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術界對民法基本原則的研究逐漸完善。然而,新形勢對民法基本原則的司法適用提出新的要求,使其面臨不少問題。因此,確立民法的基本原則,加深對民法基本原則司法適用必要性的認識,對于解決好民法基本原則司法適用中存在的問題具有重要啟示:不斷完善案例指導制度,著力加強法官隊伍建設,切實提升法官地位,加快健全監(jiān)督機制,從而實現法律主觀性、客觀性的和諧統(tǒng)一。
關鍵詞:民法;基本原則;司法適用
一、民法的基本原則
一是平等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核心理念是平等,這既體現了民法調整各主體之間的財產、人身關系,也體現了民事法律關系的實質。二是意思自治原則:意思自治的內涵是:保障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之時不被國家權力、其他當事人非法干涉,享有充分的意志自由。再次是誠實信用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次明確提出誠實信用的原則,這不僅是立法上的突破,而且是民法理論上的突破。梁慧星教授指出,誠實信用原則應從以下幾點加以理解:授予法院自由裁量權是誠實信用原則的本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標準是誠實信用;誠實信用原則是道德標準的法律化。三是禁止權利濫用原則:該原則是學術界從立法精神中抽象而得來的,而《民法通則》采用列舉方式規(guī)定了權利濫用的四種行為。這種表述缺乏統(tǒng)一性、概括性,不符合“基本原則”屬性。因此,學術家不少專家建議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的第六條修正為:不管任何權利,都不得有礙行使社會利益。五是公序良俗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第七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痹谖覈]有引入“公序良俗”的概念,因此,法律對此原則的表述莫衷一是,且表述冗長、重復。事實充分證明,“公序良俗”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一個動態(tài)、不確定、模糊、發(fā)展的概念。但因其模糊使得“公序良俗”的外延具備開放性。因而,有必要在制訂《民法典》時,引入“公序良俗”,且把其確立為基本原則之一。
二、民法基本原則司法適用的必要性
首先,有利于體現民法的價值。民法的價值是民法理論的主要內容,其價值集中表現為:在司法實踐中,民法內在機制對的民法需求的適合、接近、一致。其次,有利于落實“以人為本”理念?!耙匀藶楸尽笔乾F代民法精神的重要體現?,F代民法理性精神、價值原則的理論來源就是人本主義哲學。被譽為“全球華人民法第一人”的王澤鑒先生在《民法總則》中明確指出,民法應以人為本①。民法賦予人多種權利,其中既有人格權、身份權,又有財產權;既有精神權利,又有物質權利。再次,有利于成文法的完善?,F有“法典法”體制下,有三種矛盾:成文法典的穩(wěn)定性,社會生活的易變性;法律的正義性,法律適用的非正義;立法者認識有限性,社會生活關系無限性。這三種矛盾使得成文法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給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留下一定的空間。因此,必須探索建立協(xié)調立法、司法機關相互關系的新路徑。明確部門基本原則,具有重大意義。
三、我國民法基本原則的適用困境化解
民法基本原則的司法適用關系民法建設,關系人民權益?;饷穹ɑ驹瓌t的適用困境,對于促進民法全面發(fā)展、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須從案例指導制度、法官隊伍建設、法官地位、監(jiān)督機制等方面,探索科學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權的新路徑。
1.不斷完善案例指導制度
進一步規(guī)范指導性案例的選擇、報送等技術領域的做法。中院相關部門、基層法院在平時工作中,倘若遇到符合指導性案例選編標準的案件,要展開案例培育、編工作寫,盡快把案例相關資料呈送中院案例組織工作日常辦事機構。要在維護指導性案例權威性的基礎之上,不斷完善兩級案例發(fā)布體系,即以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作為主體。必須繼續(xù)完善案例指導制度,解決好民法基本原則司法適用中遇到的問題。
2.著力加強法官隊伍建設
健全法官培養(yǎng)機制,要提高進入法官隊伍門檻。完善制度設計,嚴把入口、規(guī)范出口,嚴格法官遴選程序,建設一支專業(yè)、高素質的法官隊伍;全面推行競爭上崗,使實干能力強的人才脫穎而出;健全法官競爭上崗、輪崗制度,建立法官任期制,建立“法官能上能下”制度;加強法官職業(yè)化培訓工作。要著力加強司法人員在職培訓,健全司法人員培訓制度,深入開展全員輪訓工作,切實提升司法人員業(yè)務素質。加強實踐技能培訓,提升業(yè)務技能。增強法官科學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權的自覺性,認真仔細研究案件事實,準確適用、援引相關法律法規(guī),協(xié)調審判工作的法律、政治、社會效果。
3.切實提升法官地位
深化先行法官工資體制改革。目前,法官工資由地方財政撥付,辦案經費也由地方財政撥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辦案經費的解決效率,有效減輕中央、省級政府的負擔。然而,司法機關因財政而不得不受制于地方政府,在面對涉及地方政府的復雜案件時,法官很難依據民法基本原則科學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權。提高法官的社會地位,有利于法官精英化的實現,充分發(fā)揮民法基本原則司法適用功能。
4.加快健全監(jiān)督機制
自由裁量權雖有一定的自由度,但不可無限放大,失去限制。自由裁量權失去監(jiān)督和懲罰,后果十分嚴重。當前,我國從多方面制約法官的裁判活動,初步形成多的層次、全方位、廣覆蓋的監(jiān)督體系有效地監(jiān)督了法官的裁判活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在今后的監(jiān)督工作中,要與時俱進,不斷吐故納新,及時發(fā)現新情況和新問題,并加以解決,促使監(jiān)督落到實處、起到實效,促使法官科學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權。
注釋:
①王澤鑒.法學全集(第11卷)[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55
參考文獻:
[1]王軼.論民法諸項基本原則及其關系.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2]侯佳儒.民法基本原則之“成文法局限性克服論”反思——就《民法基本原則解釋》與徐國棟先生商榷.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3(3)
[3]董學立.民法基本原則研究——在民法理念與民法規(guī)范之間.政法論叢,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