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是我沒事兒就要翻上幾頁的書,其中的大智大勇大忠大奸這次不表,單說一無關(guān)宏旨的小枝節(jié)——尊貴。
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如何表達(dá)、體現(xiàn)尊貴?就最低層面而言,能在正史中留名,已然足夠尊貴??v使如范強(qiáng)、張達(dá)之流,一生無非做些蠅營狗茍的勾當(dāng),落個凄凄慘慘的下場。但千年之后,仍被人知曉,并被寫入小說,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不朽了。
拋開這一最低層面不談,愚以為,表現(xiàn)尊貴的方式大體有以下幾種:
立傳。相比于僅僅留名,立傳顯然尊貴得多了。而立傳又有說道,本紀(jì)世家列傳,各有分工,在這上面做文章,還能彰顯尊貴中的尊貴。比如孫、劉,生前本是帝王,而只撈著個《吳主傳》《先主傳》;曹操是將帝位留給兒子的,《武帝紀(jì)》卻赫然在目。誰被推崇?不言自明。
不立傳。前面說,立傳比留名尊貴。而有些不立傳比立傳更尊貴。譬如司馬宣王,其事跡之“偉大正確、英明神武”豈是《三國志》能夠容納,膽敢染指的?
單獨立傳。這種榮耀《史記》里不鮮見,《三國志》中可算稀缺資源了。動輒八九個人的合傳,“啪”,給來一個獨占,你想這什么身價。臣子之中,似只有蜀漢未出茅廬已定三分天下的孔明和東吳火燒連營八百里的陸遜享此殊榮。
單獨立傳固是殊榮,而有時,合傳也是一種尊貴。一個《張樂于張徐傳》,五子良將森然在列;再看《關(guān)張馬黃趙傳》,五虎上將萬古流芳。就說蔣濟(jì),看小說的沒幾人會特別留意這位,但和程昱、郭嘉放在一個傳里,你能不多關(guān)注幾眼?
有些人的尊貴在正文結(jié)束陳壽的評論中方始顯露,一如陸績,正文里也未見太多溢美,而評中則與左丘、莊周同列——“陸績之於揚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嚴(yán)周矣”;而另一些人的尊貴,一報名就體現(xiàn)三分——洛神甄氏的傳,開頭五個字是“文昭甄皇后”,能在一本晉朝編修的史書中使用司馬昭的“昭”字,尊莫大焉。(這種榮耀也及于張昭、董昭,《三國志》的避諱問題是一個存疑的問題,茲不表)
綜上,立傳、不立傳無不尊貴;獨傳、合傳統(tǒng)統(tǒng)榮耀;洋洋灑灑、寥寥數(shù)字皆是推崇……那最低層次的尊貴,即留名,如今也有了反例——“人民群眾(即沒有留下名字的蕓蕓眾生)才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所以只要你想,你就肯定符合上述條件中的某條,你就一定可以尊貴。尊貴至此“泯然眾人矣”。但反過來,也正如錢鍾書先生所說:“沒有百不如人的男子,沒有一無可愛的女人?!泵總€生命都有絕對特殊的稟性和無可替代之意義,只是有時,文學(xué)、歷史的筆力無法觸及,只有直面存在,才能將其洞察。曹操一生“困于南陽,險于烏巢,危于祁連,逼于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guān)”,可謂跌宕起伏。而同時代一個普通農(nóng)民的一生,又何嘗不會是坎坷曲折,千回百轉(zhuǎn)?戎馬倥傯的歲月和雞毛蒜皮的日子,同樣浸透著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欣交集。
當(dāng)然,曹操仍是不可磨滅的,這不可磨滅源自他是獨一無二的生命——一如你我,源于他看到、感受到、愛過、恨過、改變過他和他所改變的一切,而不在于記載他的故事是叫“本紀(jì)”還是“列傳”,是三五個字還是萬語千言。