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期間術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措施。方法 整理我院96例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隨機方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使用整體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為常規(guī)護理,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術后再出血、高血壓等并發(fā)癥。結果 干預組患者在術后的再出血、高血壓等并發(fā)癥的比較中,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患者發(fā)生再出血的很大因素就是由于血壓升高。結論 出血性腦卒中需要全面有效的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降低患者再出血的出現(xiàn)幾率。
關鍵詞:出血性腦卒中;再出血;原因;護理干預
高血壓腦出血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保守治療死亡率高達60%~70%,隨著外科手術設備及技術的提高,死亡率逐年下降,但術后再出血仍是嚴重且棘手的問題[1]。我們對2010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出血性腦卒中病患者顧性的研究分析,采取整體護理干預預防術后再出血,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2月~2013年l2月收治的出血性腦卒中病患者96例,男65例,女31例,年齡34~72歲,平均53.3歲。均有明確高血壓病史,術前血壓180~270/110~160 mm Hg。頭顱CT掃描:血腫位于基底節(jié)62例,腦葉22例,小腦12例。血腫量40~120 ml,平均70ml。手術方法為:顯微鏡下小骨窗開顱腦內血腫清除術30例,微創(chuàng)腦內血腫穿刺引流術66例。術前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scale,GCS)5~14分,平均(9.8±2.7)分。
1.2方法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方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行神經(jīng)外科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在行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支持、行為干預、控制血壓、飲食指導等整體護理干預措施。
1.3觀察指標 再出血臨床表現(xiàn):清醒病患者痛加重,伴惡心嘔吐;術后清醒病患者識加重或再發(fā)昏迷;減壓窗張力增高;偏癱情況加重;一側瞳孔散大等,此時應考慮再出血。復查腦CT即可明確診斷,一般發(fā)病時間距CT掃描時間越短,CT陽性率就越高。Adms報道發(fā)病當天的CT陽性率高達95%,1 d后降至90%,5 d后降至80%,7 d后為50%[2]。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結果均采用SPSS18.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所得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用χ2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率的分析用檢驗。
2 結果(見表1~3)
3 討論
出血性腦卒中患者術后并發(fā)再出血是最嚴重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我們認為引起術后再出血的原因為出血性腦卒中患者常情緒不穩(wěn)定及凝血機制障礙,術中或術后高血壓、止血不徹底,術后形成血腫,術后血壓控制不穩(wěn),長期臥床腸蠕動下降常致便秘,大便干結,用力大便。用力咳嗽、噴嚏、疼痛等不良刺激,都是誘發(fā)因素。另外文獻報道過早下床活動也是再出血的一個誘因。
心理護理干預主動向清醒的患者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幫助患者盡快適應并習慣臥床,詳細講解引起再出血的危險因素和預防方法,使其了解保持情緒穩(wěn)定的重要性。穩(wěn)定患者情緒,消除急躁、焦慮和恐懼的心理,增強治療信心。告訴患者及家屬容易誘發(fā)再出血的各種因素,指導患者與醫(yī)護人員密切配合,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波動、用力排便、屏氣、劇烈咳嗽及血壓過高等,以取得合作。環(huán)境護理干預保持病房環(huán)境安靜、安全、舒適,有條件者可住單間;嚴格限制探視,減少人員流動,保持室內適宜溫度和空氣流通,注意保暖、避免著涼,保證患者充足休息;所有治療、護理工作盡可能集中進行,減少一切不良刺激[3]。
行為護理干預床頭抬高15°~30°,以利于降低顱內壓,定時慢動作翻身。翻身時,注意患者不宜過屈、過伸或過度轉頭動作,以免影響腦部血液供應。清醒的患者禁止過早下床活動。給予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軟食,進食時易緩慢、側臥位或頭偏向一側,以防誤吸引起劇烈咳嗽,導致再出血。由于大便干燥使患者在大便時,常不自主用力,導致血管緊張度增加,易引起腦再出血。因此,囑患者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及粗纖維食物,鼓勵患者多飲水。便秘者,口服緩瀉劑,嚴禁用力排便,必要時遵醫(yī)囑給開塞露或低壓灌腸。以保持大便通暢。
早期氣管切開后,避免了氣管插管在患者意識逐漸恢復的時候,由于不能耐受而導致的躁動和血壓升高,同時避免了由于拔除氣管插管而導致的嗆咳及血壓驟升;因此,對考慮術后早期不能迅速恢復意識的,且有術后再出血因素存在時,應在腦出血術后即在手術室在全麻下行氣管切開。同時氣管切開后,患者的血壓容易得到控制,血氧得到保證,增加了對降壓藥的敏感性。
術后2~3w內更要注意。如果病情穩(wěn)定后再次發(fā)生劇烈頭痛、嘔吐、癲癇發(fā)作甚至昏迷。應考慮為顱內再出血或腦疝,應立即報告醫(yī)生,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嚴密監(jiān)測和控制血壓,給予心電監(jiān)護,1次/30 min測量并記錄[4]。血壓升高時,顱內壓也呈上升趨勢。血壓過高時遵醫(yī)囑降壓,防止血壓波動造成再出血。
總之,預防出血性腦卒中患者術后再出血,需保持血壓穩(wěn)定,防止顱內壓升高。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各項護理,對患者的治療和預后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使他們能正確認識和重視疾病,與醫(yī)護人員密切配合,避免各種誘因也是必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
參考文獻:
[1]管萍,楊小華.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再出血25例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08,(04):51-52.
[2]梁喜芳.改良灌腸法預防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便秘誘發(fā)再出血的療效觀察[J].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08,(03):21-22.
[3]王瑞利,范波勝.腦脊液置換術治療SAH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1O):20o5.
[4]劉青,董迎利.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48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0):2371.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