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帝國“國歌”: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胞,清時(shí)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誕生于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名《鞏金甌》)
二、中華民國臨時(shí)“國歌”:亞東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yáng)五色旗,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辛亥革命后,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以孫中山為首的中華臨時(shí)革命政府頒布《中華民國國歌》,由沈恩孚作詞、沈彭年作曲)
三、中華帝國“國歌”:中華雄踞天地間,廊八埏,華胄從來昆侖巔。江湖浩蕩山綿連,勛華揖讓開堯天,億萬年。(袁世凱篡權(quán)后,于1915年宣布改次年為“洪憲元年”,復(fù)辟帝制,頒布所謂《中華帝國國歌》,史稱《洪憲國歌》)
四、北洋政府的“國歌”:卿云爛兮,釓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fù)旦兮。(袁世凱倒臺(tái)后,北洋政府于1919年頒布新“國歌”,取名《卿云歌》,歌詞源自中國古典文學(xué)作品《尚書》)
五、中華民國正式“國歌”: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建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先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北伐勝利后,國民政府定都南京,1930年以《中國國民黨黨歌》替代原先的臨時(shí)“國歌”,作為正式的《中華民國國歌》,它是以孫中山在黃埔軍校的訓(xùn)詞為歌詞,由程懋筠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