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古今中外內衣款式觀念的發(fā)展流變,從人體工學、材料和結構力學等重要方面闡述內衣設計的要素。
關鍵詞:女性內衣;設計;要素
可以考證到的內衣,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臘文明時代。公元三世紀之初,古希臘的女性便有了對身體曲線的追求,并發(fā)明了原始的“塑型內衣”,這種“塑型內衣”采用了近似現(xiàn)代立體裁剪的方法,并在腰部用金屬腰夾塑腰,當時,穿著這類服裝的女性均為處于上流社會地位的祭司、表演者和宮廷女士——這是可以考證到的人類最早的“美體內衣”?!叭绻麤]有塑型內衣,就沒有服裝工業(yè)。”服裝設計大師Christian Dior這句話非常適用于過去數(shù)百年的服裝史。所謂的塑型內衣包括緊身褡、胸罩、束腰等,它提供了女人“第二層皮膚”、“第二種骨架”,幫助她們打造符合時代要求與身份地位的體態(tài)。從十四世紀初,女人拋棄早期男女通用的寬松長衣后,緊身內衣便成了時髦的代表,一種名為Cotte的緊身褡,極其僵硬地緊貼著身體,塑造出瘦削的女體新美感,從那時起到二十世紀,女人多數(shù)用緊身褡支撐乳房。從此,任何端莊的女性都必須穿著有支撐乳房作用的緊身褡。
在中國,內衣被稱為“內繡”,大概是受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影響,關于內衣的歷史資料很難考證。最早有關內衣的記載是秦漢時代后的十六國時期,稱為“兩當”。最初由北方游牧民族傳入中原演變成內衣?!皟僧敗庇星昂髢善?,“即可當胸又可當背”是其最顯著的特點,通常為兩層,夾層可襯面,貼身保暖。
在80年代以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女性內衣的設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女性內衣朝著外衣化、功能性、舒適性以及保健性方向發(fā)展,各種類型的內衣層出不窮,2003年夏季的日本街頭色彩斑斕的內衣更是將內衣的角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內衣已不再是隱藏于外衣之下的“第二肌膚”,而是直接走到前臺,直接進入人的視野,與各種配件和裝飾物一起,在色彩、款式、風格方面與外衣搭配,共同構筑了“服裝”的完整內涵。
1 工學要素
1.1 女體胸部特征
女性人體由于先天遺傳和后天發(fā)育的不同,體形各有差異。人體胸部形態(tài)與內衣設計緊密相關的要素是乳房的根圍、乳房的形狀和乳房在軀干上的位置。從女性胸部的側面形態(tài)看,乳房的形狀可以分為圓錐形、盤型、半圓形、紡錘型和下垂型五種;從正面看,可分為外分型和正常型。考慮到乳房的根圍大小和與軀干的相對位置二因素,女性體型可以說是千姿百態(tài)。
然而內衣設計并不是依照任意一個實在的人體,而是一個典型的、符合現(xiàn)代人類美學觀點的、完美的女性胸部。典型的女性胸部美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每一時期都有不同的看法,現(xiàn)代美學觀點以1802年在米洛島出土的維納斯雕像作為女性胸部美的范本,認為女性乳房要豐滿勻稱,大小合宜,而且與人體的關系要符合視覺最佳比例:鎖骨至左乳峰的距離、兩乳頭的間距與胸部厚度這三個距離的之比為4:5:6,即黃金分割比例。此外,完美的乳房至少還須具備下述條件:
⑴如果從肩點到肚臍連一條線,那么乳頭點應當在這條線上;
⑵從人體的側面看,乳腺組織豐滿,狀如半球;
⑶從頭頂?shù)紹P點的距離基本上等于2個頭長。
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的體型或許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人類愛美的天性促使有缺陷的人希望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糾正體型,相對較少缺陷的人則希望體型可以一直保持完美,所有這些美好愿望都可通過內衣結構設計得以實現(xiàn)。品質好的內衣就是要針對各種不同的體型與標準體型的差異,在款式、結構及材料的使用上合理安排和統(tǒng)籌,通過杯罩作用于柔軟的乳房以達到糾型和塑型的目的。
1.2 人體體型的相關特征數(shù)據(jù)
與內衣設計有關的具體人體測量數(shù)據(jù)有上胸圍、下胸圍、乳高、乳間距、乳方根圍、乳房根圍間距等十幾個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中,并不是所有的都直接用于內衣的結構設計。原因有二:
⑴實際生產效率的要求;
⑵這些數(shù)據(jù)之間存在著相互的聯(lián)系,運用科學的方法將這些數(shù)據(jù)加以整理,找出其中的相關關系,用少數(shù)幾個數(shù)據(jù)就可以合理反映體型的變化規(guī)律。
將測得的人體數(shù)據(jù)用主成份分析法分析可以得出內衣結構設計的兩個控制部位:下胸圍、胸圍與下胸圍差,前者即為內衣的號,后者為內衣的型,再利用回歸分析得到這兩個控制部位與其它各成分之間的關系式后,即可得到內衣的號型標準。
2 材料要素
文胸大多小巧玲瓏、做工精致,惹人喜愛。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一件普通的內衣最終完成則需要用到十幾種材料,大致可分為五大類:布類、花邊類、加工類、橡根類和配件類。每種材料在文胸的結構中的使用部位、使用比例各不相同,在內衣功能的實現(xiàn)中起著不同的作用。
2.1 材料的舒適性
內衣是與人體直接接觸的服裝,在人體微氣候環(huán)境構成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任何一件內衣在設計時首先需考慮材料的舒適性。內衣材料的舒適性是影響內衣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
舒適性主要考慮的是材料的濕熱特性以及有無刺激等因素。夏季一般強調材料的吸濕放濕性俱佳,冬季除了要求材料有一定的吸濕透濕能力之外,更強調材料的保暖性。一般來說,文胸的里布最好采用純棉或純棉與化纖混紡的織物。這種織物觸感柔軟,吸濕性較好。也有夏季產品為增強透濕性,內衣的內層材料采用有芯吸特性的丙綸。除丙綸外,化纖中的新型人造纖維越來越多的用到內衣上,如大豆纖維、竹纖維等。這些纖維材料制成的里布,觸感與吸濕性都極好,某些指標甚至超過了棉纖維。
除了里布之外,文胸所用的其他材料多數(shù)為非天然材料。這些材料的使用要與面料的顏色、風格相配合,還必須注意不能對人體有刺激性。染整助劑及材料中殘余的單體是造成皮膚刺激的主要原因,因此好的內衣選用的材料必須經過舒適性的處理,以消除化學藥品對人體的影響。
2.2 材料的功能性
隨著社會整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在豐衣足食的同時越來越重視生活的質量,與此相呼應,服裝材料不再強調耐久性和牢固性,而是注重不斷的提高其功能性,各種具有特殊性能的服裝材料由此應運而生,它們也廣泛地應用與內衣上。各種不同性能材料的產生使得內衣制作工藝不斷簡化的同時功能越趨完善,設計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如新一代塑身美體內衣就是建立在材料學、纖維學、織造等多種領域的科技成果之上的產物;采用了高科技項目開發(fā)出的新纖維,如萊卡(ROICA)和保尼連德(POLYURETHANE)結合的太空纖維、三角光澤絲等,使內衣在固型的同時,又可以達到令人滿意的吸濕透氣和運動舒適性,適度的彈性減緩了傳統(tǒng)塑身內衣對于呼吸、血液循環(huán)的不良影響,因此與以前的塑身內衣相比具有不可比擬的舒適性和造型功能。
除此以外,內衣材料在保健方面也有很大突破,常見的材料有以下幾種:甲殼質纖維、陶瓷纖維、芳香纖維以及各種特殊整理的服裝材料。陶瓷纖維有多種,抗菌纖維、防臭纖維、防紫外線纖維、遠紅外線纖維和蓄熱保濕纖維等;甲殼質有抗癌、療傷、抗菌、除臭、降血壓與膽固醇,調節(jié)人體生理功能等特點,添加到內衣材料中可以具備抗菌、吸臭的功能;芳香纖維是一種具有香味的纖維材料,可以抗菌防臭,是國際上最近流行的一種材料。各種保健材料的生產為內衣設計開辟了更寬廣的天地。
3 力學要素
內衣設計需符合一定的力學原理,才可以在女性的胸部這個造型最復雜的部位保持力學平衡。內衣每一片的形狀、位置、不同特性材料的使用都要滿足特定部位的特殊要求,越是表面看起來簡單的款式越是如此。內衣結構的設計可以與古代中國建筑中的椽梁相類比:每一根椽子乍看之下好似雜亂無章,隨意放置,實際上每一根木條的位置都是經過周密的考慮,精確的計算,恰好位于力學平衡點上,絲毫差失不得。一旦滿足不了這個要求,內衣就會出現(xiàn)各式各樣的問題,如肩帶滑落,杯罩上移等。
內衣受力分析:肩帶受到的向上的支撐力是由于內衣的部分重量及乳房的部分重力引起;衣身部分受到的張力來自于內衣的彈性;靜摩擦力來自于內衣對人體的壓力,大小和方向決定于其他力的合力情況。當肩帶的拉力較大時,它的方向是向下的;當肩帶拉力較小或無肩帶時,靜摩擦力的方向向上或者為零。如果這些力大小適當,彼此相互抵消相互制約,內衣穿著舒適,不會出現(xiàn)問題。在內衣其他設計要素合理的情況下,內衣的平衡可以通過調節(jié)這些力的大小來實現(xiàn)。
內衣的整體力學平衡分析還可以解決無肩帶內衣的塑型問題。由上面的力學分析可以知道,由于人體體形的關系,在缺少肩帶向上拉力的情況下,其余幾個力的合力方向向下,內衣有滑落的趨勢。要想再次達到力學平衡,只有增加靜摩擦力。由力學原理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兩個:方法一:增加內衣與人體之間的壓力,特別是上杯片與人體之間的壓力,以增加靜摩擦力;方法二:增加內衣與人體接觸的面積,同樣可以增加靜摩擦力。方法一是很多內衣設計師經常采用的,但是實際上這種方法缺點很明顯:首先壓力加大后,跟據(jù)前面人體工學分析,內衣的舒適性必然下降;其次,乳房是人體最柔軟易變形的部位,壓力加大必然會使造型效果變差。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另辟蹊徑,從方法二入手。
杯片與人體的接觸面積始終是有限的,所以單靠增加杯片的面積始終不能最終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胸圍的面積,然后通過有效的傳遞方法將承托力傳達到乳房部分。當內衣的最下邊緣在腰位線以上變動時,收到的效果不大,這是因為人體的軀干部分呈倒圓臺形狀,人體對內衣的支撐力可以分解出一個向下的分力,抵消靜摩擦力的增加。當內衣的最下邊緣下延長到腰位線以下時,承托力完全可以由人體腰部以下的部位承擔,這時乳房不需要受到額外的壓力,可以達到最完美的塑形效果。
綜上所述,人體工學因素是內衣設計的基本要素,人體形態(tài)特征是內衣款式設計的根本依據(jù),人體特征參數(shù)是內衣結構設計的最基本條件,人體生理因素是內衣結構設計的內在要求。材料因素是內衣功能得以實現(xiàn)的基礎條件,只有將材料和內衣的款式有機的結合,內衣才能真正發(fā)揮塑身、造型的作用。力學分析是使內衣的結構設計合理化的必要方法,同時也是解決內衣設計中出現(xiàn)問題的有效途徑。在以后的實踐中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內衣設計需要考慮的因素還有很多:如內衣的色彩、穿著者的心理因素、消費群體的地域差別等,每種因素對于內衣的消費都有特定的影響。內衣不再僅僅是生理衛(wèi)生的需要,內衣是女人充滿魅力的內在基礎。發(fā)自“內在”的美才是最永久的,也是最有味道的。內衣可以幫助女人塑造一個漂亮的身材,穿出自己喜歡的服裝,時刻擁有美麗和自信。
[參考文獻]
[1]女性內衣設計要素.內衣學院.資訊-NE365.COM女性內衣設計要素. 《網絡(http://cn.ne365.com/)》. 2011-03-21.
[2]女性內衣設計要素.內衣學院.資訊.NE365.COM女性內衣設計要素 《網絡(http://cn.ne365.com/)》.2011-03-21.
[3]張道英(導師:張文斌).上海地區(qū)青年女性文胸基礎樣版的研究.《東華大學碩士論文》.2005-01-01.
[4]周福芹(導師:劉宗超).現(xiàn)代女性內衣設計的藝術特征.《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07-12-01.
[5]女性內衣設計要素.內衣設計.中國服裝人論壇.服裝,服裝網,服裝論壇,服裝設計,服裝設計師,服裝設計師論壇|中國服裝產業(yè)主流媒體社區(qū).行業(yè)交流源動力.《網絡(http://zgfzr.com/thr)》.2011-06-15.
[6]肖蓉.利用人體工學讓第二層皮膚更完美——訪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鄭嶸.《科技潮》. 2008-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