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總結了安陽市耕地質量特點、建設與管理的現狀,對以后的耕地質量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耕地質量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650 (2014)06-0084-02安陽地處河南省最北部,位于東經113°38′- 114°58′、北緯35°13′- 36°22′之間,總面積7413 km2,耕地總面積410148hm2。土壤資源豐富、土層深厚,80%以上的土壤質地適中,保水保肥,耕性好,土壤肥力屬中上等水平,耕作歷史悠久,農作物增長潛力較大。
安陽市人均耕地面積1.16畝,人多地少,后備資源匱乏。要加強耕地質量建設,保護基本農田,獲得更多的產量和效益,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農業(yè)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就必須依法進行耕地質量管理。
一、耕地質量特點
1.優(yōu)勢因素
1.1地貌類型齊全
安陽市地處太行山東麓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帶,自西向東分布著山地、丘陵、盆地、壟崗、洪積平原、沖積平原等各種地貌單元。在各個地貌單元內,依照各自的形成規(guī)律,形成各自的不同地貌組合,齊全的地貌類型,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土壤條件,為農林牧副漁五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先決條件。
1.2耕地資源數量豐富,土壤類型多種多樣
安陽市總耕地面積410148hm2,占總土地面積的55%,人均占有量為1.16畝,豐富的耕地資源是農業(yè)生產的基礎。(2010年安陽市統(tǒng)計年鑒數據)
全市土壤類型有9個土類,22個亞類,34個土屬,107個土種,主要土壤類型:有面積較大的潮土和褐土,還有山地草甸土、棕石質粗骨土等。土壤宜農、宜林、宜牧,多樣的土壤類型是發(fā)展農林牧副漁經營的基礎。
1.3土壤具有區(qū)域性
土壤的形成條件、特征特性和肥力水平以及適種性、耕作水平、種植習慣、地方特產等,都具有一定的區(qū)域特點,從而形成了各自的生產優(yōu)勢。
2.障礙因素
2.1植被覆蓋率低
全市林地面積218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9.8%。山區(qū)部分地區(qū)毀林開荒植被遭受破壞,致使土壤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弱。
2.2干旱缺水
全市干旱缺水面積為約200萬畝,占耕地面積的31%左右。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低山丘陵和東部的砂質潮土地區(qū)。干旱是影響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主要障礙因素。
2.3低洼易澇
我市中、東部部分地區(qū)處在交接洼地和平原洼地,地下水位高,易遭內澇,對農業(yè)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2.4部分土壤土層淺薄
耕層薄的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溝坡梯田,土層薄且含礫石;分布在東部質地較粘的低產田地,由于耕層淺,犁底層緊實,結構不良,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發(fā)育。
2.5多礫石的耕地
全市多礫石耕地面積為8.7萬畝左右,占耕地面積的1.3%,(粒徑大于1cm,厚度大于10cm的礫石含量占70%以上)。這部分耕地主要分布在山丘崗地,耕作困難。
二、耕地質量現狀
1.耕地養(yǎng)分趨于平衡,基礎地力仍需提高
2005年以前,由于大部分農戶追求短期生產效益,對耕地進行掠奪式耕作,同時普遍存在重氮磷、輕鉀、輕有機肥的現象,整個生育期平均投入化肥純氮18-20kg/667m2,磷肥(P2O5)10kg/667m2以上,鉀肥(K2O)幾乎不用,造成耕地養(yǎng)分失衡,土壤板結,耕作層變淺,保水保肥能力下降。近幾年來,隨著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全面實施,配方肥和復合肥使用面積逐漸增長,氮磷鉀比例逐漸趨于平衡,但仍有很多耕地存在缺素現象,從土壤測試結果顯示:2.62%的缺有機質,17.22%的缺氮,16.61%的缺磷,32.89%的缺鉀。
2.中低產田面積仍占較大比重
2013年,安陽市進行了全市的耕地地力評價,將全市耕地劃為5個等級,其中一等地、二等地為高產田,三等地、四等地為中產田,五等地為低產田,全市耕地總面積410148hm2,中低產田面積合計115070hm2,占耕地總面積的29%。
三、耕地質量管理現狀
1.耕地質量監(jiān)測
2005年以來,安陽市開始了新一輪耕地質量監(jiān)測點建設和耕地質量監(jiān)測工作,鞏固和完善了全市148個地力監(jiān)測點,主要動態(tài)觀察耕地生產力、耕地養(yǎng)分變化等質量參數。根據多年的動態(tài)監(jiān)測結果,結合2005-2011年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檢測結果,目前安陽市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14.9g/kg,全氮1.13g/kg,有效磷14.6 mg/kg,速效鉀119mg/kg,緩效鉀753mg/kg,pH值7.9,微量元素有效鐵平均含量12.49mg/kg、有效錳13.76mg/kg、有效銅1.56mg/kg、有效鋅1.76mg/kg、有效硫22.48mg/kg。與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除速效鉀外,土壤養(yǎng)分含量均有較大程度的增加,而且中微量元素含量也較為豐富,能夠滿足農業(yè)生產的需要。
安陽市土壤養(yǎng)分變化情況
2.實用技術推廣
一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全市年均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810萬畝,推廣施用配方肥面積221萬畝,技術指導服務農戶87.3萬戶次。二是秸稈還田技術推廣。共積造有機肥1700萬方,小麥留高茬、麥秸麥糠蓋田420萬畝,玉米秸桿還田面積290萬畝通過秸稈還田技術的普及推廣,增加了土壤有機質,促進了土壤酸堿平衡,養(yǎng)分平衡,改善了土壤結構。
四、耕地質量管理建議
1.建立依法管理耕地質量的體制
1.1依法管理,信息公開
嚴格依照《土地法》、國務院頒布的《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和河南省頒布實施的《河南省耕地質量管理辦法》中關于耕地質量保護的條款,承擔本行政區(qū)域耕地質量管理工作,同時定期在本地組織開展耕地質量調查,建立起完備的耕地質量信息系統(tǒng),定期向社會發(fā)布耕地質量信息。
1.2動態(tài)監(jiān)測,合理利用
對耕地質量實施動態(tài)監(jiān)測,在全市范圍內設立一定數量的耕地質量定位監(jiān)測點,建立健全耕地質量監(jiān)測體系和預報預警系統(tǒng),按照不同耕地類型指導耕地使用者采取相應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2.擴大綠色食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規(guī)模
在條件適合區(qū)域大力發(fā)展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發(fā)展規(guī)模經營,實行土地流轉,建立以出口企業(yè)或加工企業(yè)為龍頭的綠色食品集約化生產基地,實行標準化生產。
3.加強農業(yè)技術培訓
3.1結合“綠色證書制度”和“陽光工程”,制定中長期農業(yè)技術培訓計劃,對農民進行較系統(tǒng)的培訓。
3.2利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科技入戶工程等農業(yè)項目,探索農業(yè)技術普及長效工作機制。
3.3健全基層農業(yè)技術推廣體系,充分發(fā)揮縣、鄉(xiāng)鎮(zhèn)兩級農技推廣隊伍的作用,利用開辦培訓班、電視講座等形式,進行實用技術培訓。
3.4加強科技宣傳, 提高農民科技水平和科技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