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系教授、亞太臨床營養(yǎng)學會主席李鐸教授,在一次膳食脂肪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呼吁,高膽固醇食物并沒有那么可怕,沒必要聞之變色。膽固醇過高容易引起心臟病,在西方人中發(fā)病率很高;而膽固醇過低則容易導致腦溢血,在東方人中更為常見。日本的膳食結構與中國類似,人均壽命較長,但他們膽固醇的每天推薦攝入量為600毫克,是中國的2倍。
對此,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的解釋是,這和日本人的烹調方式有很大的關系。日本人的烹調方式清淡少油,很少用油炸油煎的烹調方式。這樣,膽固醇中一大禍害“膽固醇氧化產(chǎn)物”的量就大大減少了。
膽固醇本身就是營養(yǎng)物質,人體每個細胞的合成都需要膽固醇。而膽固醇氧化產(chǎn)物則是“壞分子”,會引起人體血管內皮的損傷,誘發(fā)動脈硬化,還能造成DNA的損傷,從而增加致突變和致癌的危險。除了膽固醇氧化產(chǎn)物,另外兩個“毒害”了膽固醇的膳食因素是油和糖。高糖高脂飲食會影響膽固醇代謝,促進膽固醇的合成,對健康造成傷害。專家建議:
1.盡量吃新鮮度高的食物。研究顯示,魚肉在儲藏及烹調過程中都會發(fā)生膽固醇氧化,生成膽固醇氧化產(chǎn)物。儲藏時間越長,溫度越高,膽固醇氧化產(chǎn)物越多。
2.高膽固醇食物要避開煎烤油炸。研究顯示,烹調中120℃以上的溫度,對于水產(chǎn)品中膽固醇的氧化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所以應盡量避免長時間高溫烹調,炸魷魚、蛋黃焗南瓜等就要少吃。
3.少吃高糖食物。吃了高膽固醇食物,就要少吃太甜的食物,比如甜點、甜飲料等。另外,許多菜肴中會加入大量的糖,如糖醋排骨等,也要盡量少吃。
4.烹調用油要選擇。研究認為,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高溫烹調含膽固醇食材,可能會促進膽固醇氧化產(chǎn)物的生成。因此,在烹調高膽固醇食物時,要少用大豆油、玉米油。
5.加入抗氧化的配料和香料。這樣可以減少膽固醇氧化產(chǎn)物的產(chǎn)生,比如可加入大蒜、肉桂、小茴香等配料和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