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品賞桂花的時節(jié)。桂花樹是我國傳統(tǒng)花卉,其種植歷史可上溯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山海經(jīng)》中已有種植桂樹記載。在漫長的培植利用過程中,這個色、香、韻、用兼具的花卉被賦予了豐富的情感,并以神話傳說、詩歌辭賦、節(jié)令習(xí)俗的形式流傳至今,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桂文化。
桂樹又稱木樨,屬木樨科常綠喬木。除常年開花的四季桂之外,桂樹多在八月開花。桂樹品種甚多,以花色分,色黃者為“金桂”、色白者為“銀桂”、色紅者為“丹桂”,均有濃郁香味。桂樹壽命長久,陜西漢中圣水寺至今留存漢代種植的古桂。上古人認(rèn)為桂樹富有高潔、吉祥的寓意;加之“桂”與“貴”諧音,桂樹更成為“高貴”“富貴”的象征,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桂樹與月亮有不解之緣。古人發(fā)現(xiàn)明月中有朦朧的黑影(實是地勢較低的平原,亦稱“月?!保?,形狀像棵樹。西漢《淮南子》言“月中有桂樹”,將月中陰影說成是高貴、吉祥的桂樹,以寄寓美好、吉祥的愿望。這種傳說代代相傳,桂樹便象“嫦娥”“玉兔”一樣,成了月中圣物,人們常用“桂月”“桂輪”“桂宮”“桂魄”來代稱月亮。唐代后還出現(xiàn)了“吳剛伐桂”的故事。《酉陽雜俎·天咫》曰:“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xué)仙有過,謫令伐樹。”月中桂樹高達(dá)五百丈,犯了錯的吳剛被罰砍樹,桂樹卻能砍而復(fù)生。此故事流傳至今,桂樹成了月亮的象征物。宋代楊萬里《從桂》:“不是人間種,移從月里來。廣寒香一點,吹的滿山開?!眰髡f杭州的天竺寺與靈隱寺多桂樹,白居易《憶江南》“山寺月中尋桂子”等名句,正是此俗的寫照。現(xiàn)在上海人中秋節(jié)愛到公園賞桂,家中插有桂花。桂林人常用桂花制成香包,或懸掛家中,或隨著攜帶,或饋贈他人。
桂花有祛病養(yǎng)生功效?!墩f文解字》曰“桂為百藥之父?!惫鸹ㄐ詼匚缎?,其功效在古代本草中多有論述。明代《本草匯言》謂桂花能“散冷氣,消瘀血”;《本草綱目》記載桂花能“生津、辟臭、化痰、治風(fēng)蟲牙痛”;清代《陸川本草》說桂花“治療痰飲咳嗽”。在桂花盛開時節(jié),人們常采集桂花陰干密貯于瓶內(nèi)備用,可泡茶、薰茶、釀酒、配置藥膳。其中桂花酒歷史最為悠久。早在戰(zhàn)國時屈原《九歌》有“援北兮酌桂漿”,“桂漿”即桂花酒,楚人習(xí)慣用桂花酒來祭祀神靈。桂花釀酒入壇,密封3年,便成酒中上品。蘇東坡曾作《桂酒頌》贊其“香味超然,非人間物也”。桂花酒有開胃怡神,平肝散瘀之功。最為常見的則是桂花做成的各種美食。上好蜜棗加桂花形成桂花蜜棗,具有補氣補血的療效;藕粉加白糖、桂花沖調(diào),可開胃調(diào)血,消食止瀉。此外桂花粥、桂花餅、桂花栗子、桂花山藥都深受人們喜愛。自唐以來,桂花鮮栗羹成了杭州傳統(tǒng)名菜。此外,桂花還可薰制成桂花茶,“桂花點茶,香生一室”,還具有溫胃散寒的作用,能祛除胃部寒氣,達(dá)到止痛效果,是冬日上佳飲品。桂花還可以制成調(diào)味品。將桂花洗凈,沸水稍燙后撈起晾干,密封貯于瓶內(nèi),制成鹽漬、糖漬桂花。江蘇南京、福建浦城一帶人往往將之用于甜點或是羹湯的調(diào)味品,清香可口,食之有開胃爽神之效。由桂花蒸餾而得“桂花露”,具有舒肝理氣、醒脾開胃功效,能治口臭、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