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俗語道:三歲定終生,一個人的性格在幼兒時期就基本形成了一個基調(diào)。另外,一個人的性格特征并不完全是遺傳的,而是在遺傳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本文主要從遺傳基因、家庭氛圍、外界環(huán)境等三方面來初步探討有關影響幼兒性格養(yǎng)成的因素。
關鍵詞:幼兒;性格;養(yǎng)成
理論上講,嬰兒經(jīng)過一周歲進入到幼兒期,幼兒期即為從一周歲到三周歲的時間段。此期間孩子的體格增長較慢、智力發(fā)育迅速、各方面的感知能力逐漸增強,是他們性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
一、遺傳基因方面對孩子的性格有一定的潛在影響
生物科學理論中,孩子的基因一半來自母親,另一半來自父親。因此,孩子的身高、體型,相貌多半和父母有一定的相似。當然,這本身在性格塑造上起到什么重要作用,但從社會角度來看這些這些問題,就不一定了。外貌特征會因為社會風氣的潛移默化而影響到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等性格特征,畢竟自己的外貌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另外,一些神經(jīng)系統(tǒng)像腎上腺、甲狀腺的遺傳也會影響到幼兒的性格,幼兒具有的動作的延緩、行為的沖動、多動、易怒等性格特征就是由它們引起的。當然性別的不同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形成。一般來說,男孩的性格比較獨立、自主,做事比較果斷、有冒險精神和縱觀全局的領導能力。女孩大多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心思細膩、做事一絲不茍。當然,遺傳方面的因素在幼兒性格養(yǎng)成中只占很小一部分的作用,只作社會類經(jīng)驗之談,例外情況也時有發(fā)生。
二、幼兒成長時期的家庭氛圍對幼兒性格養(yǎng)成具有導向作用
所謂的家庭氛圍,具體包括家庭成員的脾氣,家庭成員的慣用表達方式,家庭的收入,家長的文化水平和教育方式,以及婚姻的和諧程度等等。曾經(jīng)有這樣的評述: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可以反映出那個人的家庭氛圍,據(jù)說這是一個社會科學類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且先不急論其對錯,回歸問題本身,幼兒時期的孩子頭腦一片空白,屬于生理和情感認知階段的初期,幼兒所接觸的一切都對其本身的發(fā)展具有啟蒙作用。比如說,在幼兒自由游戲的過程中,周圍的一切事物會自覺地在幼兒的形態(tài)中得到感知,這種感知除了具體的事物,還包括人,特別是跟自己實時互動的家人。也就是說,一家子整天樂呵呵的,充滿歡笑,孩子所感知的氛圍就是輕松和諧的,孩子臉上的笑容也會逐漸多起來,相反,如果一個家庭里面夫妻感情不和諧,或者關系比較緊張,幼兒的認知里面充滿冷漠的成分,這樣家庭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一般比較自閉,或者內(nèi)向。當然,上述情況也有例外發(fā)生,因為家庭氛圍本身并不能具體改變或者塑造幼兒的某種性格,但其未知導向的作用卻是毋庸置疑的。比如說,一個家庭比較富裕的孩子,生來就條件優(yōu)越,什么都有,這樣的孩子可能在成長中面對問題比較從容,自信,與人交往中比較大度,得體,同時,也可能會從小養(yǎng)成鋪張浪費的習慣,做任何事都具有優(yōu)越感,桀驁不馴。幼兒性格的養(yǎng)成是個多重因素的共同結果,家庭氛圍的導向作用是其中不容忽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三、幼兒所接觸的外界環(huán)境在幼兒性格養(yǎng)成中具有關鍵作用
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古語也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特別是對于一切價值觀,人生觀和社會觀還完全空白的幼兒,外界環(huán)境在其成長學習中對自身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區(qū)別于上文的遺傳基因和家庭氛圍,幼兒所接觸的外界環(huán)境包括玩伴,和幼兒成長階段見過的人,看過的景,以及所見之人的言行舉止和所見之景的千姿百態(tài)。
首先,幼兒時期的玩伴是給予幼兒性格中友誼觀和合作與競爭理念的最大貢獻者?;锇榈呐惆楹透偁帲怯變簩崿F(xiàn)群體認知的第一步,也是使群體效應最深刻記入腦海的關鍵過程。圍繞著第一認知,幼兒才會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以同伴為核心的友誼觀,這主要表現(xiàn)在幼兒之間頻繁的打鬧和溝通之中,如果幼兒在發(fā)展階段,沒有接觸到同齡伙伴,那么幼兒本身的友誼觀的確定將會推遲,這樣友誼觀在腦海的注意力將會有一定分散,其他的認知取代了友誼觀的地位,這對幼兒友誼觀的發(fā)展影響極大。
另外,幼兒的學習能力特別強,這主要表現(xiàn)在模仿大人口吻說話上,很多家長對自家孩子能說出自己平時很少涉及的詞兒而感到非常吃驚,毫無疑問,這是孩子向別人學習的結果,但這只是幼兒學習內(nèi)容的一部分,可以表達出來的一部分。別人的眼神,神態(tài)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在遇事不多的幼兒腦海里已經(jīng)呈現(xiàn)了一個類似情況的處理范本,幼兒的基本性格也在這些對處理問題的方式上展露無遺。
四、結語
影響幼兒性格養(yǎng)成的因素,除了上述的三個方面,其他方面的影響也是客觀存在的,這是一個復雜的多元交叉過程,本文篇幅所限,筆者就不另加贅述了,總之,對于家長而言,如何控制自己的言行,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huán)境,有效規(guī)避上文提出的漏洞,才是討論幼兒性格養(yǎng)成這一問題的最大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 陳小玲. 父母對幼兒實施性別角色教育的策略研究[J]. 攀枝花學院學報. 2012(01).
[2]楊麗珠,吳文菊主編.幼兒社會性發(fā)展與教育[M]. 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3] 張更立. 試論幼兒教育教學情境中的民主化[J]. 學前教育研究. 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