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影響英語閱讀教學的幾個重要因素:詞匯量的多少、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等進行分析,提出提高閱讀教學水平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6-063-1
一、閱讀教學的現狀
1.教學模式單一,缺乏新鮮感。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教科書,是在教教科書,而并非利用教科書,將之作為載體,去結合實際去學習并了解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等知識。在高考這個應試指揮棒下,英語教學變成了死記詞匯,摳語法,使教學失去彈性,因而也就失去了許多功能性和時效性,讓人覺得索然無味,從而對英語學習喪失了興趣。而閱讀課也失去了本來的功能,學生及老師只關心一些技巧、方法或者ABCD的正確與否。
2.學生閱讀缺乏主動性,較為被動。
一般情況下,學生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缺少一個較好的純語境的環(huán)境。在閱讀課上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與學生沒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師生互動合作的教學氛圍,學生得不到以交際為目的的教學活動,得不到一個較好的語言運用的機會,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得到挖掘,主動性沒能得到發(fā)揮,從而直接影響到了閱讀教學的效果,阻礙閱讀的順利進行。
3.缺乏對背景知識的了解。
文化背景知識往往被認為是制約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語言和文化是互相滲透,緊密相連的。所以,如果想要學好一種語言,就必須要對該語言國家的背景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特別是當學生在閱讀與文化緊密相連的文學作品時,由于缺乏相關的背景知識,常利用本民族文化知識去理解,從而找不出上下文的關系,也無從體會文章的內涵,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對文章的準確理解。有時即使句中沒有一個生詞,也會令人感到費解。因此,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更有助于學生對所閱讀知識的理解,進而不斷提高自己課外獨立閱讀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傳授英語語言技能的同時,還應該傳播英語國家文化背景。
二、對策
1.擴大詞匯量。
沒有語法,很多東西無法傳遞;沒有詞匯,則任何東西都無法傳遞。詞匯量對于閱讀非常重要,如果將英語閱讀比作一座大廈,那么詞匯就是壘起大廈的塊塊方磚。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大小直接影響閱讀,詞匯量不夠是制約部分學生閱讀提高的根本原因。而目前,學生在記憶詞匯時仍然存在著誤區(qū)。大部分情況下,學生往往拿來一本英語詞匯手冊,然后照著背,對于詞匯的用法很少去追究,有的詞匯手冊甚至連單詞音標都未標注。這樣記住的勢必是一些死的單詞符號,很容易遺忘而且對于閱讀幫助不大。學生記住的必須是詞意靈活、具有相當的語意張力和理解張力的單詞,這就需要加強詞匯在語境意義上的運用,讓學生充分理解單詞的讀音、意義以及相關的用法,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加大閱讀量,全面提高能力。
教師在充分、有效運用現行教材的同時,還要合理地、適當地利用其他英語閱讀教學資源,加大閱讀量。相信沒有一定量的語言信息輸入和知識的積累,外語水平是不可能真正提高的。教師在課外可以適時、適量地給學生提供一些符合高中生特點、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閱讀材料,如名著改寫、電影劇本、新聞報道、社會背景等,閱讀材料要靈活多樣,生動有趣,體裁多樣,篇幅適當,內涵豐富,難度適中,讓他們盡情地去享受英語閱讀的美感,并根據自己對文章的體會,談談對文章的理解,寫出心得(基礎差一點的學生可以對文章進行縮寫或改寫)。通過廣泛閱讀,不僅有利于學生擴大詞匯量、開闊視野、開拓思路、豐富語言知識,還有利于學生了解英、美等國的文化背景、生活習俗、思維習慣及英語特有的語言表達方式,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大量的課外知識,而且還能提高寫作能力,同時也有利于緩解題海訓練中的疲勞。
3.合理運用常見的閱讀方法,注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英語閱讀中,常見的閱讀方法分為略讀和精讀兩種。通過略讀能迅速尋找所需信息,如年數字、代、人名、地名等。利用語氣轉折詞、語法過渡詞及時態(tài)等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地抓住文章脈絡,歸納出文章的主旨大意,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tài)度,合理地作出推測判斷等等。而通過精讀則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把握文章結構的內在聯系,從而深層次地理解文章。每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與段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而每段的內容都與主題有著很重要的聯系,所以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于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1)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限時閱讀的習慣。
依據課時標準并結合學生實際,定期、有規(guī)律地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限時閱讀能力,設定閱讀速度范圍并盡可能達到這個要求。
(2)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要養(yǎng)成快速閱讀習慣,利用當中的句群、意群等來體會句子的含義,反對輕聲朗讀或默讀;切忌用筆頭或指頭點著看;閱讀一篇材料時,要全神貫注,遇到生詞,不要有畏難情緒,要善于從上下文中去猜測詞義,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放在全篇文章,切忌過多關注材料中的每一個單詞和詞組,避免斷章取義,從而影響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