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寫作課是教師和學生都深感困難的一門課。本文針對當前高中英語中的作文教學策略存在的問題,結合寫作教學實踐,運用教學及學習日志、圍繞語篇的圖式結構開展教學活動,關注學生的寫作過程。利用圖式勾畫出各種體裁形式的寫作結構,進行了實驗研究,探討了日記-圖式-體裁三位一體寫作對高中學生三年英語寫作教學所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三位一體
一、引言
從近幾年的高考書面表達閱卷中,發(fā)現(xiàn)了學生的習作存在以下典型的問題:①習慣用語使用錯誤。②母語痕跡明顯,句子漢語化。③句子成份不全。④語言材料積累欠缺。⑤文章邏輯結構不清。學生習作中所存在的這些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對寫作教學的反思,如何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有效指導學生寫作,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如何適應廣泛深入的課程改革和推進素質教育,探索新的寫作課程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我們必須認真面對和有待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因此,等待從教學方式上對高中英語寫作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二、理論基礎
1.日記寫作理論。平時堅持寫,在寫日記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去應用一些上課所學的短語、句型,對提高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或運用英語進行思維是十分有益的,同時有利于促進學生復習鞏固語法和詞匯,提高英語水平。在日記訓練的基礎上,再以圖式寫作為教學工具,從而了解各種體裁的語篇結構及語篇策略,幫助學生識別文章內的語法、詞匯、邏輯銜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作文體裁的結構模式及寫作方法,并根據(jù)語篇特點讓學生進行大量仿寫、縮寫。最后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2.圖式建構理論。實施寫作教學—日記圖式體裁模式相結合的試驗,目的就在于全面提高學生寫作的自學性和積極性。當前,我國大部分中學由于班級學生人數(shù)較多,以集體授課為主的班級授課制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由于班級人數(shù)多,對教師而言,作文的批改量比較大,教師難以對學生進行足夠的有針對性的寫作指導。
3.體裁教學理論。體裁教學寫作是為了克服傳統(tǒng)的結果寫作法的種種弊端應運而產(chǎn)生的,“體裁”教學法所提倡的,分析不同體裁范文的文章結構,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布局,對于學生獨立寫作幫助較大。本人認為寫作的過程是一個非線性的循環(huán)的心理過程,寫作者必須經(jīng)過一系列的日記訓練,圖式建構練習來完成,最終達到具備分析研究不同體裁的文章結構,從而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實證研究表明,體裁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同時也能促進高中英語教學。
鑒于以上三個理論對對寫作教學的指導意義,本文在設計和構建寫作教學模式時,整合和滲透了“日記—圖式—體裁”三位一體的理念。
三、寫作教學的過程
“日記—圖式—體裁”三位一體的寫作教學過程大致分為三大階段。寫作前(Pre—writing),寫作時(whole-writing),寫作后(post--writing)。整個寫作教學過程既考慮了學生英語寫作知識的建構原理又滲透了寫作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過程的理念。
1.寫作前。開始寫作模塊的運行前先對學生進行十個月的日記行動研究,并進行日記寫作認知策略培訓。把該培訓分為四塊,即日記認知策略培訓(系統(tǒng)地講解詞匯運用基礎、如何用詞匯寫成簡單句)日記寫作計劃策略培訓(包括英文寫作時首先要找到相應的詞匯、詞組和句型、從內容和思想上的組織安排)日記監(jiān)督策略(包括在英文寫作中遇到問題及時和同學討論或向老師求助,讓學生隨時自問地去如何寫好文章、自己所寫的文章是否緊扣主題)日記評估策略(包括教學生寫日記訓練任務完成后并不意味著寫作任務的終止,還要對以后寫作正式作文的計劃、拼寫、結構、段落、思想和整體質量進行評估,看下自己的評估初搞是否達到了自己預期的效果)。整個過程約十個月。
2.寫作時
(1)撰寫初稿。經(jīng)過了日記階段(十個月的日記行動研究)寫作基礎訓練的寫前準備后,學生有了一定的寫作基礎,學生開始寫初稿,就可以運用簡單句型開始自己寫出正式作文來了,通過圖式建構,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激活和構建一些與句型有關的圖式知識。在寫作之前,學生頭腦中必須有這五種英語基本句型的圖式知識才能寫出正確的英語句子。初搞的字數(shù)按高考的要求相同為120詞左右。完成初稿以后教師要求學生用10分鐘時間先提交初搞訓練本檢查拼寫,自行將錯誤予以標注和修正并保存好教師的打分和評語。同時將撰寫初稿時的參考文獻、與同學的討論記錄、向老師的提問記錄、寫作提綱一并交給老師。至此寫作初創(chuàng)階段(1個小時的自主學習時間)的整個流程完成,學生準備下周進入互評階段。任課老師根據(jù)學生初創(chuàng)階段的作文質量和寫作過程給出評語和修改建議,打出45%的分數(shù),并通過自主學習平臺在下周反饋給學生。
(2)互相評閱。下周學生自主學習時每個學生花20分鐘時間除了自己要給別的同學評閱一篇作文并及時反饋外還要自主地找同組三位或同班三位同學給自己的作文寫評語并打分,為了避免一個同學同時評閱很多篇作文,原則上要求組內相互評閱,如組內不夠4人在進行組間評閱。
為了使學生在互評時目標明確且操作簡單,本研究結合Williams的稿件整體評估法,要求評閱學生既要關注作文內容,篇章結構,宏觀語篇問題,又要對語言方面的評改給出一個整體印象分并且寫下讀后的整體評語。
為了激勵學生認真積極地參與評改,對各組寫作提高的學生,將給予加分。組間認真評改的學生也加分。
(3)修改潤色。20分鐘后,學生參照學生互評,組與組間的互評的評語在用30分鐘的時間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和潤色。然后提交給老師,老師在最后得出學生作文的分數(shù),對不合格的學生,要求學生在課后再次進行修改和提交。如此循環(huán)往復,直到合格為止。
3.寫作后。經(jīng)過修改和定稿后,并按體裁模式每次將所完成的作文(日記)交給老師,老師每次從完成的作文中選出三篇優(yōu)秀作文,在課前10分鐘朗讀給學生聽,供大家欣賞,并對其中的亮點和優(yōu)美句子進行點評,經(jīng)過日積月累最后收集成一部完整的優(yōu)秀作文書給全班學生欣賞,到期中和期末老師將分別對這種基于高中階段試行的英語教學寫作模式進行兩次問卷調查和個體訪談,根據(jù)學生反饋的情況對該模式進行調整。
本模式是基于現(xiàn)行的高中階段進行的英語寫作教學問題理論而提出的,是在我校于2012年正在進行的“日記-圖式-體裁”三位一體寫作教學模式研究下的一種操作性較強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模式,三年的實驗操作后必將向各高完中老師倡導運用本模式的“日記-圖式-體裁”三位一體的理念,增加目的語的輸入,提高寫作過程的力度,促進學生的自主寫作和合作學習寫作,從而大大地改善高中英語寫作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靜芝:認知-建構-過程三位一體寫作教學模式構建,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韓金龍. 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體裁教學法[J]. Foreign Language World, 2001,(4):35-40.
[3]李 森,“改進英語寫作教學的新舉措:過程教學法”[ J],《外語界》2000, (1): 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