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項目的施工測量工作是各個時期各個項目順暢開展的重要前提,它可以確保建筑體的結構合乎設計規(guī)定,假如不進行測量工作的話,后續(xù)的建設活動就無法順暢的開展。文章具體的闡述了測量活動的技術要素,大體的論述了該項技術今后的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建筑施工;放線技術;測量技術
普遍的多層建筑物的施工測量大致包括建立施工測量方格網(wǎng),建筑物的定位測量、建筑物的找平放線。
建筑項目的測量活動,關鍵是結合設計規(guī)定配合建設速率,測出水平高度。其是建設工作的首要步驟,因此要切實的開展好前期的準備活動,了解圖紙內容,認真的分析尺寸要素,分析相關的控制點的高度,設置活動方案,備齊設備。接下來具體的分析該項技術。
1 項目建設測量的步驟和品質管控工作
1.1 設置控制網(wǎng)
工作的首要內容就是設置控制網(wǎng),要結合總平面圖中的具體方位數(shù)值,通過鋼尺之類的設備來開展網(wǎng)點測試工作,而且在設置網(wǎng)的時候要確保和放線等的規(guī)定保持一致,與總平面相配合,控制點至少應包含有建筑物四大角??刂凭W(wǎng)點測量應進行閉合誤差校核,誤差在1:5000內按比例修正,否則應復測。同時嚴格控制建筑物層間測量偏差及全高垂直偏差。施工控制網(wǎng)點、水準點及建筑物主軸線應建立外部的平面控制點,在轄筑物施工區(qū)域內永久性建筑物上設紅三角標志,要確保標志牢靠,不會沉降,不發(fā)生變位現(xiàn)象,而且要設置圍欄。
1.2 建筑物的定位測設
第一要測設主軸線,它是建筑體細微處放樣工作的重要參考數(shù)值,在建設之前要在場地中設置主軸線,要結合建筑體的布局狀態(tài)和建設場地的軸線方位布局成三點直線形,三點直角形、四點丁字形等,主軸線可根據(jù)建筑紅線,已有建筑物或施工方格網(wǎng)等進行測設。其次是其他主軸線控制點或其他控制點的測設。將房屋外墻軸線的交點用木樁測定于地上,并在樁頂釘上小釘作為標志。房屋外墻軸線測定以后,再根據(jù)建筑物平面圖,將內部開間所有軸線都一一測出,然后檢查房屋軸線的距離,其誤差不得超過軸線長度的1/2000。最后要合理設置龍門板。在建筑物四角與內縱、橫墻兩端基槽開挖邊線以外約1~2.5m處釘設龍門樁,龍門樁要釘?shù)秘Q直、牢固,木樁側面與基槽平行。同時根據(jù)建筑場地水準點,在每個龍門樁上測設±0.00標高線,釘設龍門板。在地梁處(±0.000)準確彈出各軸線網(wǎng),且要復核,如A軸間5000,復核時應從BA測量,再測建筑物總長與各軸線間相加是否吻合。
1.3 施工放線
該項活動關乎到總體項目的發(fā)展。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經(jīng)常能夠看到因為放線不合理而導致的建筑體錯位,無法合乎規(guī)定現(xiàn)象,放線是確保項目品質良好的關鍵要素。建筑物的放線是指根據(jù)已定位的主軸線樁詳細測設各軸線的交點樁,然后根據(jù)交點樁用石灰撒出邊界線。首先要注意挖槽前要把各軸線延長到槽外并設置標志,作為挖槽后各階段施工中復核的依據(jù)。延長線標志有龍門板和軸線控制樁兩種形式。第二,放線工作是一個非常細致的活動,要認真踏實的開展,不能有任何的僥幸心理,重要的軸線以及數(shù)值等都要有技術工作者親力親為,以此來確保精確性。如鋼卷尺的“0”起點距尺端有100mm左右,而皮卷尺的“0”起點是扣勾的端點,許多的工作者時常的將尺位看錯,出現(xiàn)10cm的誤差,因此要認真的復核。
1.4 將誤差控制好
結合當前的項目品質驗收規(guī)定和設計內容,我們得知建筑體軸線的誤差最大也不能超過五毫米。因此在放樣的時候最好是利用經(jīng)緯儀,確保精確性不會受到氣溫的干擾。以極坐標法放線并按角度交會法對二級控制點進行核驗,當設置好一個點之后,要由專門的人員來核查。主線以及重要的管控點在測試的時候都要躲避高溫環(huán)境,最好是在早晨氣溫不是很高的時候來進行。眾所周知,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百分百的避免誤差。此處講到的校正誤差是說把早就出現(xiàn)的偏移等校正合理。當誤差越大的時候,其處理就越困難,而且處理之后的影響也是無法在短時間中消除好的。所以,在誤差不是很大的時候處理是十分關鍵的,要間隔特定的距離對平面方位等校驗。在開展頂進時期的測量活動時,要認真的分析存在的誤差,不斷的調節(jié),而且要增加測繪的次數(shù),認真的分析誤差的變動性特征。
2 施工測量工藝的進步
2.1 AutoCAD輔助施工測量
如今的測量活動一般是將解析法和幾何法結合到一起,不過由于建筑業(yè)高速發(fā)展,此時造型繁瑣,外在精巧的建筑不斷增多,計量活動的量在不斷的增加而且容易發(fā)生錯誤,最主要的是未設置精準的自檢體系。如果采用AutoCAD軟件在計算機中繪制1∶1比例的放線圖,可以顯著的提升計算活動的速率和精確性,還能夠結合場地的規(guī)定明確任何一個點的坐標方位。在放線的時候如果碰到障礙的話,能夠經(jīng)由設置關鍵點來躲避。這個軟件得到的測量圖十分清楚,為后續(xù)的建設工作提供了非常精準的信息。
2.2 RTK放線方法
近年來,隨著GPS、航測、GPS-RTK等新技術的出現(xiàn),為我們的測量活動注入了新的生機。此時的測量工作的精確性不斷的提升,活動總量卻降低了很多,就是在這種前提之下,RTK放線方法產(chǎn)生了。RTK放線方法采用GPS-RTK為工具,以控制點為基準,根據(jù)設計線位確定中線控制樁和中線樁坐標,直接放線。RTK放線方法類似于支距法或極坐標法放線,都是根據(jù)中線點位與控制點的位置關系直接放設,而中線上點與點的相對關系是否能與設計一致,依靠控制網(wǎng)的精密、地形圖的準確和GPS-RTK的高精度實現(xiàn),以放代測,不再進行逐樁測量。它規(guī)定總的精確性要合理,圖紙和具體情況的差異性小,所有的點的精確性都要非常高,但未實測中線控制樁間點與點的關系,其精確性較之于常見的措施要差一些,相同站點得到的點,它的對應關系要合乎線路的精確性規(guī)定,而參考站換站測設的交接處,是這個措施最為弱勢的步驟。
2.3 測量放線程度化
測量放線程度化是通過計算機程序控制將工程平面圖上任意一點的三個參數(shù)(樁號、垂距、方向數(shù))同附近控制點的坐標和高程進行坐標轉換和高程傳遞來實施。該措施和常見的放線措施比對來看,它有著非常多的優(yōu)點,比如非常的節(jié)省時間,而且精確性高。工作點通常設置在較高,而且視野寬的地方,還要確保兩個點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五百米。測量工作點在后視定向后還可以觀測附近較遠地方的兩個具有明顯標識的目標(如發(fā)射塔、煙囪和高層建筑的避雷針等)作定向觀測,以便檢查和再次使用時作后視定向。
總的來講,項目的測量活動存在于建設工作的總體時期,而且由于建筑體的造型設計一再更新發(fā)展,此時的測量活動面對的困難也越來越多。此時就督促我們尋求合理的措施來處理面對的不利現(xiàn)象,認真的總結,不斷的擴展思想,積極的帶動測繪工作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鐘孝順.測量學[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黃浩.測量[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95.
[3]歐建岸.建筑工程測量(第三版)[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