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快速折頂復位法,整復橈骨遠端伸直型閉合性骨折,對位情況。方法 選擇150例橈骨遠端伸直型閉合性骨折,進行快速折頂整復。結果 分三個等級,①正側對位95%以上(相當于解剖或近解剖對位)108例,②正側對位91%~94%(正側對位約4/5)37例,③正側對位90%以下(正側對位3/5左右)5例。結論 用快速折頂復位法,整復橈骨遠端伸直型閉合性骨折,復位快,對位效果較好,痛苦少,值得推廣。
關鍵詞: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折頂手法
橈骨遠端骨折在骨傷科門診最為常見。筆者自2012~2013年用快速折頂復位法,整復橈骨遠端伸直型,閉合性骨折150例,效果較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150例(男58例,女92例),左64例,右86例,60歲以上105例,59歲以下45例,病程1d內98例,1~3d29例,4~5d16例,6~10d7例,有17例伴有腕關節(jié),手背、手指不同程度裂傷、擦傷,但未與骨折相通,粉碎性骨折32例,骨折線波及關節(jié)面45例,伴尺骨莖突骨折28例,但無明顯移位,有14例經其他醫(yī)生整復,后拍片復查效果欠理想,而要求再次整復。全部患者無血管神經損傷,患者精神狀態(tài)尚可,心肺未見明顯異常。
1.2診斷及納入標準 ①有外傷史;②腕關節(jié)腫脹、疼痛,觸及骨擦感,腕關節(jié)活動受限;③X線拍片示:橈骨遠端骨折,遠折端向橈側,背側移位[1]。
1.3排除標準 ①全身情況差或合并嚴重心肺、腦、肝腎及血液系統(tǒng)疾??;②開放性骨折;③病理性骨折;④合并血管神經損傷。
2 復位操作
原則:先糾正橈偏,后糾正背側移位。以右手骨折為例,視患者體型胖瘦準備2~4人(每邊1~2人)對抗牽引,患者仰臥位,右肩外展,肘關節(jié)伸直或屈曲,手掌朝下,術者雙手握患者大小魚際,雙拇指置于橈骨遠端背側,雙食指置于橈骨遠端掌側,對抗牽引1~3min,估計重迭糾正后,術者左手握腕關節(jié)繼續(xù)牽引,右手拇食指抵住橈側莖突骨折遠端處,用力推向尺側,角度大約40~50°,估計橈偏糾正后,右手拇指馬上返回遠折端背側,與左手拇指相平,再向掌側快速折頂,角度大約40~50°左右,估計背側移位糾正、返回,繼續(xù)牽引,上夾板,拍片復查。整過復位操作過程大概3~5s,如是左手骨折,術者右手持腕關節(jié),左拇食指抵住橈側遠端莖突處,方法同右手。如骨折時間較長,可重復復位2~3次,破壞部份將愈合組織及纖維骨痂,以利于復位。
3 結果
分三個等級:①正側對位95%以上(相當于解剖或近解剖對位)108例;②正側對位91%~94%(正側對位約4/5)37例;③正側對位90%以下(正側對位3/5左右)5例。
4 討論
橈骨遠端骨折,在全身骨折排位第一,多見于老年人,因為年老骨質疏松,加上橈骨遠端為骨松質,并且有一定的生理曲度,跌倒時易在此處形成剪力,導致骨折。絕大多數(shù)患者均用保守治療,只有極少數(shù)手術治療[如開放性骨折],手術破壞骨膜和組織,骨折愈合時間較保守治療多三倍左右,而且手術增加感染,以及損傷組織和疤痕會影響腕關節(jié)功能,因此保守治療是首選,骨折復位情況是影響關節(jié)美觀,功能恢復和骨折愈合時間的關鍵,現(xiàn)有些醫(yī)生由于牽引力度不夠,重迭未糾正,加上折頂角度不夠,所以復位效果欠理想,有時背側移位未完全糾正,或遠折端橈偏未糾正等現(xiàn)象。筆者根據患者體型年齡來估算,需要多少人來牽拉,以保證牽引力度,糾正重迭,即使有些重迭未糾正,用折頂方法也可以糾正,所以復位效果較為滿意。
復位時需注意以下6點:①牽引力度:牽引力度是糾正重迭、復位成功的關鍵,肥胖者脂肪肌肉豐厚,必需要較大力量方能拉出,也可以在對抗牽引時跟患者聊天,以分散其注意力,放松肌肉,減少對抗[2-3];②手指位置要準確,折頂角度要夠;復位時手指要放準確,不要超過近端骨折,必需放在遠折端,折頂時角度要達到40~50°;③動作要快準,爭取在3~5s內完成。整復時,由于折端摩擦,疼痛更甚,特別是老年人耐受力差,如果復位時間長,容易出現(xiàn)疼痛性休克,準備復位時可跟患者聊天,趁其分散注意力時復位,當其感覺痛甚時已復位,做到機觸于外,巧生已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的效果;④時間越短,復位效果越好,越長效果越差。新鮮骨折容易復位,而且效果比較理想,骨折時間長,折端已有部份纖維骨痂生長,以及周圍損傷組織愈合,填充折端,所以對位對線較差,對于這些骨折時間較長,需重復復位2~3次,以破壞纖維骨痂及部份愈合組織,逼其離開占有骨折位置,這樣效果會更好;⑤復位后要上夾板。前臂于中立位,腕關節(jié)尺偏位,綁繩以上下活動1cm為度,過松骨折再移位,過緊影響血液回流,肢端腫脹疼痛明顯,甚則壞死。頭一個星期每3d拍片復查一次,如折端能維持在原位7~10d,此時折端已有纖維骨痂生長,加上周圍組織基本愈合,折端相對較穩(wěn)定,如果沒有明顯外力作用或夾板很松的情況下,一般很少再移位。固定3~4w[4];⑥有外傷患者,先處理好傷口再復位,注意傷口換藥,以防感染。
參考文獻:
[1]施杞.中醫(yī)骨傷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5:236.
[2]候寶昌,宋云杰.牽引折頂法治療橈骨遠端骨折468例報告[J].中外健康文摘,2009,(5):74-75.
[3]盧耀明,蔡陽娥,王炳南,等.盧氏手法治療Colles骨折50例報告[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0,18(11):41-42.
[4]趙存躍,孟凱.手法整復夾板外固定治療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臨床療效總結[J].黑龍江中醫(yī)藥,2012,5.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