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媭砧課誦圖》序
◎(清)王拯
《媭砧課誦圖》者,不材拯官京師日之所作也。拯之官京師,姊劉在家,奉其老姑,不能來就弟養(yǎng)。今姑歿矣,姊復(fù)寄食寧氏姊于廣州,阻于遠(yuǎn)行。拯自始官日,畜志南歸,以迄于今,顚頓荒忽,瑣屑自牽,以不得遂其志。
念自七歲時,先妣歿,遂來依姊氏。姊適新寡,又喪其遺腹子,煢煢獨(dú)處。屋后小園,數(shù)丈余,嘉樹蔭之。樹陰有屋二椽,姊攜拯居焉。拯十歲后,就塾師學(xué),朝出而暮歸。比夜,則姊恒執(zhí)女紅,篝一燈,使拯讀其旁。夏苦熱,輟夜課。天黎明,輒拯起,持小幾,就園樹下讀。樹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搗衣為砧,一使拯坐而讀。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時,每朝入塾讀書,乃熟于他童?;蛞棺x倦,稍逐于嬉,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勞瘁死之狀;且曰:“汝今弗勉學(xué),母氏地下戚矣!”拯哀懼,泣告姊:“后無復(fù)為此言?!?/p>
嗚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十五六時,猶能執(zhí)一卷就姊氏讀,日惴惴于奄思憂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自二十出門,行身居業(yè),日即荒怠。念姊氏教不可忘,故為圖以自警,冀使其身依然日讀姊氏之側(cè),庶免其墮棄之日深,而終于無所成也。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秋九月。為之圖者,陳君名鑠,為余丁酉同歲生也。
她絕對是個小人物,她在歷史上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她本來會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但她卻給后人留下了一個堅(jiān)強(qiáng)而偉大的身影,因?yàn)樗幸粋€懂得感恩,又長于文墨的好兄弟。
公元18世紀(jì)后期的某一天,在廣西柳州的柳江縣(當(dāng)時叫馬平縣),一戶王姓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孩,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劉王氏,之所以這樣稱呼她,是因?yàn)樗髞砑藿o了一戶姓劉的人家。劉王氏來到丈夫家后,夫妻感情很好,可謂舉案齊眉,琴瑟和鳴,更值得人們贊賞的是,她和婆婆的關(guān)系也非常親密融洽,不是母女,勝似母女。
也許是劉王氏婚后的生活太幸福太美滿了,老天爺竟然在她身上接二連三地降下了一個又一個的災(zāi)難和不幸。
公元1822年前后,劉王氏的丈夫不幸英年早逝,不幸中的萬幸是,離世的夫君給她留下了一個遺腹子,這讓她和老來喪子的婆婆在悲痛絕望之余又有了新的希望。然而,老天爺仍不肯就此罷手,在不久之后又殘忍地奪走了劉王氏腹中那還未出世的嬰兒。就在這時,從娘家又傳來了母親勞累過度不幸辭世的噩耗,短短的幾個月內(nèi),喪夫、喪子、喪母三大不幸像磐石一樣一次又一次重重地砸在劉王氏這個柔弱的女子身上。
劉王氏也許想到過逃避,可能考慮過放棄,但她最終選擇了堅(jiān)強(qiáng)地活下去,因?yàn)樗锛疫€有一個已經(jīng)成為孤兒的小弟弟——7歲的王拯。
早在母親病逝前,王拯的父親已經(jīng)離開了人世,這個可憐的孩子只有姐姐可以依靠。料理完母親的后事,劉王氏把小弟弟王拯接到了自己的家中;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撫養(yǎng)教導(dǎo)弟弟上,她的婆婆也將王拯視為親子,盡其所能地幫助兒媳照料王拯。
劉王氏深知要想讓弟弟將來能過上好日子,就只有好好念書這條路可以走,于是她把讀書作為王拯生活中的第一大事來對待。劉王氏家的小后園綠樹成蔭,非常安靜,正是個讀書的好地方,她就和弟弟住在樹蔭下的兩間小屋里,一邊做女紅維持生計(jì),一邊看著弟弟學(xué)習(xí)。在屋里呆悶了,姐弟倆就到屋外樹下的兩塊平滑巨石那兒做活、讀書,有時候,劉王氏會在一方巨石上搗衣,王拯就在清脆的搗衣聲中誦讀經(jīng)典或者凝神寫字,這美好而動人的場景深深鏤刻在王拯幼小的心中,終生不曾忘懷。
王拯年滿10歲后,劉王氏傾其全力把弟弟送進(jìn)私塾求學(xué),并且一如既往地關(guān)注、督促著弟弟的學(xué)業(yè)。每天天一亮,劉王氏就召喚弟弟起床背書,太陽一出來,她就催著弟弟去私塾上學(xué)。有了姐姐的管教,王拯每天在課堂上背書時都背得滾瓜爛熟,明顯優(yōu)于其他學(xué)生,成了遠(yuǎn)近聞名的“小神童”。小孩子總有貪玩的時候,王拯也不例外,每逢此時,劉王氏就哭著給弟弟講母親勞累而逝的傷心往事,并且告訴弟弟:“汝今弗勉學(xué),母氏地下戚矣?。悻F(xiàn)在不勤奮讀書,母親在地下就會傷心?。蓖跽莻€懂事的孩子,一聽到這話,就淚流滿面,趕緊改正錯誤,更加用心地讀書求學(xué)。
在劉王氏的諄諄教導(dǎo)和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下,公元1841年,27歲的王拯得中進(jìn)士,授戶部主事,充軍機(jī)章京,走上了兼濟(jì)天下的從政之路。王拯一生都沒有辜負(fù)姐姐劉王氏的一片苦心,他為官以“憂國憂時,關(guān)心民瘼,通達(dá)政事,正直敢言”著稱,學(xué)術(shù)上也成就卓著,不僅是桐城派著名古文家之一,而且詩詞書畫也自成一家。
為了銘記姐姐劉王氏的教養(yǎng)之恩,王拯特意請人畫了一幅幼時在家鄉(xiāng)柳州細(xì)柳巷后園姐姐督促他讀書的《媭砧課誦圖》,并為之作序,“媭”是楚語,即姐姐之意。這篇文章和著名文學(xué)家蔣士銓的《鳴機(jī)夜課圖》堪稱清代親情散文中的雙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