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網博主,知名專欄作者。時代的焦慮癥患者,值得慶幸的是沒有浪費這焦慮,把它們變成了文字。
我童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和自己度過的,孤獨是種常態(tài),很多時候,我寂寞得都有些享受孤獨了。就好像眼睛看不到的人耳朵會特別靈敏一樣,孤獨的人往往想象力比較強大。小時候我會捧著連環(huán)畫自己給自己講故事,如果素材都用過了,那就憑空捏造。我是自己的主持人,自己的聽眾,我那時覺得錄音機里鞠萍姐姐的水平比我差遠了。久而久之,我的孤獨就成了一種病,它開始彌漫,讓我對獨處上了癮。我少時的記憶里沒有和父母一起逛公園的場景,也沒有太多關于表哥表姐的畫面,只有那個讓我跑來跑去的大院和那張供我睡覺的小床。我有別人不能理解的快樂,還帶著無法分享的遺憾。
這樣長大當然有好的一面,但壞處更明顯——孤獨的人一定會留下病根兒。當網絡和手機出現的時候,我就出現了很多不適應癥狀。我?guī)缀跏峭葱募彩椎厝ソ邮芩鼈儯镜纳钔耆黄茐牧?,我不能再心無旁鷲地兀自孤獨了。缺乏對比的時候,你怎么安置自己都沒問題,但是當看到大家都在交流時,便會覺得原本好好的寂寞變得忍無可忍。所以我必須學會使用那些東西來與人交流,也許是因為害怕的緣故,我比誰學得都快,我的溝通能力沒有任何問題,只是處理不好和人群的關系,就像是某種殘疾一樣:與人交流時我會覺得緊迫,那種愜意的孤獨感永遠的失卻了。
上學時,我喜歡自己一個人去吃飯和買東西,一個人的時候我會愜意自得,迷戀獨自走在路上的感覺。但如果碰到熟人,情況就囧了,我不知道該怎么向別人解釋這個此刻看起來孤獨的事實,還要搜腸刮肚找出一句體面的寒暄。我不喜歡這樣——孤獨不可怕,但是可能會讓我感到難堪。所以我想,多認識一個人,就多了一道打量的目光,會讓人惶恐,而這些都是你身上的線,你若如我這樣庸人自擾,他們就肯定會把你牽扯得發(fā)疼。人多的場合,我會焦慮,找不到位置,這是長久的孤獨帶給我的,從長遠來看,這是一種傷害。
在我看來,完美的人生應該首先有一個被伙伴環(huán)抱的童年,長大了慢慢學會承受孤獨。因為孩子應該受到接納和照顧,應該有一個讓他感到安全的群體,這樣他的心智才可能最大限度的健全和美好。隨著成長,他需要開始從群體中走開,自己走向世界,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拯救自己,自己完善自己。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都不可能依附于他人,說到底,還是得應對孤獨,只是先后順序千萬不要搞混。
前幾天看了電影《充氣娃娃之戀》,講的是一個有自閉癥和妄想癥的男人跟一個充氣娃娃談戀愛的故事。男主人公對著一個充氣娃娃開始做夢,他為她梳妝,唱歌給她聽,把她介紹給周圍的人,和她吵架,跟她跳舞,最后看她死去,將她安葬。整個過程就好像經歷了一個真實的生命,他和自己的幻覺對談,然后體驗生活,這居然讓人看不出任何缺省。這個影片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無論多么怪異和內心強大的人都需要陪伴,哪怕僅僅是自己的想象。
有人面對孤獨怕得要死,但是這東西,你越怕它來得就越猛烈,這是一道坎兒,你得學會和自己打交道。有時候人們害怕孤獨,只是因為不敢面對一個孤獨的自己,正如成功學之所以有那么大市場,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要成功,有些人只是無法坦然面對一個失敗的自己。這是一個別人幫不上忙的問題,孤寂感是人生的一個終極指向,要學會適應它,也只能適應它。如果一個人能把這個難題搞定了,那他這一輩子遇到其他的困難,基本上就算不上困難,隨便一根小手指就可以把它們摁到泥巴里去。
話說回來,我應該慶幸一番,我并不害怕孤獨本身,我只是害怕自己的孤獨被打擾。尤其是長大后,我覺得孤獨簡直是有益的,假裝熱鬧有什么好玩兒,和自己在一起的時間少了,肯定就會不安,也分不清方向。所以我想,即便是被迫的孤獨也沒那么可怕,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開始對自己展開探索了,一沙一世界。孤獨最顯著的弊端或許就是很多精彩無人分享,不過這也不算什么,反正自己可以做個見證人。知足吧,人生哪有處處團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