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眼心反射在字數神經功能檢查中的作用。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教學醫(yī)院2012年~2014年90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DCAN)患者的資料,在教學過程引入目標教學法,將患者的檢查資料作為教學目標,患者均進行眼心反射及心率變異性(HRV法)檢查,讓學生對兩種檢查方法的檢出率及診斷價值進行分析。結果 眼心反射和HRV法的陽性數分別為42(46.7%)和40(44.4%),兩種檢查方法比較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眼心反射與LF/HF關系最為密切,有相關性。結論 目標教學法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中常態(tài)分布的形式,從認知、情感等方面進行帶教,密切了帶教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在本次教學中得出結論,眼心反射與HRV有相關性,但是不能作為自主神經功能檢查的常規(guī)篩查方法。
關鍵詞:眼心反射;自主神經系統(tǒng)疾?。恍穆首儺愋?;心血管疾??;臨床帶教
1974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Teocentiop在加拿大創(chuàng)立了目標教學法,其教學理念是相信教育能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要求教學者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習者有學習的愿望[1]。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diabetic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neurepathy,DCAN)自主神經病變發(fā)病隱匿,發(fā)生率高低差異與檢查方法有明顯相關性,因此該病的早期診斷日益受到重視[2]。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自主神經的概念往往比較迷糊,難以形成立體的概念。我們在眼心反射(oculocardiacefiex,OCR)在自主神經功能檢查的教學過程中引入目標教學法,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80名5年制臨床醫(yī)學本科實習生,均已經完成醫(yī)學基礎課程的學習,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21~24歲,平均年齡(22.3±0.7)歲。我教學醫(yī)院2012年~2014年90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DCAN)患者的資料,均符合2008年ADA診斷指南[3],排除3個月連續(xù)服用β1-受體阻滯劑、心律平、洋地黃類影響心率變異性的藥物超過7d者;嚴重心律失常、甲亢、神經精神異常患者。男39例,女51例,年齡48~69歲,平均(56.5±7.4)歲,病程5~20年,平均(9.5±8.7)年。
1.2方法 根據教學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帶教目標,指導學生認識眼心反射的機制,了解自主神經病變的常見原因及常見疾病,結合病例,提出預習要求,列出重點與難點[4],推薦相關書籍、雜志、網站等,鼓勵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反饋給老師。重點了解OCR的發(fā)生機制、陽性診斷標準、致病原因、與手術及麻醉的相關性、臨床表現及處理方法。熟悉眼心反射的檢查方法及自主神經病變的診斷方法。
HRV分析采用泰康醫(yī)學系統(tǒng)TLC5000型動態(tài)心電圖記錄儀分析軟件,參照2000年全國心率變異率多中心研究《心率變異率正常值與重復性多中心研究》,記錄24hECG,選擇敏感。精確、可定量分析自主神經功能,反映交感神經與迷走神經頻域做指標[5],分析24hHRV。眼心反射:患者仰臥位,閉眼,右手食指與中指置于眼球兩側,逐漸用力,以患者不感到疼痛為標準,20~30s后計數脈搏,減少12~18次/min,迷走神經功能增強,減少18~24次/min,提示神經功能亢進. 讓學生對兩種檢查方法的檢出率及診斷價值進行分析。按壓眼球,進行心率變化、瓦氏比值、立臥位心率變化、立臥位血壓差、持續(xù)握力5次測定,各項記分1分[6]。總分>2分,無自主神經功能異常,總分≤2分為陽性結果,有自主神經功能異常。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組數據間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分析采用r檢驗,檢驗標準為0.05,當P<0.05時,差異具有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種檢測方法的檢出率比較 眼心反射和HRV法的陽性數分別為42(46.7%)和40(44.4%),兩種檢查方法比較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眼心反射法與HRV相關分析,見表1。
3討論
目標教學法通過制定教學目標,以行動來實現目標為體現,分為認知領域、動作技能領域、情感領域,包括情緒、興趣、價值傾向等發(fā)展。在本組資料中,學生通過對90例DCAN患者進行分析,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加深對該項知識的了解[7],可在教學工作中進行推廣。目標教學法,學習者需要具備學習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教學者需要給學生提供材料與線索,對學習者成績加強反饋和校正,鼓勵互教互學。根據教學目標,結合臨床病例[8],每周進行1~2次臨床教學,有利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由被動角色轉為主動角色,繼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能力。
自主神經功能損害可累及多個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等最為常見,臨床表現為運動障礙、視力減退、感覺障礙、共濟失調等軀體癥狀,臨床醫(yī)生對這些癥狀關注相對較少。眼心反射是在牽拉或壓迫眼球等操作時引起心率變慢、心律失常、心跳驟停等現象,常見于迷走神經興奮性較高的兒童。眼心反射是壓迫眼球和牽拉眼肌,刺激迷走神經興奮[9],引起竇房結抑制,心臟系統(tǒng)發(fā)生障礙,導致患者出現心律失常,多是表現為心動過緩甚至出現心臟停搏。OCR的反射弧是迷走神經和三叉神經的眼支構成的,眼球及球后組織接受刺激后,傳人神經將刺激傳導給神經中樞,通過迷走神經引起心肌反應,患者心跳受到抑制,同時OCR還與酸中毒、缺氧及緊張、恐懼有關。
患者出現眼心反射后,表現為胸悶、心慌,甚至出現嚴重的心功能障礙,發(fā)作時間一般不超過1min,心電圖改變?yōu)?0~40s。眼心反射類似于暈厥和虛脫,應注意鑒別診斷。正確認識OCR的表現及發(fā)病機制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在檢查中避免對眼球進行加壓,操作前充分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在進行眼心反射檢查前需向患者解釋檢查的目的及操作方法[10],解除不良心理因素干擾,消除患者的恐懼及緊張情緒,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在進行操作時避免過度牽拉和擠壓,減少不必要的刺激,對年老體弱的患者進行全身檢查,對有心電圖異常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仔細檢查、謹慎操作。
目標教學法是一種科學、系統(tǒng)、可行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獲得科學的思維方法,擺脫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在本次教學中得出結論,眼心反射與HRV有相關性,但是不能作為自主神經功能檢查的常規(guī)篩查方法。
參考文獻:
[1]童幼良,孫鳴,李箐,等.斜視矯正術患兒睡眠時脈率與眼心反射最低脈率的比較[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2,26(1):80-81.
[2]黃瑩,周麗諾,胡仁明.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檢查方法的研究進展[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12,27(1):50-53.
[3]周盛鵬,謝錦桃,劉軍,等.美國糖尿病協會2008年糖尿病診療指南(上)[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1(6):1056-1058.
[4]Ewing DJ, Marry NC,Young RJ,et a1. The value of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function tests:10一year experience in diabetes[J].DiabetesCare,2011,8:491-499.
[5]Ducher M,Th ivolet C, Cemtti C, et a1. Noninvasive exploration of cardiac autonomic neumpathy.Four reliable methods for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12,22 (3):388-393.
[6]全國心率變異性分析多中心研究協作組.心率變異性正常值及其重復性的多中心研究[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12,4 (3):165-170.
[7]張溪,牛玲,楊秋萍.自主神經病變診斷方法的臨床對比研究[J].臨床心電學雜志,2008,17(1):32-34.
[8]朱岷,鄧蕾麗,汪怒萍.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兩種檢查方法比較[J].重慶醫(yī)學,1999,28(9):335-338.
[9]Takasc B.Kitamura H,Noritake M,et a1. Assessment of diabetic alltonomie neumpathy using twenty-four-hours spectral analysis of heartrate variability:a comparison with the findings of the Ewing battery[J].Jap Heart,2012,43:127-135.
[10]胡繼偉,劉曉明,張世元,等.眼肌手術和心率變化[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1,13(7):491-492.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