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5日,開國總理周恩來的弟弟周恩溥,被移葬到河南焦作市鳳凰山陵園一座安靜的公墓內(nèi)??缭搅税雮€多世紀,在焦作默默生活了幾十年的周恩溥的后人,在當?shù)孛裾值膮f(xié)調(diào)下,終于能將周恩溥及其妻子王蘭芳合葬在一起。至此,周恩來的后人一家隱居焦作已有54個春秋,他們過著“身居鬧市無人知”的生活。
總理弟媳隱居鬧市少有人知
在河南省焦作市,曾經(jīng)生活著這么一個人,她叫王蘭芳,是開國總理周恩來的弟妹,也是頗有資歷的老革命。但王蘭芳卻不拿國家的工資,一直到去世,她和兒子、兒媳、孫子都過著極為低調(diào)的隱居式生活。
周恩溥出生在江蘇淮安,在家排行老二。他在十幾歲時,和哥哥周恩來及弟弟周恩壽到東北投奔伯父周貽賡,后來他就跟隨伯父在東北謀事。30歲時,周恩溥遇到了東北姑娘王蘭芳,兩人情投意合,結(jié)為夫妻。
1928年,周恩溥夫婦成功掩護周恩來夫婦出席中共六大。1945年,周恩溥參加山東抗日活動,不幸被日寇抓走。日寇盡施酷刑,向周恩溥拷問周恩來及黨組織的一些情況,他誓死不說,日寇就把他吊在村口的一棵大樹上一夜。第二天,被救下來的周恩溥已是奄奄一息,幾天后便去世了,享年46歲。周恩溥留下妻子王蘭芳拉扯著兒子周榮慶生活,1950年王蘭芳帶著周榮慶來到北京。
周恩來的伯父和王蘭芳的父親是至交,王蘭芳在哈爾濱時就認識了周恩來和鄧穎超。王蘭芳參加革命以后,在東北打游擊時負過傷。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dān),對王蘭芳說:“你不要拿國家的工資了,以后由我來照顧你。”王蘭芳聽從大哥的建議,從此成了一位不拿國家工資的老干部。
周恩來曾給親屬們定下“十條家規(guī)”,包括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去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順路時去看看;不許請客送禮;不許動用公家的汽車;生活要艱苦樸素;在任何場合下,都不要說出與周恩來的關(guān)系,不要炫耀自己等。對此,周家親屬一直牢記并遵守著。
1957年,國家開始實行機關(guān)干部下基層勞動鍛煉,周恩來鼓勵剛從部隊轉(zhuǎn)業(yè)的周榮慶到基層工作,學(xué)文化,練技能,并送他一句話作為勉勵:“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庇谑?,周榮慶轉(zhuǎn)業(yè)分配至河南一家衛(wèi)校當宣傳文化干事,王蘭芳隨兒子周榮慶來到了河南焦作。
盡管王蘭芳在焦作生活了多年,但焦作市有關(guān)部門不知道她家住在哪兒。后來因為王蘭芳病重,周恩來才給焦作市有關(guān)部門打電話。當時,焦作市有關(guān)部門的工作人員找了很長時間才找到王蘭芳家,發(fā)現(xiàn)她家6口人住在一個十幾平方米的房子里。王蘭芳在焦作市唯一享有的待遇就是有個老干部證。
王蘭芳身體不好,每次去北京看病,醫(yī)藥費都由周恩來承擔(dān)。周恩來每月從自己400元的工資中拿出50元給王蘭芳用,而且規(guī)定這50元其他人一點都不能用。
農(nóng)民女兒成為總理侄媳
1958年大煉鋼鐵運動席卷全國,來到焦作市九里山鋼鐵廠的周榮慶也投身其中。在工作中,周榮慶結(jié)識了日后的伴侶晉菊清。
大煉鋼鐵開始后,晉菊清等12名姑娘分成3班,建起了“三八”煉鋼爐。晉菊清踏實肯干、長相俊俏,被大家稱為“爐花”。
1959年1月的一天,“三八”爐的幾位姑娘神秘地對晉菊清說:“你知道周榮慶是什么身份嗎?”晉菊清滿不在乎地說:“他不就是從北京來的一個工人嘛!”而幾位姑娘的話卻讓晉菊清大吃一驚:周榮慶是周總理的親侄子!
吃驚之余,晉菊清感到生氣,她找到周榮慶質(zhì)問:“你是周總理的侄兒,你為什么不告訴我?”周榮慶說:“我大伯是我大伯,我是我。我大伯要求嚴,不讓我說我和他的關(guān)系?!?/p>
晉菊清認為自己父母是農(nóng)民,高攀不上周榮慶,心里打起了退堂鼓。王蘭芳對晉菊清說:“我們是總理的親屬不假,但我們是普通人,你不要有什么顧慮。”王蘭芳的話消除了晉菊清的顧慮。兩家把大喜的日子定在1959年5月10日。
結(jié)婚前,周榮慶按母親的吩咐,向周恩來夫婦寫信報喜。接到大侄兒的信,周恩來立即給周榮慶回信慶賀,鄧穎超給這對新人寄來了一床烙花毛巾被、一對鴛鴦?wù)眍^和一條純毛毯作為賀禮。
婚后的第二年,周榮慶調(diào)動到焦作市供電局,晉菊清調(diào)到了焦作布鞋廠。在以后的歲月里,盡管周榮慶又先后調(diào)到焦作市輪胎廠、重工局等多家單位,但始終沒有當過一官半職。
1968年5月3日,王蘭芳在晉菊清陪同下,帶著孫兒孫女坐火車來到北京看望周恩來夫婦。5月6日中午,辦公回來的周恩來見到他們,非常高興,輪流抱起3個孩子親了一遍。
午飯桌上,總理問起了3個孩子的名字。晉菊清說:老大是1960年3月29日出生的,正趕上您訪問印度,取名周中??;老二1962年12月20日出生,是女孩,取名周小莉;老三1966年出生,您訪問越南,就取名周中越。
總理聽完哈哈大笑起來,對鄧穎超說,這名字起得不太好。鄧穎超于是說,給孩子改個名吧,從大到小依次叫周志勇、周志紅、周志軍。
除了低調(diào)就是簡單
就在周恩來去世前50天,68歲的王蘭芳去世。當天,周榮慶就打電話給伯父。當時周恩來重病在身,鄧穎超接到電話后,立即告訴周榮慶夫婦:葬禮一切從簡,聽從焦作市民政局的安排。由于當時沒有火葬場,周榮慶夫婦含淚把母親安葬在焦作烈士陵園里。不久,焦作市有關(guān)部門指示:只要不是烈士和老紅軍,原先土葬的,一律改為火葬。周榮慶一家又立即行動,帶頭執(zhí)行。
周榮慶的3個子女中,只有周志勇是當?shù)氐囊幻刹?,其他二人,一個做小生意,一個沒有固定工作。
1992年1月15日,63歲的周榮慶去世。臨終前,周榮慶告訴妻兒,他死后,不要驚動當時在病中的伯母鄧穎超,更不要大操大辦。同年7月11日,鄧穎超也逝世了。作為周總理的至親,晉菊清一家分到了9件遺物,包括周總理經(jīng)常佩戴的“為人民服務(wù)”胸章、鄧穎超用過的體溫表和他們的秋衣、秋褲、枕套、枕芯等。
1989年,晉菊清退休在家?,F(xiàn)在,晉菊清一個人住在10平方米大的舊房子里,家里非常簡樸,屋子里擺放了一張床和一張簡陋的桌子。兒子們幾次讓她搬過去一起住,她都不愿意,說自己身體好,在這里住習(xí)慣了。
2008年2月,在江蘇淮安方面的幾次邀請下,晉菊清到淮安參加了紀念周恩來誕辰110周年座談會。在座談會上,晉菊清母子向周恩來故居捐贈了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生前遺物。這也了卻了全家人的一個心愿——讓更多的人看到衣領(lǐng)已經(jīng)破舊的極普通的衣服,學(xué)習(xí)周恩來倡導(dǎo)的艱苦樸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