻面應有防止滑到標示,在做各項檢查均有護理人員陪檢,特別是對老人,意識改變恢復期及肢體活動障礙的均應該陪檢,并有登記,嚴格做好交接班從而減少意外風險事件的發(fā)生。
3.5加強病房巡視,杜絕意外風險的發(fā)生顱腦損傷患者多是急、危、重癥患者,病情變化快,有的患者根據病情需要,手術后常常帶有各種管道如顱內引流管、深靜脈置管,留置尿管等等?;颊叱0橛幸庾R不清,肢體功能的改變,加之在治療上醫(yī)生常常根據病情需要使用一些高危藥品如高血壓患者術后血壓持續(xù)升高使用的硝普鈉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及應用心電監(jiān)護儀監(jiān)護心電和血氧的變化,為了防止護理風險的發(fā)生,應建立特殊巡視卡,加強巡視病房及時發(fā)現病情變化并防止患者意外拔管造成的自身傷害。
3.6建立健全患者請假及佩戴腕帶制度 對于顱腦損傷患者看是意識恢復了,但腦功能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常會出現情緒的改變或是外出后無法回到病區(qū),甚至上趟衛(wèi)生間都無法找到病房等現象。所以建立健全請假制度減少患者及陪護人員外出,為患者及陪護人員提供方便的生活條件,如特殊情況需要外出,應向醫(yī)護人員請假并寫請假條,留下患者的電話號碼,責任護士應負責及時查詢患者是否按時回病房。為防止外出發(fā)生意外,為患者做好身份識別,建立健全佩戴腕帶制度,腕帶上詳細記錄患者所在的科室、床號、住院號、性別、年齡、診斷等等。一旦發(fā)生外出也可以及時找回,將護理風險降至最低。
3.7實施人性化護理,落實優(yōu)質服務理念 隨著護理學的不斷發(fā)展和整體護理模式的改革,現代護理越來越重視人性化。這是以尊重患者的人格和人生價值為前提,是一個創(chuàng)新,個性,有效的整體護理模式。在這種護理工作模式下,改變了過去護理工作只是被動的行政醫(yī)囑的情況,人性化護理已成為現代醫(yī)學文化的標志。作為一個新的護理模式,它不僅為患者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而且還大大促進護理事業(yè)的發(fā)展,使護理工作真正走上了以患者為中心的健康發(fā)展軌道,即在護理工作中,\"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真正被貫徹落實[6]。
參考文獻:
[1]劉向容.腦外科病房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實踐與體會[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2(1):180-182.
[2]何霖芳.腦外科護理的潛在風險與防范措施[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7(1):92.
[3]劉敬業(yè).顱腦損傷10730例臨床分析[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7,23(7):510-512.
[4]蘇艷青.腦外科病房常見護理風險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12,10(20):1864.
[5]張翠芳.腦外科護理中的護患溝通[J].護理園地,2008,7(6).
[6]張志香.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外科護理管理工作[J].健康必讀,2010,(10):176.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