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升山區(qū)玉米種植的農機化水平,減輕勞動力投入,提高綜合效益,向現代集約高效化發(fā)展。以小微型農機具為主要工具,常規(guī)玉米品種中單808為材料,改變農藝技術,通過試驗,探索適宜黔北山區(qū)玉米種植的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提高玉米種植綜合效益。
[關鍵詞]山區(qū)玉米種植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綜合效益
[中圖分類號]S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3-1650 (2014)06-0194-01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和農業(yè)現代化的深入發(fā)展,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向外轉移,農村勞動力結構和農民勞動觀念已發(fā)生變化,提高農機化應用率,減輕勞動投入,是當前山區(qū)玉米種植急需解決的問題。探索適宜黔北山區(qū)玉米種植的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推廣使用微小型農機具,改變農藝技術,是減輕勞動力投入,提高綜合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2013年,我們在金沙縣安洛鄉(xiāng)的坡耕地上進行了玉米種植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探索試驗。
一、村料與方法
1.參試品種及農機具
玉米品種選金沙縣主推的“中單808”;農機具選:微耕機、起壟器和手提式點播器。
2.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位于金沙縣安洛鄉(xiāng)桂花村竹園組農戶姚珍啟責任地,海拔1165m,土壤為黃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
3.試驗設計
試驗地選擇具有山區(qū)代表性的坡耕地,面積10畝,試驗設2個處理,每個處理5畝,試驗即:微小型農機具直播和常規(guī)育苗移栽。微小型農機具直播:除草劑除草,微耕機翻犁,起壟器起壟,手提式點播器單粒種子直播和施底肥;常規(guī)育苗移栽:除草劑除草,牛翻犁土壤,單株育苗移栽。窩行距設置:1m等距開廂開溝起壟,單行單株總之,寬行距1m,株距0.20m,密度3330株/畝。
4.田間管理
統(tǒng)一田間管理。除草:在直播移栽前15天每667m2用克無蹤20%水劑100毫升,對水25公斤噴霧除草,拔節(jié)期667m2用克無蹤除草劑20%水劑100毫升,對水25公斤,離地3—5cm噴霧除草;施肥:底肥施三元復合肥30kg/667m2(氮磷鉀含量:15-15-15),提苗肥施尿素10kg/667m2、拔節(jié)肥施尿素18kg/667m2。
二、結果與分析
1.農藝性狀分析
表1保苗率及生育期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玉米農機具直播與育苗移栽在保苗率上相差2個百分點,可苗期補苗;全生育期只相差2天,差異不大。育苗移栽提前5d出苗,但玉米苗移栽后需幾天的緩苗期,到了玉米拔節(jié)期時兩種處理的生育期只相差3d,而抽穗期和成熟期只相差2天。玉米農機具直播與育苗移栽在出苗率和全生育期無明顯影響。
2.濟效益分析
表2 玉米產量分析
從表2可知,玉米農機具直播與育苗移栽相比較,其果穗數少15穗,穗粒數少9.2粒,百粒重低0.2g。兩種處理實測產量分別為610.5kg/667m2和631.9kg/667m2,,玉米農機具直播與育苗移栽減產21.4kg/667m2,減產率為3.4%。
表 3經濟效益分析
注:2013年每個工折價50元、玉米市場價2.4元/kg。
從表3可知,微小型農機具直播人工投入為6.8工/667m2,育苗移栽為11工/667m2,微小型農機具直播可以減少人工投入4.2工/667m2;微小型農機具直播生產成本為525元/667m2,育苗移栽的生產成本為765元/667m2,低生產投入31%,微小型農機具直播可以減少生產成本240元/667m2,低生產投入31%,育苗物化投入減少30元/667㎡(農膜投入)。從玉米實測產量看,育苗移栽增產27.9kg/667m2,總收入增收96.36元/667m2,純收入減少143.64元/667m2。這表明微小型農機具直播比育苗移栽種植的純收入增加143.64元/667㎡,產投比增加75%。
三、結論與討論
試驗探索結果表明,微小型農機具直播與傳統(tǒng)育苗移栽相比在保苗率和生育期的農藝性狀間的差異不顯著,可以減少人工投入4.2工/667m2,純收入增加143.64元/667m2,產投比增加75%,降低了勞動力成本投入及物化投入,提高了產投比,農戶增收明顯。
試驗證實,微小農機具使用與玉米直播農藝的農機農藝融合技術適宜山區(qū)玉米種植,降低了勞動力成本投入及物化投入,是一項有利于山區(qū)現代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新技術。但該技術仍需不斷改進,可將微小農機具使用與玉米免耕農藝相融合,進一步降低勞動力投入和生產成本,同時保護土壤和生物多樣性,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的生產能力,使其成為山區(qū)現代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農機農藝融合技術。
參考文獻
[1]左忠,趙磊,郭永忠,王宗華,王順霞,免耕與傳統(tǒng)耕作對旱作玉米產量的影響及其效益分析[J].當代畜牧,2005,9,:34-36
[2]殷發(fā)國,成海燕,王益民.水稻機插農機與農藝結合技術[J].農機科技推廣,2005, 3:32
[3]鄒軍,朱怡.玉米免耕與翻犁栽培效果分析[J].耕作與栽培,2008,1:36-39
[4]羅紅旗,高煥文,沈曉紅.玉米壟作免耕播種機試驗研究[J].農機化研究,2007,3:125-127
[5]張建春,田海霞.機藝融合推進玉米免耕精量直播[J].農機科技推廣,2011,5:32
[6]潘金水,徐曉文,陳華英.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推進山區(qū)縣農機化發(fā)展[J].現代農機,2011,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