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我國在義務教育公平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政府必須主動承擔起責任和義務,教育立法,強力監(jiān)管問責,建立標準化小學和師資流動制度,補貼邊遠貧困地區(qū),推進義務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進程。
關鍵詞:
義務教育;公平
中圖分類號:
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20003902
1我國義務教育現(xiàn)存的問題
新《義務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钡菍嶋H中,要讓所有孩子不論貧富、城鄉(xiāng)、地域,都能享受到公平、公正、質量達標的義務教育,卻還存在很多亟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1)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衡使得許多孩子在形式上是完成了義務教育,但實際享受的教育質量卻并不公平。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之間的教育質量差異懸殊,嚴重損害了義務教育的公平性。階層之間的不平等、階層間接受教育起點的不公平使得“草根們”慨嘆:“如今寒門難出貴子”。家長們?yōu)樯稀懊!倍冀g盡腦汁,條件好點的家庭出錢、托關系把孩子送進重點、名校,只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憐那些奉公守法沒有關系和“路子”的家長,只能望著名校門興嘆。各種隱性較量,自然拼出心理上的不滿和怨恨,這種尖銳的矛盾必定會影響和諧社會的建設。
(2)起點的不均衡無疑是教育最大的不均衡,當前的教育模式過早地把年輕人分類分層次,這種分層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在農村學校、非重點學校、薄弱學校,學生在最基本的義務教育階段就沒有接受到公平的達標的教育,那么以后就會很難進入優(yōu)秀的非義務教育學校,最后甚至連生存能力都出問題,就更別提競爭力了。義務教育的公平是整個教育公平的基礎,教育公平最重要的就是要往前移,往小學、中學移,取消重點中小學,取消擇校,均衡教育資源。
2國外在促進義務教育公平方面的經驗與做法
長期以來世界各國都認識到了教育立國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實施教育公平,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其中教育立法、政府作為被認為是確保教育公平平等的決定性因素。
許多國家在其憲法和教育法律法規(guī)中,都明確規(guī)定了在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實施平等公正的理念。比如美國的《初等與中等教育法》(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t),它是美國的基礎教育法案,重點在于關注入學與公平,認為財政應補貼弱勢群體。
再如日本,多年實行義務教育“平準化”政策,通過財政支出全覆蓋公立學校,其義務教育辦學宗旨是,盡量不在義務教育階段提供富裕階層歧視其他階層的機會。在城鄉(xiāng)學校硬件建設上日本通常使用同一張圖紙,沒有薄弱校和豪華校之分,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學校,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音樂教室、美術教室、體育館、天文館、游泳池等等,各種教學設施均齊備且標準化,這就從基礎教育設施方面保證了公平性;從師資方面看,日本的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沒有重點學校和非重點之分,老師從屬于每個市、區(qū),而不是學校,每隔一定年限老師就要流動交流到其他學校,待遇不變,這就保證了師資的公平性;從入學方式看,日本義務教育階段不存在“擇?!边@一說法,進什么學校完全取決于居住地的從屬,沒有任何贊助費。
3推進我國義務教育公平的若干建議
(1)政府立法,嚴格執(zhí)法。
美國著名教育家賀拉斯·曼曾經說過:“教育是實現(xiàn)人類平等的偉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類文明都要大得多?!贝_實,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義務教育關系著整個國民素質的高低和國家的命運,關系到社會公平的實現(xiàn),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建設。義務教育不公平現(xiàn)象絕不是“市場化”所能解決的,追求和實現(xiàn)教育平等起主導作用的是國家和政府,這是一種政府責任和政府行為,需要依靠行政力量和公共財政來逐步消除。政府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這個責任,不僅要針對義務教育公平立法,還要加強監(jiān)督,嚴格執(zhí)行,必須在教育的強制性、免費性、普惠性三個方面達成基本共識,否則就背離了義務教育的立法原則。新《義務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促進學校均衡發(fā)展,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保ǖ诙l)。但當前部分地方盡管名義上取消了“重點學校”,實際上通過五花八門的名目,重點學校和重點班依然存在。只有通過教育立法、強力監(jiān)管及問責的方式真正地建立標準化學校,取消重點中小學,才能真正將旨在促進教育公平實現(xiàn)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
(2)財政均衡投入,建立標準化小學。
我國多年來的義務教育現(xiàn)狀表明,地區(qū)之間、城鄉(xiāng)之間、校際之間在義務教育辦學條件、經費負擔、生均經費等方面仍存在著巨大差距。義務教育公平的實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與教育財政制度密切。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造成了地區(qū)間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這一不平衡必然帶來地區(qū)間教育投入的不平衡,教育公共服務的差異應當由中央政府采取轉移支付的辦法來解決,用以保證薄弱地區(qū)達到最低教育公共服務標準。公共財政的支持力度只應加強而不能弱化。政府和教育部門應該樹立新的資源配置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積極支持薄弱學校的教育教學設施和師資隊伍建設,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改造薄弱學校,盡快使師資、教學儀器設備、圖書、體育場地基本達標。
(3)均衡配置師資,真正取消重點,建立師資流動制度。
師資的配置在地區(qū)間、城鄉(xiāng)間、校際間的差異是非常巨大的,這種差異不僅表現(xiàn)在數(shù)量上,還表現(xiàn)在質量上?!敖逃麕熗攸c學校跑,優(yōu)秀教師往大城市里跑,合格教師朝城鎮(zhèn)擠”是現(xiàn)今師資配置不均衡的真實寫照。解決這個問題必需從制度上改革,讓所有教師資源在各個學校之間流動起來,建立有效的教師交流輪崗機制,這種均衡的“軟件配置”可以瓦解當前的重點學校與非重點學校區(qū)分現(xiàn)象,基本能保證學生接受到質量與水平大致相同的教育,滿足人們平等的教育需求和地區(qū)教育對人才的需求,教育公平與社會公正也就能因此而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實現(xiàn)。
(4)從政策上傾斜補貼邊遠貧困地區(qū)。
公平在很大程度上看的是對處于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的政策。邊遠貧困地區(qū)的義務教育主要還是要靠國家的政策。政府要從政策上保證學生的救助,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城鎮(zhèn)低保家庭子女的扶持力度,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健全國家資助政策體系,提高教育普及率;政府要保證這些地區(qū)教師的工資福利水平,讓教師安心進行義務教育,最好能在教師工資待遇上根據(jù)區(qū)域進行科學地劃分,實行不同的工資標準,越是偏遠艱苦的地方,工資就要越高,鼓勵教育人才流動到不發(fā)達地區(qū)。
4結論
平等性是義務教育公平的實質特點。但是,任何公平都超越不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沒有絕對的教育公平,只有相對的教育公平。作為發(fā)展中國家,我國人口眾多,情況復雜,實現(xiàn)義務教育公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動態(tài)的過程。教育公平是一個永遠逼近“公平”的過程,政府、社會、教育工作者都必須為推進教育公平而長期奮斗。
參考文獻
[1]許邦興.關于義務教育質量公平的思考[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
[2]凡清.農民工子女平等受義務教育問題的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1).
[3]樂先蓮.致力于更加公平的教育———來自發(fā)達國家的經驗[J].比較教育研究,2007,(2).
[4]湯平.關于和諧社會視角下教育公平問題的新思考[J].教育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