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就人教版高中教材《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中“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這一觀點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分析,并且提出了自己認同的理由。
關鍵詞:隔離;物種;必要條件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6-084-1
《中學生物教學》2013年第四期(上半月)P43P44發(fā)表了江蘇省宿豫中學龐四喜老師的文章“隔離并不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龐老師借用數(shù)學上的邏輯用語,結合物種的概念、形成方式等進行綜合分析,最后得出結論,并給出修改意見“生殖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充要條件,或直接把這句話刪去”。
拜讀了龐老師的文章后,筆者不禁產(chǎn)生了疑問和矛盾:“教材所述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中的觀點真的錯了嗎?龐老師借用數(shù)學上的邏輯用語分析得出的新觀點真的正確嗎?隔離到底是不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呢?”為此,筆者又反復研讀了教材內容和龐老師的文章,并就此問題請教了多位數(shù)學老師,經(jīng)過討論、綜合分析后一致認同教材中的觀點,即“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一、教材的觀點及理由
位于南美洲大陸附近的太平洋中的加拉帕戈群島由13個主要島嶼組成,上面分別生活著13種不同的地雀,而在遼闊的南美洲大陸上卻看不到這13種地雀的蹤影。由于這些島嶼是500萬年前由海底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比南美洲大陸的形成晚得多。因此,可以推測這些地雀的共同祖先來自南美洲大陸。祖先們本來屬于同一個物種,遷到各個島嶼上形成不同的種群后被海洋隔開,即產(chǎn)生了地理隔離。由于不同的種群發(fā)生不同的突變和基因重組,不同的島嶼環(huán)境發(fā)生不同的自然選擇,導致不同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不同的變化,久而久之,不同種群的基因庫就會形成明顯的差異,并逐步出現(xiàn)了生殖隔離。生殖隔離一旦形成,原來屬于一個物種的地雀就形成了不同的物種。由此可見,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二、龐老師的觀點及理由
數(shù)學上的邏輯用語是“由命題p經(jīng)過推理可以得出命題q,則稱p是q的充分條件,同時稱q是p的必要條件;如果由命題p經(jīng)過推理可以得出命題q,由命題q經(jīng)過推理也能得出p,則稱p是q的充分必要條件……”。根據(jù)以上內容可知:假設“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正確,在這里q就代表隔離,p就代表物種形成,即由物種形成經(jīng)過推理可以得出隔離,即物種形成一定要經(jīng)過隔離。果真如此嗎?這里的隔離指的是地理隔離?還是生殖隔離?如果指的是地理隔離,顯然不合適,因為物種形成不一定要經(jīng)過地理隔離。如果是生殖隔離就更不合適了,要產(chǎn)生新物種,一定要有生殖隔離,即由物種形成經(jīng)過推理可以得出生殖隔離;而生殖隔離的產(chǎn)生,標志著新物種的形成,即由生殖隔離經(jīng)過推理可以得出物種形成,這就表明:生殖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充要條件。由以上分析可知,教材中“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這句話是錯誤的。
三、筆者的觀點及理由
筆者請教了多位數(shù)學老師,數(shù)學老師一致認為,龐老師引用的邏輯用語是沒有錯的。但“龐老師的隔離指的是地理隔離?還是生殖隔離?如果指的是地理隔離,顯然不合適,如果是生殖隔離就更不合適了”。筆者和我的同事們不能認同,特別不能認同他根據(jù)“物種形成不一定要經(jīng)過地理隔離,要產(chǎn)生新物種,一定要有生殖隔離,而生殖隔離的產(chǎn)生,標志著新物種的形成,即由生殖隔離經(jīng)過推理可以得出物種形成,這就表明:“生殖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充要條件”,得出新觀點“隔離并不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我們認為,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即由屬于同一物種的兩個不同種群形成了兩個不同的新物種,可以推出這兩個種群的個體之間必然經(jīng)過并存在隔離。這里的隔離一定有生殖隔離,地理隔離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由于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都屬于隔離范疇,因此從邏輯上和集合上講,這種推理是正確的。但由兩個不同的種群經(jīng)過并存在隔離并不能推出這兩個不同的種群必然屬于不同的物種,因為這種隔離不一定是生殖隔離。因此,運用邏輯用語可以清楚地看出,物種的形成是隔離的充分不必要條件,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這是經(jīng)過理論和實踐證明的、得到公認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中的重要內容和觀點。
那么,龐老師為什么會得出完全不同的觀點呢?他的問題出在哪里呢?其實龐老師引用的邏輯用語是正確的,但沒有完全理解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充分必要條件、不充分不必要條件的實質和區(qū)別。龐老師為了論證他的觀點,認為“物種形成經(jīng)過推理可以得出隔離中的隔離,地理隔離不合適,因為物種形成不一定要經(jīng)過地理隔離。生殖隔離更不合適,因為要產(chǎn)生新物種,一定要有生殖隔離”。其實不難看出,從邏輯學的角度看,這里的隔離是地理隔離還是生殖隔離并不重要,只要是隔離就行了。如果這種隔離包括地理隔離,而地理隔離的存在不一定形成新物種,這就說明物種的形成是隔離的充分不必要條件,這一點龐老師沒有理解。
但是,龐老師不畏權威,善于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不斷探究、驗證假設、得出結論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值得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學習。正如龐老師所說,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在使用教材時,既要尊重教材的引領地位,又不應對它頂禮膜拜。教師不但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應是教材的補充和修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