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分析各種觀點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將保險交換分為了兩個層次。在被保險人總體與保險人關系的層次上看,保險費與保險賠償金的數(shù)量關系是建立在精算的基礎上,其收支基本平衡。被保險人總體與保險人之間是等價交換的。在單個被保險人與保險人關系的層次上看,在排除保險交換的心理因素的基礎上,保險作為一種商品必然遵循商品經(jīng)濟等價交換的原則,并以賭博為例反向論證了單個被保險人與保險人之間的關系是等價的。在這兩個層次上分別論證了保險交換是等價的。
【關鍵詞】保險交換;對價有償;等價交換;商品經(jīng)濟
一、提出問題
近年來許多學者對保險合同交換的性質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不用觀點:(1)保險合同的交換是對價有償?shù)?。?)被保險人總體與保險人之間是等價交換,單個被保險人與保險人之間是對價有償?shù)?。?)債權憑證論。隨著保險行業(yè)的發(fā)展,我們認為保險是商品。既然如此,作為商品的保險也應該遵循商品的等價交換原則。這與眾多學者的觀點相悖,其中的原因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那么保險合同交換的性質到底是怎樣的?我們下面來深入探析。
二、保險等價交換性質的探析
借鑒孫祁祥教授的觀點,我把保險交換劃分為兩個層次,即被保險人集合與保險人之間的交換的關系和單個被保險人與保險人之間的交換的關系。從兩個層次上分別論證保險交換的性質。
1.被保險人總體與保險人之間的關系
就整個保險合同而言,其不具有射幸性,因為保險費與保險賠償金的數(shù)量關系是建立在精算的基礎上,其收支基本平衡。從全體保險人對廣大被保險人提供經(jīng)濟保障,其保障的風險具有同質性。保險商品在總體支付中表現(xiàn)為對等關系,以保險人總體為一方,被保險人總體為另一方,前者向后者支付的賠償損失的貨幣總量等于后者向前者支付保險費的貨幣總量。因此,就被保險人總體與保險人之間的關系而言,保險合同的交換是等價的。
2.單個被保險人與保險人之間的關系
現(xiàn)階段,國內大部分學者認為單個被保險人與保險人之間的關系是對價的,他們大部分所依據(jù)的是保險合同射幸性這一特征。可筆者認為,保險合同屬于商品,必然遵循商品經(jīng)濟中等價交換的原則,必然是等價交換的。
(1)保險作為一種商品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
現(xiàn)階段,保險是一種商品在保險學界已經(jīng)達成了一種共識。保險商品是指商品經(jīng)濟條件下用來交換的滿足人們對災害事故保障的無形勞動產(chǎn)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tǒng)一。其中使用價值是指,保障社會生產(chǎn)的正常秩序和人們生活的安定。
①保險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tǒng)一
保險作為一種商品,他的使用價值與價值是統(tǒng)一的。保險商品的使用價值體現(xiàn)在將不確定的損失轉化為確定的保費支出,以規(guī)避風險或者不確定性。保險的價值體現(xiàn)在保費上,這里我們只考慮純保費的支出。這樣來看,被保險人給付給保險人的是價值(只考慮純保費);保險人給付給被保險人的是使用價值,即為被保險人提供經(jīng)濟保障。由于保險作為商品它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統(tǒng)一,所以我們認為保險商品的交換是等價的。
②我們所關注的是保險交換的本質過程
我們用確定的保費支出來交換一定的經(jīng)濟保障,我們所關注的是交換的這一本質過程,而非最后交換的結果。保險商品在交換時,用確定保費換取一定的經(jīng)濟保障,我只關注交換的本質過程,而不是最后賠償?shù)慕Y果。所以在關注保險交換這一本質交換過程時,單個被保險人與保險之間是等價交換的。
(2)分析保險交換的等價關系要排除心理因素
在保險期限內,被保險人未發(fā)生責任內的風險事故,不會得到賠償。被保險人一方總會有一種“賠了”的感覺,而認為發(fā)生風險事故的那一方“賺到了”。以健康險為例,當被保險人在保險責任期間內生病而產(chǎn)生的門診或住院費用,保險人應當予以賠償。人們總不能報著以自己生病為代價而換取保險賠償,總不能認為這樣才是“賺到了”。所以我們在分析保險交換的關系時應該排除心理因素。
(3)以賭博為例反方向論證保險交換是等價的
保險合同與典型的射幸合同—賭博還是不同的。賭博是以一定的固定的支出,換取懸殊巨大的收益或者是損失,這并不是商品交換,而是帶著一定僥幸心里的投機行為。保險合同和賭博是不同的,否則會有人大量的購買保險合同以獲得額外收益。保險合同是以補償損失為目的,不能獲得超過彌補損失外的額外收益。賭博是典型射幸合同,不是商品交換,是對價的。然而保險合同與賭博不同,所以以賭博為例可以反方向論證保險交換的等價關系。
三、結論
因此,我認為在被保險人總體與保險人之間的關系上看,保險交換是等價的。從單個被保險人與保險人之間的關系上看,保險交換同樣是等價的。
參考文獻:
[1]趙苑達.保險交換關系的性質探析.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
[2]陳鵬軍.論保險商品屬性-與保險勞務商品論的商榷.西部論壇,2010年3月
[3]林寶清.關于保險商品說的若干理論問題
[4]王升乾.保險商品的等價交換辨析.中國保險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5年第5期
[5]許謹良.《保險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