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等研究方法,通過對2013年普洱市墨江縣第一中學學生體質健康現(xiàn)狀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墨江縣第一中學生的體質存在不正常體重比列較大、身體素質發(fā)展不均衡;學生對自身體質健康認識不足;父母對孩子的體質健康關注不夠等問題,以上是影響墨江縣第一中學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面對中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二十年來持續(xù)下降的嚴峻現(xiàn)實,對普洱市墨江縣第一中學學生的體質健康調查與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分析;影響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1-0291-02
前言
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直接影響到中國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當前學生肺活量水平、體能素質持續(xù)下降,超重與肥胖的比例迅速上升,學生體質健康方面存在著令人擔憂的嚴重問題。中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二十年來持續(xù)下降的嚴峻現(xiàn)實,引起政府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普遍關注和深切憂慮。關心學生體質健康,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墨江縣第一中學雖不是名校,但有著優(yōu)良的體育傳統(tǒng),該校倡導培養(yǎng)全面高素養(yǎng)人才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終身體育發(fā)展的需要。筆者把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切入點和主要工作方面。本文根據(jù)《中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2013年墨江縣第一中學學生體質健康現(xiàn)狀,并就如何建立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長效機制提出對策。以充分調動廣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以普洱市墨江縣第一中學學生體質健康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墨江縣第一中學高中學生200人(男100人、女100人)作為調查對象。
2.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分類,做好本研究的文獻綜述和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2)問卷調查法。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180份,有效問卷176份,回收率90%,有效率98%。(3)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運用統(tǒng)計學的方法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4)歸納推理法。運用邏輯分析在整體和宏觀上對研究指標進行分析、綜合、歸納、演繹論證有關結論,為墨江縣一中中學生體質健康現(xiàn)狀提出相應建議。
二、分析與討論
1.學生體質調查情況。(1)墨江縣一中平均身高現(xiàn)狀與普洱市中學生平均身高狀況分析。根據(jù)統(tǒng)計表可以看出,在身高方面墨江縣男、女生在15歲之前身高要高于普洱市,但從15歲以后普洱市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開始迅速增長,最后墨江縣中學生平均身高都要低于整個普洱市中學生平均身高。(2)墨江縣第一中學學生平均體重與普洱市中學生平均體重狀況分析。從比較分析可以看出,墨江縣第一中學學生體重除14歲時段男生的體重要高于普洱市0.32個百分點外,其他年齡段始終要低于普洱市中學生的平均體重。
2.身體機能、素質發(fā)展狀況。(1)肺活量。(2)男、女生平均肺活量狀況分析。反映學生肺功能的指標是肺活量,調查顯示,14~19歲墨江縣第一中學學生肺活量水平整體上要低于普洱市,特別是女生的肺活量均值各年齡段都要遠遠低于普洱市。從中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來看,學生在身高、體重、三圍等形態(tài)發(fā)育指標呈上升趨勢的形勢下,肺活量卻呈明顯下降趨勢。影響肺活量的因素有很多,長期的伏案作業(yè)、缺乏運動會降低肺活量,而體育鍛煉特別是耐力訓練可使呼吸系統(tǒng)產生適應性變化,有助于提升肺活量。(3)耐力。(4)男、女生平均耐力跑狀況分析。耐力素質的測試指標是:14~19歲的中學生,男生采用的是1 000m跑,女生采用的是800m跑。從調查數(shù)據(jù)看出:墨江縣第一中學學生的耐力跑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日趨提升,但有一點可以看到,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14歲和17歲的中學生在該階段處于較低水平,耐力跑的成績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好。與普洱市相比,墨江第一中學男生的耐力跑水平與普洱市不相上下,而女生則整體上大大好于普洱市,但成績(時間)還是高于國家教育部學生體質管理中心設計比例,所以說墨江縣第一中學學生耐力跑水平較低。(5)柔韌性。(6)男、女生坐位體前屈成績狀況分析。根據(jù)國家教育部學生體質管理中心設計成績評價表為依據(jù),由調查得知,男生在14~17歲的年齡段為較好(9.0~3.0cm為較好),17~19歲的年齡段為一般(7.4~-1.0cm為一般)。女生在14~17歲的年齡段為好(14.5cm以上為好),15~17歲為較好(16.0~9.0cm為較好)。從成績中可以看出,可能因為生理特征原因,女生的柔韌性要優(yōu)于男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女生柔韌性都呈下降趨勢。
3.學校開展體育的情況。從調查中看出:在課程安排方面,有8%的學生對學校的課程安排不滿意;在教師教學方面,只有55%的教師教法豐富多彩,學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尚需加強;在體育場地設施方面,只有6%的學生覺得非常好,說明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總體較差。(1)學生對體質健康的認識情況。由調查看出,有很大的一部分人對體質健康認識不夠清楚,甚至有7%的同學有不了解體質健康,只有52%的同學基本了解體質健康的重要性,所以有必要宣傳體質健康對中學生的重要性。(2)家庭環(huán)境情況。從調查結果看出,大多數(shù)家長對子女參加體育鍛煉還是支持的,只有7%的家長不支持,可能是因為望子女成龍成鳳心切,害怕耽誤子女的學業(yè),或因為受傳統(tǒng)的重文輕武的思想影響嚴重。
4.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1)學生自身因素。通過調查問卷及結合學生體質調查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自身對體育鍛煉的認識不夠、關注程度不高,平時不注意體育鍛煉;沉迷于網(wǎng)絡,經(jīng)常熬夜睡眠不足,導致體重下降;學習壓力繁重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2)學校因素。通過調查問卷分析,學校教育如果一味地追求升學率,而忽視體育課,忽視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那么提高學生素質只能是一句空話。學校的體育硬件設施急需完善,有很多學校連一塊運動場也沒有,無法滿足學生的體育鍛煉的需求,教師教學方法單一,許多老師依舊受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影響,上課內容枯燥,導致學生運動興趣下降。(3)家庭因素。通過調查問卷情況來看:家庭是青少年學生身體健康的第一保障,一些家長看重的是分數(shù),輕視的是德育,丟掉的是體育。在生活中一些家長給予子女過大的學習壓力,造成學習壓力過大,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成長缺乏正確的認識,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家長對子女體育鍛煉對體質健康的重要性教育不足,家長認為沒有病就是健康。(4)社會因素。社會對學生的體質關注度不夠,各類青少年體育項目的運動會慢慢地減少。社會體育公共設施不夠完善,無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體育鍛煉需求。
結論與建議
1.結論。(1)墨江縣第一中學學生在身體形態(tài)方面總體一般,在身體機能和素質方面,身高、柔韌、耐力水平相對較高,但是肺活量相對較差。(2)墨江縣第一中學學生對體質健康的認識不夠清楚,只有少部分學生了解體質健康的重要性,甚至有一部分學生還不了解什么是體質健康。(3)在體育課的安排上有少部分同學不滿意,在教師教學方面,教師教法單一,學校體育的教師教學能力還需加強;學校場地設施相對較差。(4)部分家長對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持反對態(tài)度,認為參加體育鍛煉會耽誤孩子的學習。(5)墨江縣第一中學學生體質健康在社會上關注度較低,目前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良的飲食習慣、作息時間,體育鍛煉少,是目前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最重要因素。
2.建議。(1)運動不等于勞務,后者一成不變的重復動作無益身高。造成肺活量檢測數(shù)值連年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體育鍛煉方法和沒有充足的體育鍛煉時間。不管選擇那一種方法,都要持之以恒經(jīng)常練習才能有效。(2)學校針對學生存在的健康問題開展學生健康教育,大力宣傳體質健康對中學生的重要性;班主任要通過主題班會等形式進行中學生體質健康知識宣傳;體育教師在課余的時間要多給學生講體質健康的重要性,讓更多的中學生更進一步地了解體質健康的重要性,讓廣大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學校必須合理安排學生作業(yè)量,合理控制學生課后學習壓力。加強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滿足學生體育鍛煉需求;學校教師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對各年齡段學生采用不同教學方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水平,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3)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文化體育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體育活動,使學生至少喜愛和學會2項體育技能,養(yǎng)成經(jīng)常鍛煉的習慣。(4)家長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加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合理掌握學生的學習壓力,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5)全社會形成合力,發(fā)揮社區(qū)和家庭在體育鍛煉中的作用,在保證學校體育課的同時,豐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重視校外體育活動對于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作用,尤其是在節(jié)假日、寒暑假期間;社會加強對學生體質健康的關注度,完善社會體育公共設施,提倡全民健身如“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等。
參考文獻:
[1] "楊忠偉.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23.
[2] "劉華.體育測量與評價[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88-110.
[3] "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組.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J].中國學校體育,2006,(10):7-11.
[4] "黃國龍.論學校體育與素質教育[J].體育學刊,2006,(6):46-52.
[5] "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計劃綱要[Z].2005.
[6] "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課題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行方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7] "劉銀芳.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R].2005,(6).
[責任編輯 "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