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為模糊語言的組成部分,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在日常交際中十分廣泛。分析了模糊限制語的界定、分類,及其語用功能。
關(guān)鍵詞:
語用學(xué);模糊限制語;變動型;緩和型;語用功能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20015302
1引言
早在1923年,英國著名哲學(xué)家羅素(B.Russell)就在《論模糊性》一文中指出“整個語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國內(nèi)學(xué)術(shù)界一般認為,北京師范大學(xué)的伍鐵平教授發(fā)表于《外國語》1979年第4期的論文“模糊語言初探”是國內(nèi)最早運用模糊理論對語言模糊性進行研究的論文,標志著模糊語言學(xué)在中國的誕生。美國語言學(xué)家拉可夫(G.Lakoff)對模糊限制語進行了較為仔細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為1972年發(fā)表的一篇論文“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logic of fuzzy concepts”。模糊限制語的研究始于語義學(xué),后來又得到社會語言學(xué)、語用學(xué)和話語篇章分析學(xué)的關(guān)注。本文試圖從語用學(xué)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
2模糊限制語的定義
關(guān)于模糊限制語的定義有很多。Lakoff認為模糊限制語(hedge)指一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詞語”(Lakoff,1972)。Bussmann從事物的隸屬程度角度出發(fā),認為“模糊限制語表明某個成分或命題(members)在多大程度上屬于某個特定的種類或范疇(category),模糊限制語的出現(xiàn)是由于某些成分和命題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更加典型地代表某個種類或范疇的例子”。Verschueren則認為“模糊限制語直接限制命題內(nèi)容,無須繞道評介命題的態(tài)度、認知或證據(jù)的狀態(tài),然而同等地顯示元語用意識”。其他關(guān)于模糊限制語的定義還有很多,這里不作一一分析。
3模糊限制語的分類
對于模糊限制語的研究有近30年的歷史,但語言學(xué)界至今對它的分類并沒有達成共識。Prince et al.(1982)從語用學(xué)角度將模糊限制語劃分為兩類。何自然(1985)從語用功能角度也曾作過相似的分類。陳林華、李福印(1994)、伍鐵平(2002)從模糊限制語的語義特征、所屬的語法類別角度對模糊限制語進行了分類。也有學(xué)者主張從詞性、句法和結(jié)構(gòu)上對模糊限制語進行分類。迄今為止比較有影響的仍是Prince et al.(1982)對模糊限制語的兩類劃分。一類是變動型模糊限制語或近似語(approximators),另一類是緩和型模糊限制語或遮掩語(shelds)。
3.1變動型模糊限制語
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原來話語意義作出某些程度的修正,或給原話語確定一個變動范圍。
(1)程度變動型模糊限制語。
程度變動型模糊限制語(adaptors)可限制變動程度的模糊性詞語或結(jié)構(gòu),表示話語真實程度的變動。它可以把一些不敢肯定完全正確的話語,說的與實際情況更接近一些,避免說話過于武斷。這類模糊限制語有很多,如英語中的sort of,kind of,somewhat, almost, quite,a little bit, some, in a way等。漢語中有“從某種程度上”、“有一點兒”、“幾乎”、“差不多”、“完全/不完全”、“接近于”等。
(2)范圍變動型模糊限制語。
范圍變動型模糊限制語(rounders)指限制變動范圍的模糊性詞語或結(jié)構(gòu)。此類在話語中往往談及具體的數(shù)字。這類模糊限制語有很多,如英語中的approximately,about,something between X and Y,roughly等。漢語中有“近似于”、“介于……和……之間”、“大約”、“左右”、“上下”等。
3.2緩和型模糊限制語
緩和型模糊限制語(shelds)不改變話語結(jié)構(gòu)的原意。緩和型模糊限制語是增加一個說明,表示話語是說話人本人或第三者的看法,從而使話語語氣趨于緩和。這種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分為兩種: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和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
(1)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
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plausible shelds)表示說話人對某事所做的直接猜測,或他的猶疑態(tài)度。如英語中的I think/we think, I believe/we believe,I assume/ we assume,I’m afraid/we’re afraid等。漢語中有“我覺得/我們覺得”、“我認為/我們認為”、“可能/很有可能”、“就我所知/就我所了解”等。
(2)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
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attribute shields)是第三者的看法,以此間接表達說話人對某事的態(tài)度、看法。有些則是表示不確定的或缺少把握的信息來源。如英語中的according to one’s estimates, someone says that…, it has been known that…, as is well known等。漢語中有“據(jù)報道”、“據(jù)推測”、“有記載說”、“有人說”、“有人認為”等。
4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
模糊限制語既包括詞、詞語,又包括一些組合結(jié)構(gòu)、小句,意在凸顯它們在使用中的語用特征。模糊限制語可以修正話語的真實程度和話語內(nèi)容涉及的范圍,也可以表明說話人對話語作出主觀猜測以及間接評估等??梢?,模糊限制語具有語境下的語用功能。
4.1影響或改變話語的真實條件
例如:
a.A bat is a bird.
b.A bat is sort of a bird.
a句是不具真實的條件的話語,加上變動模糊限制語后,就變得含糊其辭、不可置否??梢娫撛捳Z具有這樣的功能:首先,說話人對于蝙蝠是否是鳥不確定,加上sort of這樣的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后,可掩蓋自己的知識不足。其次,說話人知道蝙蝠不是鳥,但是可能出于某種原因,不便作出過于肯定的斷言,于是使用了該模糊限制語,從而減輕斷言的程度,顯得禮貌。
4.2取消性
Grice認為會話含意具有5個特征,即取消性、不可分離性、可推導(dǎo)性、非規(guī)約性和不確定性。其中取消性是模糊限制語的主要語義特征之一。Grice指出,取消性是由兩個原因引起的。一,在命題中加上前提;二,將命題放在特定的語境中,該語境必須要體現(xiàn)出說話人要取消話語中含義的意圖來??傊?,在語義或邏輯上,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可以通過語境取消話語的原來含義。如:
A: This accident was completely caused by the driver.
B: Yes.To some extent, the driver caused it.
例子中B加入程度變動語to some extent其實撤消了A的會話含義,但B沒有直接以No來否定,即B遵循了禮貌原則中的“一致準則”讓語氣委婉,使A易于接受。這一短語取消了原命題中的會話含義:并非他親自害了自己的兒子,遵循了禮貌原則中的“得體準則”。
4.3模糊限制語與合作原則
Grice提出的合作原則是為了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談話雙方必須共同遵循的基本準則,即數(shù)量準則、質(zhì)量準則、關(guān)聯(lián)準則、方式準則。從表面上看,模糊限制語似乎違背了合作原則,尤其是數(shù)量準則,因為說話者未能提供交談所需的足量信息,但這恰恰是為了遵守質(zhì)量準則。
如: His salary is something between 5000 and 6000.
從表面上看,這句話明顯地違反了數(shù)量準則,因未能提供足夠的信息量。但在確實不知道確切金額的情況下,說話人使用范圍變動型模糊限制語“something between a and b”恰恰是為了遵守質(zhì)量準則,即不說沒有充分根據(jù)的話。
4.4模糊限制語的面子保全功能
Goffman認為,面子是社會交往中有效地為自己贏得的正面的社會價值(positive social value),是一種公眾形象(public image)(何兆熊2000:236)。面子可分為“積極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Brown Levinson(1987)認為,如果人們在交際中要互相合作,說話時就要在保留面子方面進行合作。這就是說,每個人在交流中的面子要靠對方給予或保留。模糊限制語就是在對方面子受到威脅時,用以緩和緊張氣氛,挽救對方面子。例如:
a.Your coat was a little bit dirty.
b.(中國某運動協(xié)會)在近幾年存在一些怪圈,一些不正常的現(xiàn)象。
例(a)中,說話者說對方的衣服臟了,但他使用a little bit大大緩和了批評的語氣使別人易于接受,不至于傷害對方的感情,挽救了對方面子。如果直言Your coat was dirty.那么批評的語氣就顯得太重,會使對方丟面子。例(b)是一個觀眾在批評某運動協(xié)會,因為電視直播,他知道如果他自己的想法一一點出,不僅會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也會損害主要當(dāng)事人的面子。于是他用了“一些”,不僅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而且淡化了可能的不好效果,保全了他人的面子。
4.5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取決于說話人的職業(yè)和身份
如科學(xué)工作者會使用一定的模糊限制語說明一些不易解釋清楚的事情。一方面模糊限制語可能展示他們的學(xué)識水平。另一方面,模糊限制語可以成為他們得力的言語手段去推測或預(yù)測本身具有不確定性的事件。類似緩和語的使用可以降低所說話語的主觀絕對性,從而提高信息的可接受性。
5結(jié)語
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在言語交際中是十分廣泛的,它是一種交際的策略,更是遵循禮貌原則的不可或缺的策略之一。恰當(dāng)?shù)厥褂媚:拗普Z,可以幫助說話者更好地達到交際的目的,有時還能為自己開脫責(zé)任或挽回面子。但模糊限制語也有其消極的一面,人們由于某些原因,有時說話不得不使用模糊限制語,結(jié)果導(dǎo)致話語含糊,影響了交際的正常進行。
參考文獻
[1]董娜.模糊限制語的界定及分類[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xué)報,2003,(4):2833.
[2]何兆熊.新編語用學(xué)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翁依琴.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分類及功能[J].江西社會科學(xué),2002,(5):126129.
[4]伍鐵平.模糊語言學(xué)[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5]張喬.模糊語義學(xu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9.
[6]周紅.英漢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及其語用功能[J].外語研究,2008,(2):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