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的小說《變色龍》中塑造了一個專橫跋扈、見風使舵的警官——奧楚蔑洛夫的形象。這樣的形象長期地盤踞在我們的印象中,使我們對真正的變色龍沒有好感。那么動物界的變色龍是不是如奧楚蔑洛夫一般時時改變自己的外表顏色來偽裝自己,在動物界生存的呢?
說起變色龍,首先要弄清楚它是怎樣變色的。變色龍的皮膚是透明的,它的變色取決于皮膚三層色素細胞。最深的一層是由黑素細胞構(gòu)成,細胞中帶有的黑色素可與上一層細胞相互交融;中間層是由鳥嘌呤細胞構(gòu)成,它主要調(diào)控暗藍色素;最外層細胞則主要是黃色素和紅色素。它的色素細胞在神經(jīng)的刺激下會使色素在各層之間交融變換,實現(xiàn)變色龍身體顏色的多種變化,它的變色過程是非常美麗壯觀的。
但是,變色龍的變色與奧楚蔑洛夫的丑惡嘴臉大相徑庭。它們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常常根據(jù)外部的環(huán)境時時變色。他們的變色是在遇到同類的時候,如當遇到另一只變色龍他們會將暗黑的保護色變成明亮的顏色,以警告其它變色龍離開自己的領(lǐng)地;有些變色龍還會將平靜時的綠色變成紅色來威嚇敵人,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免遭襲擊,使自己生存下來;而當它們想吸引異性、引起異性的注意時,就會把自己的外表變成非常柔和的顏色,變成溫文爾雅的紳士。他們的變色就是他們的語言,他們變色的重要作用是能夠?qū)崿F(xiàn)同伴之間的信息傳遞,便于和同伴溝通交流。善于傳遞信息和溝通交流才是它們生存的最高境界。
變色龍沒有奧楚蔑洛夫一般的狡猾,它的變色是很真實的情感表達。而且,它們也不是我們對龍概念中的那樣行動神速、甚至騰空而飛、云來霧去。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熱帶雨林是變色龍的天堂。這里的變色龍幾乎做任何事情都是慢騰騰的:慢慢地在樹上爬行、慢慢地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慢慢地尋找獵物……
仔細觀察,動物學家發(fā)現(xiàn):變色龍的腳像兩個大大的鉗子,牢牢地抓住樹干使它們能在樹干上慢慢地爬行。它們不怕其他動物侵襲它們,因為它們有伸縮自如的舌頭和隨時變色的能力。它們總是一邊慢騰騰地爬行,一邊觀察著周圍的環(huán)境,尋找自己的獵物。它們的捕食要從眼睛開始。它們的兩只眼睛是爬行類動物中最為獨特的,每只眼睛都可以轉(zhuǎn)動,并且能夠分別聚焦。變色龍的雙眼可以分別注視不同的方向,既有利于捕食,又能及時發(fā)現(xiàn)后面的敵害。它們眼睛的中間都有一個小孔,都具有360度的視角。它們用以撲食的舌頭也是非常獨特的。變色龍的舌頭覆蓋在骨頭表面用以支撐,這個如螺旋彈簧狀的舌頭卷縮在口中,卻能在瞬間像弓箭一樣被射出,它們伸出的舌頭比它們自己的身體還要長,是它們身體的兩倍,而它們舌尖上粘稠的唾液如棒球手套一般能將獵物據(jù)為己有。
行動緩慢的變色龍從來不追捕獵物,都是就近取食。只見它慢慢地、一點一點地轉(zhuǎn)動它的頭,眼睛也隨之靈活地轉(zhuǎn)動,用來判斷獵物與自己距離的遠近。當它鎖定了目標之后,便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伸出它的舌頭,只用20毫秒的時間就把獵物收進口中。這是變色龍最快的時候,它瞬間伸出的舌頭就像脫鞘而出的寶劍。
變色龍的“慢”其實就是一種從容不迫的生活態(tài)度,而當它有了目標以后,就會伸出讓其他動物猝不及防的“快”的舌頭,以實現(xiàn)自己獵獲目標的目的。
(選自《魚兒知道水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